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改革及發展,漢字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22-03-06 10:14:29 字數 5454 閱讀 137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改革?

漢字不是沒改革,而是早改革了。

原來的繁體字,雖然有些字很繁瑣難寫,但那畢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不能亂簡化的。

個人認為需要恢復繁體字,哪怕不回覆,也要在學校開設繁體字課程。

漢字的字型經歷了哪幾個演變發展階段?各有什麼主要特點

2樓:樹木愛水閏

一、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隸書(漢) → 楷書(魏晉)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從商朝開始的。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範。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簡化,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型叫小篆。

5、隸書:篆書筆畫圓轉。符號性顯然大加強。小篆文字規範了,但書寫不方便,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叫隸書。

6、楷書: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字形結沒有什麼變化,書寫更為簡便。

7、草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字形奔放。

8、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型,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

二、關於漢字

1、起源: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2023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3、簡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拼音拼音:hàn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韓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4樓:瑞麗詩丶陳醫生

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篆書(大篆【戰國·秦】→小篆【秦朝】)→隸書【漢-三國】→楷書/行書【魏晉以後】

5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商周)金文(商周)小篆(戰國時期的秦國)隸書(戰國晚期,通行於兩漢)楷書(魏晉)

6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7樓:匿名使用者

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個階段。

8樓:匿名使用者

金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知道,可是誠實守信~語文書都有,不要怪我啦!

10樓:百度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甲骨文金文小篆……

12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看看別人的回答吧

13樓:張景軻是聰明的

好的好的話都不說說不定還大把大把大把多

14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

15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16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隸書(漢) → 楷書(魏晉) → 行書

中國漢字的發展

17樓:南瓜蘋果

中國漢字的發展列舉如下:

1、商代之前

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就是圖畫,書與畫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的聯絡。漢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圖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形式。慢慢的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

2、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2023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3、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2023年前,有數字刻符。

4、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

2023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始稱「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並認定刻畫工具為瑪瑙等銳角寶石,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2023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

5、殷商時期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

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的龜板上的文字,從殷墟中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

6、西周時期

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鐘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寫。

7、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

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了。

8、漢朝時期

隸書十分盛行,「秦隸」並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構特點,基本上是方形,而「漢隸」就完全發揮了毛筆的特點,出現了「蠶頭雁尾」的波折之筆,書寫起來輕鬆自如。西漢時期流行的這種隸書。稱之為——「漢隸」。

9、唐朝時期

「楷書」尤為盛行,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書法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學習作為範例。

10、宋朝時期

中華四大偉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被畢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宋體字」也應此產生。最早產生於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可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

顯得古樸端莊。

18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還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地方,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韓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

19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xiaowentao522論中國

20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鐘鼎文,春秋戰國的大篆,秦的小篆,漢代出現隸書,魏晉出現行書,隋唐時代楷書盛行。此外每種字型都有對應的草書,比如篆草,章草,行草,今草等字型。對於雕刻用字比如宋體是宋代的,仿宋應該是明代的。

北魏的魏碑體也很著名。

這些只不過是字形的變化,秦朝統一文字是第一次簡化文字,建國後我國進行了第二次簡化漢字。就是現在的簡筆字,以前的漢字被稱為真筆字或者繁體字。

21樓:0強盜無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漢字的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

2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演變依次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八種字型(其中有的已簡化,另加簡化字楷書,共九種字型)。金文的少數字用籀文或戰國文字等字型代替。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

一、不規範。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範化、統一化。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

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

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殷商)(周) (秦) (漢) (魏晉)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的結合點,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改革 發展 穩定三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發展是解決經濟社會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三者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其結合點就是實現好 維護好 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要在新的歷史起點...

中國的漢字演變史,中國的漢字發展史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你能列出來漢字發展史嘛 中國的漢字演變過程 漢字演變的過程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 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

幾個漢字的讀音及意思,誰知道這幾個古漢字的讀音和意義?急求答案!謝謝幫助。

醃 y n 用鹽 糖bai 醬 酒 等浸du漬加工製成的鹹肉 醬菜zhi等 絡子 l ozi 線繩dao編成的小網袋專,可以裝物胤 y n子孫,後裔屬,子嗣,後嗣 囊 n ng 大篆字形象兩頭紮起的口袋。本義 有底的口袋 像口袋的東西 希望可以幫到你。漢字讀音 沒有字是左邊一個自,右邊一個反,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