1樓:最愛鑫爺
晉武帝司馬炎,安樂公劉禪,烏程侯孫皓,陳留王曹奐
2樓:匿名使用者
晉武帝司馬炎,安樂公劉禪,陳留王曹奐,烏程侯孫皓。
3樓:整編七十四師
劉 禪
三國演義裡,哪個人物從書開始到最後活時間最長?
4樓:561郭嘉
我的印象裡好像是賈詡。四易其主的謀士賈詡,當他以77歲高齡、位列三公的顯赫地位安然去世時,他一手扶上帝位的魏文帝曹丕,還封蔭了他的子孫,保全了他家的三代富貴。
5樓:匿名使用者
廖化是活得最長的 野史中記載徐庶活的也不短
6樓:匿名使用者
廖化 一直把所有能人都靠到死 自己當先鋒蜀中無大將 廖化做先鋒
他的年齡應該和關羽差不多 但一直活到最後
有人為廖化寫過《龜雖壽》 呵呵 玩笑
7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 也很長 孫權就很長啊
8樓:安迪布蘭頓大人
孫權。第七回開始提到他的名,並且他在孫堅出征時候跟著叔父出場,也算是正式登場了。
第一百零八回才死。
9樓:麻煩叫我亂亂
應該是趙雲吧,主要人物,而且最後一把鬍子滿頭白髮才死,是壽終正寢的。
三國裡壽終正寢的將領很少的,趙雲算年齡大的、正常死亡其中之一,應該就是他了
三國演義中黃忠怎麼死的?
10樓:捷馥
公元219年,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曹操麾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徵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三國演義裡就是此時將黃忠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四人並稱為蜀國「五虎上將」,黃忠名列第五。
諸葛亮曾勸劉備說,黃忠名望不能跟關羽、張飛等人並列,黃忠在益州的戰功馬超、張飛看見還能理解,但關羽卻是遠在荊州,恐怕會對此不滿。但由於劉備堅持,黃忠最後仍與關張等人齊位並列,賜爵關內侯。三國演義**裡描寫關羽對黃忠得的賜封不滿,表示:
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後經費詩點撥關羽才沒有計較。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諡為剛侯。
在三國演義裡黃忠是於公元222年跟隨劉備征討孫吳,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不服老,在與吳將潘璋戰鬥中中了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而逝,時年75歲。黃忠曾有子黃敘,早年死去,故黃忠無後。
11樓:
黃忠,字漢升,公元147年生,南陽人。關於黃忠,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是歷史上有名的老將,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
12樓:招韓餘方
黃忠在追殺吳將潘璋時,中馬忠埋伏而亡。年75歲
13樓:青蘋果
**中是75歲時,攻打吳國因箭傷而戰死,不過正史實在73歲時,是身上一堆病老死的。
14樓:q我25453863加
《三國志》記載,220年,黃忠病逝,追諡剛侯。是病死的 《三國演義》說法,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於夷陵之戰中斬吳將史蹟。後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遂單槍匹馬出戰,在追擊吳將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窩。
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不治身亡,時年75歲。
15樓:剝殼的栗子
你好,根據 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的描述,歸納如下:
章武二年春正月,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劉備伐吳,聽說劉備言老將無用,於是提刀上馬,引親隨五六人,徑到彝陵營中。一番爭論後自己整軍出擊。第一天斬殺吳國將領史蹟,勝歸。
第二天打仗時候中了吳軍計謀,被伏兵包圍,期間被吳國將領馬忠一箭射中黃忠肩窩,由於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甚沉重而不省人事。當晚殞於御營。
《三國演義》裡馬超是怎麼死的?
