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和小宗的關係,區別大宗與小宗的標準是什麼

2022-03-26 18:30:33 字數 5639 閱讀 5131

1樓:匿名使用者

宗法制是西周統治者創立的利用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護政治關係的上下尊卑貴賤秩序的社會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礎,是調整統治階級內部權力、財產繼承與分配秩序的原則。

宗法制的基本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與國家制度相結合,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周王為周族之王,自稱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稱"大宗",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其餘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為諸侯,對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國則是大宗。

諸侯也由嫡長子繼位,其餘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為卿或大夫,對諸侯是"小宗",在本家則為"大宗",其職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關係與上同。世襲的嫡長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

如此層層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大宗、小宗的宗法關係,同時也是政治隸屬關係。對於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也納入宗法關係。

於是,在全體貴族內部,舉國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為核心,由血緣親疏不同的眾諸侯國競相拱衛的等級森嚴的體制,使政權不但得到族權而且得到神權的配合。"親親"、"尊尊"在這裡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也是周禮的根本原則。

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維繫貴族間關係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現,則是周代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個關鍵內容是嚴嫡庶之辨,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目的在於穩固貴族階級的內部秩序。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緣親疏關係以劃定貴族的等級地位,從而防止貴族間對於權位和財產的爭奪。

在宗法制度下,從始祖的嫡長子開始傳宗繼統,並且世代均由嫡長子承繼。這個系統稱為大宗,嫡長子稱為宗子,又稱宗主,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權利。

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麼庶子才可代為祭祀。和大宗相對應的是小宗。在一般情況下,周天子以嫡長子繼統,眾庶子封為諸侯,歷代的周天子為大宗,這些諸侯就是小宗。

諸侯亦以嫡長子繼位,眾庶子封為大夫,這些大夫為小宗,而諸侯則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長子繼位,為大宗;眾庶子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統裡,諸侯和大夫實具有大宗與小宗雙重身份。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區別與貴族等級裡的層層封建是完全合拍的。如果說分封制從政治結構方面建立了貴族間的等級秩序,那麼,宗法制則以注入了特定內容、貫徹了嶄新原則的宗族傳統觀念使這個等級秩序得到穩固。文獻和彝銘記載中屢有「宗周」的記載,《詩經·公劉》說:

「食之飲之,君之宗之。」從宗法系統看,周天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子。周初,宗法制首先在周天子和諸侯間實施,以後逐漸及於中、小貴族,以至士與庶民之間,具有了普遍性質。

宗法制、分封制與姓氏

夏、商、周被史學家稱作「三代」。夏、商兩代的國家最高元首稱「帝」。夏朝的帝位由兒子接任,偶爾也有傳給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傳給弟弟,最後由最年幼的弟弟再傳給長兄的長子,或以行傳給自己的兒子。公元前八世紀,周武王滅商建周,都於鎬京,並改「帝」為「王」。周王朝的王位明確規定只傳長子,而且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周王朝的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內涵對中國姓氏有著直接的關係。宗法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制度,其主要精神為「嫡長繼承製」,這是一種以父系血緣關係為準繩的「遺產(包括統治權力、財富、封地)繼承法。」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對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實行統治的一種措施,也是當時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方面的再分配製度。分封的原則與物件是根據與周王血緣關係的親疏,功勞的大小(輔佐與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認周王的統治,或古帝王之後。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內容。

作用是維護統治

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關係是什麼?

2樓:sesshoumaru丶

大宗和小宗不僅是家庭等級關係,也是政治隸屬關係 西周宗法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

3樓:匿名使用者

宗法制是始於周朝,有這樣幾個特點:①嫡長子繼承製度(核心);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同時大小宗地關係是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5樓:

大宗是樹幹,小宗是枝幹

6樓:韓家的吃貨

1.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3.血緣關係與政治關係結合

4.所謂的嫡長子便是大宗,庶子就是小宗。嫡長子是天子,庶子便是諸侯,嫡長子若是諸侯,庶子便是大夫。以此類推。

大宗和小宗的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宗法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保持嚴格的等級關係,它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大宗小宗是為了處理嫡長子和他的庶弟之間的關係而立長子為嫡子,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權利。被分封的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是為小宗,但在其封國內又為大宗,其權位也由嫡長子繼承。

其他的庶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士,士的長子為士,庶子為平民。」   《儀禮·喪服》:「為人後者孰後?

