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的下一句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原文是怎樣的?

2022-05-16 21:40:12 字數 5784 閱讀 6556

1樓:匿名使用者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原文是怎樣的?

2樓:輕靈觸動

出 處:《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成語: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讀音 fú xī huò suǒ yī,huò xī fú suǒ fu

解 釋:指禍福互為因果,互相轉化。即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也作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引用:《文選·賈誼〈鵬鳥賦〉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優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中心思想

老子的思想含有樸素的辨證法思想,老子在這句話裡闡述了「禍」與「福」的辨正關係,是中國人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哲學思想。所謂:「居安思危」、「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晴帶蓑衣飽帶乾糧」等等,這些常掛在中國人嘴邊的話語裡都蘊涵了這種哲學思想。

時時提醒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頹廢。

3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是災難、壞事的意思,福是好事,倚是依存,伏是潛伏

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4樓:匿名使用者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

fu si huo suo yi,huo xi fu suo yi[解 釋]:指禍福互為因果,互相轉化。即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也作【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也簡作【禍福倚伏】,【禍福相隨】,【禍福相依】。

[出 處]:《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

[示 例]:《文選.賈誼 < 鵩鳥賦》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優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下一句是什麼?

5樓:就很困

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漢代賈誼的《鵩鳥賦》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

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彼吳強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

白話翻譯:

時間萬物的變化,本來就沒有停止。運轉遷移,或推移回還,萬物變化運轉,反覆無定。形與氣互相移轉連續變遷蛻化,精微深遠,沒有窮盡。

福是禍的誘因,禍是福的根源。憂與喜聚集在一門之中,吉與凶同在一個區域。吳國很強大,夫差卻失敗了,越國棲息於會稽山,但勾踐卻稱霸於世。

《鵬鳥賦》中道家思想的化用:

物相轉化、福禍無常,這是道家思想的引用。而含有道家對生死的看法,又有所不同。雖然在文章中瀟瀟灑灑、海闊天空,賈誼的真實狀態卻完全不是這樣:

為懷才不遇而悲憤、為身心疲憊而感傷、為前途未卜而惆悵。

可以感悟到作者當時的心境是一種出離的悲憤,正是這悲憤促使其在文章中處處反其道而行之,於是寫得越歡娛,就越是襯出現實的淒涼;寫得越灑脫,就越是襯出無力割捨的迷茫;寫得越圓滿,就越是襯出那顆顛沛潦倒的心,早已支離破碎。

6樓:風鈴漫晚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意思是: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這兩句話出自兩漢時期賈誼的《鵩鳥賦》。

1、渲染一種人生短暫,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確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種無慾無窮,幽遠寧靜的生活態度;表現的是樂觀而豁達的精神境界。

雖然在文章中瀟瀟灑灑、海闊天空,賈誼的真實狀態卻完全不是這樣:為懷才不遇而悲憤、為身心疲憊而感傷、為前途未卜而惆悵。

2、問答式騷體哲理賦。

3、繁瑣重複。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鵩鳥賦》作於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時。賦前小序說明寫作《鵩鳥賦》的緣由。根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和《漢書·賈誼傳》所載:

有一天有鵩鳥(俗稱貓頭鷹)飛到賈誼的屋子裡,他認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本來被貶就心情不好,又不適應長沙潮熱的氣候,覺得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寫下這篇《鵩鳥賦》以自遣。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段是簡單的敘事。當一個人有著無法釋懷的疑問時,總是希望有人傾聽,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種慰藉。賈誼謫居獨處,找不到別的傾聽者,他只能向這隻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而這隻鳥是註定無法給出答案的,它甚至也無法表示些許的同情,可見一個人面對死亡時是如此的孤獨無助。

鵩鳥雖然無法開口說話,但是賈誼讓它具備了高妙的智慧,並且讓自己能夠洞透這隻鳥兒的想法,這是漢賦裡對話體的開始。鵩鳥所具有的思想不過是賈誼自己的思想,賈誼之所以要用這麼曲折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具有了訴說者與安慰者的雙重身份,也就是這篇賦序裡所說的「為賦以自廣」。

訴說者所提出的問題是:他要到哪兒去,是凶還是吉?而安慰者卻避而不答這個問題,它所回答的是:

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在這種答非所問中,賈誼其實是在強調自己對於死亡的預感。這也許是最後一次訴說,最後一次安慰自己:

也許死並不那麼可怕。

第二大段是虛擬的鵩鳥的回答,實際上是賈誼在闡發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轉化、福禍無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與世俗之人對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種人生短暫,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確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種無慾無求,幽遠寧靜的生活態度;表現的是樂觀而豁達的精神境界。

這位安慰者提起了幾部道家著作對於福禍、吉凶的看法,世間萬物總是變動遷流,吉與凶、禍與福也總是互相轉化,它舉了歷史上的三個例子:夫差國強而敗勾踐勢弱而稱霸、李斯遊說成功而被五刑,傅說胥靡乃相武丁。作為一個政治家,這些正是賈誼關心的,第一個例子是帝王的興衰史,後面兩個,則是與賈誼身份相當的士大夫的悲喜劇。

年未屆而立的賈誼,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嚐到了這種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時,在困頓之中,他產生了一種無力感,「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人對於這個世界是無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遠精妙無從**,則不如順應萬物的變化,或者走向另一種超越——相信人處在一種無所不在的相對轉化之中,在齊同萬物、泯滅生死之中逍遙自得。

接著賈誼從大人、至人、真人與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對比,可以看作是窺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種感嘆,表現自己要遺世獨立,順應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經典裡,這些道理早已說得很清楚。

人面對死亡的態度是「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

在活著的時候,如果已將好惡之心去除,那麼死亡到來的那一刻,就尋常得跟生命中的其他時刻一樣了。吉祥之兆與不祥之兆也沒有什麼區別。這彷彿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說,這只不祥之鳥的面目沒有猙獰,沒有殘忍,也許死亡就是這麼安詳。

中國古人對死亡的看法不是在信仰裡找到歸宿,而是在智慧裡找到歸宿。

7樓:我茶喝過毒

【釋義】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詳細釋義: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愛單單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福與禍互為因果,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能變成福。

這句話包含的啟示: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特點。

9樓:

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望採納~

10樓:

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11樓:所吉帆

我同意宜55的說法,就是第三個回答是正確的。。。

12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指福與禍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面稱「唯物辯證法」)通常講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禍」使人悲傷,「福」使人快樂,因此「禍」「福」之間是一個對立矛盾。然而「禍」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產生「福」,「福」有可能使人樂極生悲而產生「禍」,因此「禍」與「福」之間又是一個統一的矛盾。

13樓:

就是說福禍常常相依相隨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4樓:個的發年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摘自《新華詞典》

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時給我的感覺是禍福都不是由人定的,人世間是變化無常的,好的事情也會變壞,有的時候壞的事情也會出現好的方面。給人一種很無奈的感覺。人世間的事情真的就不能由我們做主嗎?

我們是不是要整天提心吊膽的,出現讓人高興的事,臉上有微笑可心裡還是要悸悸的?——難後我就覺得這句話太嚴重了,於是像很多很有名的話一樣被我否定了,因為我不相信它,我為什麼要相信這樣危言聳聽的話呢。僅僅它是出自老子或幼子之口嗎?

我不相信權威。我常常懷疑現製成規,我一向以自己的眼光看這個世界。所以我沒有必要相信它。

但我現在已經相信了它。

因為任何事情的出現都只可能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各佔百分之五十的機率。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一件事情發生了,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

無限接近不好的好事情和無限接近好的壞事情就是我們說的不好不壞的事情。這種事情也是屬於好的或不要的一類的。可見事情的確是想老子說的那樣禍福可以互相轉化,因為是非好即是壞的,非福即是禍的,只有兩種可能,天平必將偏向某一邊,處於平衡狀態的不要不壞的機率是很小的。

於是我相信了老子的這句話。

難後我又想,當我們去做某件事時,結果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各佔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所以說,成功與失敗對於我們是平等的,我們做了某事失敗了,只是正好落在了那一半的失敗的區域。也許有些事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會有成功的一天,因為成功對於我們來說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於是一些所謂的奇蹟就出現了。

世界有無數種可能,但就具體的某件事來說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好,一種是壞;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處在逆境中和不得志中的人們應該可以相信,成功對於你們來說和那些成功者來說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沒有誰是上帝的寵兒,或者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寵兒,因為他給了我們每個人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這種可能就會實現。成功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幸運。失敗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說也是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的。

我們都是平等的,只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來制定目標。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關於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的故事

塞翁失馬。原文。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下一句是什麼?

出自 出自先秦佚名的 氓 全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爾 一作 尓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

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下一句是什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自於屈原的名作 離騷 意思是說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原文很長,前後相關聯的幾句是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