16樓:日常吃瓜愛好者
《三國演義》裡馬超在鎮守封地的時候病故,死的時候才四十七歲。
馬超(176年-223年1月[1]),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末衛尉馬騰之子,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早年隨父征戰,馬騰入京後,馬超留駐割據三輔。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後,又割據隴上諸郡。
在《三國演義》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中,諸葛亮勸說趙雲不要上陣的原話:「吾自平南迴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
」其中」孟起「就是馬超的表字,從中可知馬超是病死的。
17樓:答儉晁琬
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人,漢羌混血,中國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
馬超出生於軍事世家,其父馬騰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之一,官拜徵西將軍領涼州牧。是西漢時期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裴松之引注《典略》)。馬超驍勇善戰,17歲就隨父從軍,有囊足而戰之勇。
曾被東漢王朝封為衛尉、都亭侯、偏將軍。歷史**《三國演義》中馬超錦袍長槍,戰功累累,人稱「錦馬超」**分別在第四十二回、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五回中描述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幾乎喪命」、「許諸裸衣鬥馬超」和「與張飛挑燈夜戰」的故事。馬超雖然驍勇善戰,但缺乏領導能力和戰略遠見,在繼承其父親的軍事集團領導權後,與曹操集團的多次對抗中,敗多勝少。
最後全軍覆沒。建安十六年,其家族因馬超起兵,為曹操所害。馬超和族弟馬岱輾轉投靠到劉備軍事集團,為劉備效力,封都亭侯。
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鉞。馬超歷任平西將軍、左將軍、驃騎將軍、後進封嫠鄉侯、領涼州牧。馬超在為蜀漢效力後,再無大的建樹。
222年病逝,去世時年僅47歲。馬超死後,劉備追諡馬超為威侯。中國現有兩個馬超墓,一個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另一個在陝西勉縣。
18樓:卿蕙道冷珍
病死的,馬超自降蜀以後,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一次戰場,著墨較多的一次是諸葛亮安兵平五路,還是虛張聲勢,對於一個超一流武將來說,不打仗是一件很難受的事,落個鬱鬱而終。
急!急!急!急求三國演義的主要章節和主要人物形象! 25
19樓:別動我的小魚乾啾咪
要求好高呀~這麼一個鴻篇鉅著能那麼簡單就說清楚嗎?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的主要內容
20樓:那個閃電
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火燒博望坡)
甘寧射死黃祖,孫權棄江夏回江東。劉表以荊州付劉備,劉備推卻之。劉表的長子劉琦懼怕繼母蔡夫人加害,向諸葛亮詢問脫身之計,在劉琦的再三追問下,諸葛亮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諸葛亮在新野招募了三千士兵,教他們演習陣法。
張飛、關羽對諸葛亮心存不服。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夏候惇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孔明教練新野民兵,用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大獲全勝。
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關羽、張飛等大為敬佩,奠定了威望。
21樓:莫憶千
劉表得知江東破了黃祖,請劉備來荊州商議報仇之事,諸葛亮請劉備不要應允,劉備依從,並推辭了討東吳之事。劉表欲將荊州交付劉備管理,劉備不忍奪同宗基業而謝絕。
劉備回到館驛,劉表長子劉琦拜見,並向劉備哭訴求生之計,劉備暗示其向孔明求計,次日劉琦設宴,劉備假託有病,孔明獨自前往,席間公子向孔明兩次求計被拒,而將其騙至閣樓,再次求計,孔明以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典故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曹操罷了三公,自領丞相,曹操聞聽劉備在新野操練士卒,命夏侯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坡,以窺新野,夏候惇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
劉備以師之禮待孔明,令關張不滿,忽然得報夏侯惇殺奔新野,劉備將印交給孔明,關張等人皆看孔明如何用兵。
孔明令關羽埋伏在博望坡左面豫山,焚其糧草,令張飛埋伏在右面安林的山谷等待向博望坡舊屯糧草處放火,命趙雲只敗不勝引夏侯惇進入埋伏圈,劉備引人馬為後援,見火光而回殺,火燒博望,曹軍大敗,夏候惇收拾殘軍返回許昌,關張等諸將皆佩服諸葛亮的才能。
擴充套件資料
博望坡之戰能勝利的原因:
1、諸葛亮事先的巧妙佈局。博望坡是通往新野縣城的必經之路,而博望坡道路兩側多是蘆葦,很適合使用火攻。
並且博望坡道路狹窄,兵馬很難施展得開,就是曹軍來了再多的人馬,到了博望坡也很難迴旋。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博望坡的地勢特點和火攻優勢,這才擊敗夏侯惇、李典等人的十萬曹軍。
2、夏侯惇的輕敵,導致失敗。夏侯惇沒有將諸葛亮和劉備放在眼裡。他在曹操面前誇下海口,要生擒劉備和諸葛亮。這就是他大意的輕敵的地方。
3、事先劉備、趙雲的誘敵深入。劉備、趙雲先後來誘敵,把夏侯惇引入了博望坡,使得可以使用火攻。這使得曹軍大亂,導致了失敗。
22樓:老墨說史
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劉表得知江東破了黃祖,請劉備來荊州商議報仇之事,諸葛亮請劉備不要應允,劉備依從,並推辭了討東吳之事。劉表欲將荊州交付劉備管理,劉備不忍奪同宗基業而謝絕。
劉備回到館驛,劉表長子劉琦拜見,並向劉備哭訴求生之計,劉備暗示其向孔明求計,次日劉琦設宴,劉備假託有病,孔明獨自前往,席間公子向孔明兩次求計被拒,而將其騙至閣樓,再次求計,孔明以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典故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曹操罷了三公,自領丞相,曹操聞聽劉備在新野操練士卒,命夏侯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坡,以窺新野,夏候惇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
劉備以師之禮待孔明,令關張不滿,忽然得報夏侯惇殺奔新野,劉備將印交給孔明,關張等人皆看孔明如何用兵。
孔明令關羽埋伏在博望坡左面豫山,焚其糧草,令張飛埋伏在右面安林的山谷等待向博望坡舊屯糧草處放火,命趙雲只敗不勝引夏侯惇進入埋伏圈,劉備引人馬為後援,見火光而回殺,火燒博望,曹軍大敗,夏候惇收拾殘軍返回許昌,關張等諸將皆佩服諸葛亮的才能。
2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甘寧射死黃祖,孫權棄江夏回江東.
