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字中怎麼會有部分中文,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2022-02-17 23:50:40 字數 6064 閱讀 1981

1樓:世代榮昌樂太平

很早以前,日本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國家。據《漢書》記載,公元前57年後漢光武帝賜給倭國(現在的日本)的奴國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從那時起中國的水稻栽培技術、制鐵技術等傳到日本,漢字也隨之傳入了日本。到隋唐時代(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期)即公元7世紀初到9世紀,日本先後派出了22次遣隋史和遣唐史來到中國學習,通過這些遣隋史和遣唐史,漢字大量地傳入日本。

最初日本是把漢字作為音符來使用的,即用漢字來注音,如:當時日語中代表"我"意義的詞為四個音,日本就用發音相近的四個漢字來表達,即為"和多久志",(當時傳到日本的漢字的讀音為各地方言),就是說當時日本人如果要把代表"我"意義的詞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必須記住"和多久志"四個漢字。因為漢字寫法非常複雜,使用起來相當不便,公元9世紀(中國北宋初期),日本人採用簡化的辦法,模仿漢字草體創造了平假名,切取漢字的偏旁部首,創造了片假名。

如:漢字: 安以宇衣於 平假名:あいうえお漢字: 阿伊宇江於 片假名:アイウエオ

但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日本也感到漢字有很多方便之處,所以很多詞仍借用漢字書寫。所以現在使用的日語實際為漢字和假名的混合體。

2樓:喬麗雅

任何語言都是先有語音,後有文字的

當年日語只有語音,沒有文字

後來跟中國交往後將中文的漢字引進回去,作為自己的語言的標記方法有的漢字跟中文發音類似,屬於外來詞範疇。

但有的漢字跟中文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借去用以表示他們的語言。比如,日本人把鼻子叫「hana」,但是他們沒有文字把它表示出來,最後就找漢語把「鼻」字借過去來表示鼻子的意思。但是讀音還是「hana」。

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多種情況的。琢磨琢磨這個事情也滿有意思的,還可以從當代日語中的許多細節發現我們古漢語的一些東西。挺有意思的!

3樓:鬱悶的華

從文化上說,日本屬於華夏文化圈。

在古代,(漢唐宋明等)漢字是華夏文化圈的通用文字。

後來滿清佔領中國後,華夏文化圈崩潰,各國各自發展文化,日本也就漸漸的使用了「假名」。但並沒有廢除漢字。所以現在日文中由大量的漢字。

那些漢字的意思大多與古代中國漢字的意思相同,有個別字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4樓:蔚寒冷月

部分中文基本都是簡體...

日本人是看得懂中國的繁體字的...

日本人以前都是用繁體字...

後來從繁體字中改進一些...

所以就有現在的日文

5樓:

據說是日本偷了部分中國字

但在路上被火燒了一半

所以只有部分咯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40

6樓:活寶

因為日本最初並沒有文字,而日本文字的創制過程又受到了漢文化很深的影響。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

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繩文」,並沒有漢字。

但是,隋唐時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漢字(古代繁體漢字)。

並且從中國漢字的草書和偏旁中,衍生出了日本的文字元號「假名」。

假名,即使日本文字,又是日文的「拼音符號」。

所以,現在的日文是由從中國傳入的漢字,加上日本人從漢字中改造出來的「假名」而形成的。

日文的語法,則是受到了「古代朝鮮」的影響。 從語法上看,日語和韓語更加接近。

所以,現在日文中的漢字的意思,多數和古漢語中漢字的意思相同。

比如:日語中,推門的推,用「押」。 這個「押」字,古漢語中就是向前「推」的意思。

日語中,拉門的拉,用「引」。 這個「引」字,古漢語中就有往回「拉」的意思。

還有日語中「車站」叫做「驛」, 這和古漢語中的「驛站」的意思很接近。

8樓:就這樣子吧親

簡單點說,日語裡的漢字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後來日本人也自造了一些漢字。有些中文詞也一併傳過去使用了;有些詞日本原來就有,但會給它配上意思相近的漢字。

有意思的是,後來日本因為發展,用漢字創造了很多漢字詞彙,尤其科技、經濟方面的詞,中文又從日語裡把這些引用過來。例如:版畫、半徑、半旗、飽和、保險、保障、備品、背景、必要、編制、變壓器。

所以,一般在日語裡看到的漢字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但有些意思還是差很遠,比如「手紙」在日語裡是信的意思;「汽車」是火車的意思等等。

9樓:一起走a在路上

有好多字跟中國的漢字就是一樣的,意思也一樣,但是發音是不同的,一箇中國人到日本基本生活不會太困難,因為很多東西直接就能看懂!