後大宗也。曷為後大宗?大宗者,尊之統也。

」《禮記 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孔穎達疏:

「別子謂諸侯之庶子也......繼禰者為小宗,謂父之嫡子上繼於禰,諸兄弟宗之,謂之小宗。」清劉大槐《程氏宗祠碑記》:

「程氏祖永和建宅之影堂,其後承之為小宗之祠。」    嫡長子的同母弟或庶母弟為小宗。   大宗和小宗不僅是家庭等級關係,也是政治隸屬關係

8樓:詩付友終煙

大宗是由嫡長子繼承,而小宗則由大宗的其他兄弟來繼承。大宗和小宗既是有血緣的關係,又有政治隸屬的關係

9樓:

在血緣上是兄弟,在政治上小宗要服從大宗

10樓:**之王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區別大宗與小宗的標準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宗法社會以嫡系長房為「大宗」,餘子為「小宗」。

12樓:小男男

首先,周天子是最大的宗。

其他的大宗和小宗都是相對的。

周天子的嫡長子在與他同輩的兄弟裡是大宗,其他的兒子是小宗。

而其他的兒子在自己的封地裡是大宗,他的嫡長子是大宗,其他兒子是小宗。

以此類推。

具有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的作用。

13樓:食耗之犬

天子的嫡長子為大宗,諸侯的嫡長子為小宗;諸侯的嫡長子在封地內又是大宗,如此重複。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家族裡按照血緣關係親疏的排位。

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關係是不是絕對的,為什麼?

15樓:樂觀小山

因為大宗和小宗有不同的層級、其關係是相對的。

大宗與小宗的區分是相對的,西周時期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等級關係.

其中:(1)「周天子——諸侯」這一範圍而言,周天子是大宗,諸侯是小宗.

(2)「諸侯——卿大夫」這一範圍而言,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3)「卿大夫——士」這一範圍而言,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擴充套件資料

宗法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16樓:阿離

大宗與小宗的區分是相對的,相對一定範圍而言。天子是絕對的大宗,諸侯、卿大夫是相對的,諸侯對天子是小宗,對他下面的卿大夫是大宗.同樣,卿大夫對諸侯是小宗,但對他下面的士是大宗。

等級關係之間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是固定不變。

西周時期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等級關係。「周天子——諸侯」這一範圍而言,周天子是大宗,諸侯是小宗。「諸侯——卿大夫」這一範圍而言,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卿大夫——士」這一範圍而言,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17樓:

大宗與小宗的區分是相對的,相對一定範圍而言.

西周時期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等級關係.

其中(1)「周天子——諸侯」這一範圍而言,周天子是大宗,諸侯是小宗.

(2)「諸侯——卿大夫」這一範圍而言,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3)「卿大夫——士」這一範圍而言,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高一的歷史書上說,「大宗與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其中的「相對」是什麼意思?

18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就是一個物質或一個整體和另一個物質或另一個整體相互比較

19樓:匿名使用者

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維繫貴族間關係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現,則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個關鍵內容是嚴嫡庶之辨,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目的在於穩固貴族階級的內部秩序。

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緣親疏關係以劃定貴族的等級地位,從而防止貴族間對於權位和財產的爭奪。在宗法制度下,從始祖的嫡長子開始傳宗繼統,並且世代均由嫡長子承繼。這個系統稱為大宗,嫡長子稱為宗子,又稱宗主,為族人共尊。

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權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麼庶子才可代為祭祀。和大宗相對應的是小宗。

在一般情況下,周天子以嫡長子繼統,眾庶子封為諸侯,歷代的周天子為大宗,這些諸侯就是小宗。諸侯亦以嫡長子繼位,眾庶子封為大夫,這些大夫為小宗,而諸侯則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長子繼位,為大宗;眾庶子為士,即小宗。

在宗法系統裡,諸侯和大夫實具有大宗與小宗雙重身份。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區別與貴族等級裡的層層封建是完全合拍的。如果說分封制從政治結構方面建立了貴族間的等級秩序,那麼,宗法制則以注入了特定內容、貫徹了嶄新原則的宗族傳統觀念使這個等級秩序得到穩固。

文獻和彝銘記載中屢有「宗周」的記載,《詩經·公劉》說:「食之飲之,君之宗之。」從宗法系統看,周天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子。

周初,宗法制首先在周天子和諸侯間實施,以後逐漸及於中、小貴族,以至士與庶民之間,具有了普遍性質。

綜上,宗法制是相對的。

我國三大宗教的習俗,世界三大宗教的節日和習俗

1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 儀式 習慣 教團的組織等等 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 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 如...

佛教與其他兩大宗教的相同與不同點

佛教宣明 無主宰 非因緣 非自然 佛教與其它宗教有什麼不同點 這個問題問得寬了,可不容易答。樓主不是希望我們在這裡給您寫一篇 討論分析佛教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宗教的不同點吧?這就難啦!不過如果只是問佛教的特點的話,末學倒是可以跟樓主分享一二。基本上,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都是可以分為兩種的,就是多神論以及一...

四大宗教的發展與過程,越詳細越好。謝謝

中國宗教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點,歷史上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構成我國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伊斯蘭教文化 教文化 含天主教文化 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薩滿教文化等等,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總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