劉表以荊州付劉備,劉備卻之.孔明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窺新野,夏候惇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孔明教練新野民兵,打敗曹將夏候惇
24樓:藍盡人語
孔明第一次燒夏侯惇?
諸葛亮若不殺魏延,三國結局會否不同呢?
25樓:
(魏延)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是句很多人都知道的俏皮話,大概是「矬子裡拔將軍」的意思。有文化的人非要用十個字說六個字就能說清楚的事兒,只為引個所謂典故,好像很知道的樣子。好像而已。
由此一例,便可見文人的矯情。再要說起來,簡直罄竹難書,所以不聊,還是說說「蜀中」有無大將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想說簡單一句話——本來是有大將的。誰呢?魏延魏文長。
也許,這麼一說,大把人會開噴,噴的「方向」大概三個:
一是廖化作先鋒那會兒,就算魏延還活著,也歲數大了。
二是廖化作先鋒勉強,魏延就一定能行嗎?
三是魏延跟廖化沒有可比性,因為他不忠。
(廖化)
魏延到底忠不忠,其實,在筆者看來,挺值得商榷。
魏延到底行不行,至少,從《三國演義》來看,應該還是行的。
如果魏延不死……這個沒法假設。因為,有諸葛亮在,魏延死定了。簡單說,魏延死於諸葛亮的「背面」。
啥叫「背面」?就諸葛亮而言,可以理解成是他光芒萬丈的「正面」的「相反」,就是他「陰暗」的一面。
任何人,無論多偉大,都有「背面」;只不過,「偉大」人物的背面,後果比較嚴重而已。
關於諸葛亮,筆者堅持認為,不僅有「背面」,而且相當「背」,「背」到真的是不太當得起後世無數文武賢達的讚譽和百代至今芸芸眾生的推崇與敬仰。殺魏延,就是這「背面」中尤其「背」的案例。
(劉禪,諸葛亮)
先看看《三國演義》——畢竟,關於「三國」,《三國演義》**以及基於這部**的、各種藝術形式所表達、傳播的故事們,比其實很可能更權威、更「寫實」的史籍,更為國人熟悉、認同——《三國演義》講到,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六出祁山)途中病重,兵至五丈原病逝,臨終交代,魏延是危險人物,他在世時尚可掌控,一旦他辭世而去,該人謀反可能性極大……
於是安排了一個有「觸發條件」的「祕密剪除計劃」,暗中的受命人是當時也可算「中堅」的將領馬岱;結果,諸葛亮死後,魏延的確表現出了「謀反」意圖,並「觸發」了諸葛亮生前預設,啟動了針對他的「決定性措施」,稀裡糊塗送了性命。
《三國演義》關於諸葛亮死後魏延叛逆的描述,繪聲繪色,乍看合情合理、如身臨其境,還最後強化了一把諸葛亮的料事如神、雖死猶生。可如果拋開對諸葛亮的「迷信式崇拜」(國人品讀「三國」者多極難做到這一點),再前前後後細看看、多想想,「誘導」、「陰殺」,就森冷冷、血淋淋地撲面而來了!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認為,擔得起「有勇有謀」之譽的一代驍將魏延,是死於諸葛亮的「陰謀」。
三國演義最後的皇帝,三國演義中最後誰當皇帝了
曹奐曹奐 246 302年 即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曹魏最後一代皇帝,公元260 265年在位。公元265年,曹奐禪位於晉王司馬炎,此後被廢為陳留王,諡號為元皇帝。魏亡後,曹奐被封為陳留王,遷居鄴城。出城時,太傅司馬孚握著他的手說 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曹奐禪...
求助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問題
你看錯了吧,這是在 三國演義 二十一回,也就是煮酒論英雄這段,前面講到過劉備在詔書上畫押了,要是曹操真難道詔書劉備還能活嗎。那詔書就相當於名單啊。說的是有龍掛出現,曹操說天下英雄唯 操與君耳 劉備把匙掉落,曹操俯身拾起,劉備曰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這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 出自 論語 鄉黨 說孔...
《三國演義》梗概,《三國演義》的梗概?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 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為外戚何進所制,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 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