10樓:認識自己嗎

因為小日本本來就是野蠻人,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古代派遣人到中國學習才學會中文,日本後來一直都是使用中文書寫記錄,一直到近代才逐步去中國化,減少漢字使用,但是畢竟用了幾百年上千年了,還是有很多漢字無法取代

11樓:沒_我如何

古代的中國很厲害就跟現在的美國一樣,中國是最發達國家,亞洲人都來中國學習,這裡面就包裹日本,而且中國還有很多的附屬國。

12樓:嘿嘿

日語中的漢字很大一部分都是**於中國漢字。

這部分中國漢字中,一部分詞彙只是用來取其意思,但是讀音是訓讀,這是因為日本之前沒有文字,所以用自己國家的讀音,對應上中國漢字中同一意思的文字;另一部分漢字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是音讀的。

日語文字裡面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漢字,這個基本上我們看了也很難懂它的意思,所以需要注重記憶。

13樓:噢噢噢噢咦

因為唐朝時期日本學者從中國帶回了很多漢字,但是有些他們記不清楚了,所以憑回憶寫下來的漢字改變了一些,當然有些漢字他們記得意思,有些他們就憑自己的回憶想象加猜測給漢字編了個意思。所以就有現在這麼個情況。

14樓:alice_洛

大部分是不一樣的,有的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因為以前日本沒有自己的語言依靠古漢語書寫文字。後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創造

15樓:影ゞ葙隨

日本字很多都是從中國文字演變而來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意思一樣,有些完全不一樣,比如學生這個漢字就是中國的學生的意思,但是日語讀法不一樣!

17樓:龍威卡卡

日文是古代日本從中國的漢字演變發展的。有一些是字面的意思,與中國意思一致。但是還有一些漢字,因為中日的文化差異翻譯的不是很準確,所以還是有一部分意思不同的漢字的,請注意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邊很多文化,都是中國傳播去的,可惜他們現在不認祖宗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造日語時沿用保留了一部分。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就是學的中國的漢字啊

21樓:等車心急

明白了,小日本原來是中韓雜交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以前日本就是中國的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文字?

23樓:滅世小雪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來華留學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將先進的中華文明,包括漢語及漢字帶到了日本。日本從此正式開始了使用文字記載語言的歷史。

最初日語的每一個音,都是由一個漢字表達。公元九世紀,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假名。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日本文字種類

和語---日本傳統的語言。

日本長期生活在海中的島嶼上, 與大陸的來往比較困難,所以歷史上很長時間裡,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這個時期形成和使用 的語言稱之謂「和語」。在5世紀前後,開始有漢字由中國傳入。

初期把日語全用漢字記錄, 但由於實在不方便,就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把原有的和語與漢字結合在一起, 形成了「和語文字」。

如把「海水」、「河水」的「水」叫作「みず」,就把「水」字讀 作「みず」,意思就是水。漢字的這樣的讀法叫「訓読み(くんよみ)」。一般情況下,當 見到單個漢字時都讀訓讀。

如「間ーーあいだ」、「類ーーたぐい」、「女ーーおんな」等 等。在兩個以上漢字組合在一起時,情況就很複雜,以後再談這個問題。

漢語---從中國傳去的語言。

在上述情況的同時,由於中國話把 水」讀作「shui」,也在日語中新組織的詞彙中讀作「すい」,如「水蒸気(すいじょうき)」、 「斷水(だんすい)」等等。

從中國傳去了文字後,日本的詞彙就極為豐富起來,現在漢語詞彙在日語中是基礎詞彙。後來也有一些又傳回了中國。借用中國讀音和意思形成的詞彙,其讀法叫 作「音読み(おんよみ)」,我們聽起來又像又不像,有的讓我們聯想到廣東話或者福建話。

和中國話最像的是「圖書館」,日語說成「としょかん」(toshokan)。當然還有差別比較大的, 如「學校」日語說成「がっこう」;「文化」日語說成「ぶんか」。但是總有點相近的地方。

外來語---從西方傳去的語言。

在日本的封建社會的後半期,西方文化 也開始傳入日本。初期,他們把每個詞彙都翻譯成日語,但由於數量很多,就漸漸感到來不及翻 譯了。於是直接把其聲音用日本人能接受的聲音改變後,用片假名表現出來,就形成了外來語。

如「綠色」這個詞,英語是「green」,日語外來語說成「グリーン」。因此,很多情況下,一個 意思可用多種詞彙表示,就「綠色」來說,和語--「みどり」,漢語--「りょくしょく」,外來 語--「グリーン」。特別是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文化在日本的滲透,以及世界科學的飛速發展, 大量的外來語佔領了日本的語言世界。

現在如果不懂日本外來語,可以說在日本聽不懂、看不懂, 寸步難行。在學習日語時,外來語詞典成為必備的工具書;如果從事某些專業,那麼該專業的外 來語工具書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中國話中有一部分食品名稱,是以外來語形式傳到日本的。

如: 「餃子--ギョウザ」、「燒賣--シューマイ」、「餛飩--ワンタン」、「叉燒--チャーシュー」、 「皮蛋--ピータン」等等,從聲音上還保留著中國話的特點。當然入鄉隨俗,有的食品和中國傳統 的有了些變化,如他們說的「ギョウザ」,就單指「煎餃子--鍋貼」,中國人一般吃的水餃就很難 看到的。

創造語--外來的詞彙經加工後的語言。

首先創造了一些中國沒有的漢字, 這是和他們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如:「田」字在中國是指農作物生長的地塊。

由於在日本主 要是種植稻米,在日本「田」就代表了水田。於是為了表示區別於水田的旱田,創造了「畠」和?畑?

, 讀作「はたけ」。再則,日本丘陵地帶很多,除了海邊以外,到什麼地方都得翻越山嶺。於是把山路 上最高的地方叫作「とうげ」,創造了漢字?

峠?。看這個字,有「山」、「上」、「下」。把翻一道 山嶺的辛苦全表現在字上了。

其他還有「辻(つじ)」是「十字路口」的意思,「込む(こむ)」是「擁擠」的意思。 在應用外來語方面也有很大發展。首先簡化詞彙。

如「高樓」英語是「building」,日語 稱「ビルディング」,但一般只稱「ビル」,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其次,在簡化後再組合。 如:

「文書處理機」英語是「word processor」,日語一般稱為「ワープロ」,是把兩個單詞的前2 個音組合在一起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稱作「パソコン」, 「空調」(air conditioner)稱作「エアコン」等等。再次,在外來語的後面加「する、る」構成動詞, 加上「だ、な」構成形容動詞等,也豐富了詞彙。

如:「サボる」是「怠工、偷懶」之意,是由法 語「sabotage」(怠工)「サボタージュ」變化而來。「ユニーク」是英語「unique」(獨特)變化而 來,但在使用時經常是「ユニークな」「ユニークだ」用來表示有個性的東西。

為什麼會有人那麼喜歡日本文化or那麼反感日本文

從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都是表面地禮貌,作態,只以自己的能力為第一,擅長以各種隱晦手法學習他人長處,用完之後就可過河拆橋,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等的任何謀取這個東西,他們奉之為 在所不惜 這個是我的切身經歷,因為我不自覺地被帶入過這種文化,很痛苦 可能是今生的劫難 珍視之,具體這邊說不清楚,如感興趣,要...

臺灣為什麼有如此重得日本文化,為什麼臺灣很多文化習俗和日本很像?

壽司還有喝茶有的地方講茶道 服裝阿.市面上很多成績是和服的改良版 對羅.洗澡會在大浴缸.泡澡.源自於日本泡湯 每天得洗一次澡 不管多冷 吃飯阿.有的人喜歡在飯里加湯.茶泡飯 甜甜圈.茶碗蒸 校服阿.大多中學生都是白上衣水手領.下面是百摺裙 一般校服只有裙子與領子才會有顏色.有的是深藍色.腳上穿黑色皮...

日本文化為什麼形成東西方相容的特點

這是應為日本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融會貫通。在漢代日本就和中國有不斷的往來,從唐朝時期的日本 大化 革新學習唐朝的 政治經濟 體制開始,很多思想理念都是從那個時期傳到日本的,到近代美國叩開日本國門,日本開始向西方學習。1886年日本開始 明治維新 全面向西方學習 資本主義 制度,日本開始走向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