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頂極星
於」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和《廣韻》所載,周武王第三子受封於邘國,稱為
邘叔,其後去邑旁為於,有於氏。
二: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路氏》所載,東海於公裔孫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
姓「於」氏。
三:唐代淳于氏為避唐憲宗李純之名諱(淳,純同音)改為於氏。
家族名人
於譧(1398-1457)
字廷益,明代浙江錢塘人。歷任官監察御史,兵部尚書等。正統十四年,土木橋之變,瓦刺首領也先
侵擾大同,明英宗被俘,於譧反對放棄北京,擁立英宗弟為景帝,主君務,擊退也先軍隊,接英宗回。
英宗復辟後被殺,年六十歲,天下冤之。
于成龍(1617-1684)
字北溟,清山西永寧人,康熙時,官至兩江總督,以清廉著稱,時稱天下清官第一。
地望分佈
河南河南郡,山東東海郡。
「於」字姓氏的由來? 5
2樓:潛繡
於(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
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據《廣韻》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說第三子)於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於邘邰鎮),稱於邘叔。
後來,於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史稱于姓正宗。
2、出自古複姓淳于氏,
為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所改單姓於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所載,淳于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複姓淳于氏改為單姓於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復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於氏。
3、出自北魏時的萬忸於氏,
為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恢復本姓於。據《路史》所載,鮮卑族的萬忸於氏原為山東于姓人,後隨鮮卑改之,孝文帝漢化改革,又復于姓。這一支於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於氏所改,一向也被當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仍然是漢族于姓的後代,只是在漢代之時,有一位名為於公的後代,隨著拓跋氏離開了中原,並且為了適存於鮮卑族而改姓為萬忸於氏,等到後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孃家」,複姓為於而已。
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多為這一分支。
4、出自賜姓或少數民族改於姓而來:
①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姓於名忠,清朝時,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於姓。②又有達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於姓者。
得姓始祖 於邘叔。為周武王姬發之次子(一說第三子),武王滅商後,大舉分封諸侯,他把於邘國分封給於叔,起初於叔為於邘叔,其名得於封地。後來於邘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有的姓了於邘,後來乾脆去掉邑旁姓於,稱為于姓,史稱于姓正宗,是為河南於氏,後世于姓尊於叔為于姓的得姓始祖。
3樓:手機使用者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於邘稱於邘叔。後來,於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史稱于姓正宗。
姓廖的由來
禹姓的由來
唐姓的由來簡介,唐姓氏的由來
1 出自祁姓。據 唐書 宰相世系表 所載,帝堯之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後其國被周成王所滅,子孫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又周昭王時,為奉唐堯之祭祀,封丹朱裔孫在魯縣 今河南魯山縣 為唐侯,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唐為氏,此為豫魯 今屬河南 山東間地 唐姓。2 出自姬姓。據 姓氏考略 及 世本 所載,周成王...
區字姓的由來和歷史,姓氏的由來和發展演變歷史
區姓淵源有兩個,一是出自歐冶氏,與區氏同出於一個源流,以祖先名字為氏 二是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 侯爵名為氏。區姓人口主要分佈在廣東新會 福建莆田等地,歷史名人主要有東漢孝子歐寶 漢朝富商歐安 明代學者歐道江 明代工部郎中歐大任等。姓源出有二 源流一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
姓氏薛的由來,薛姓氏的由來
姓氏源流 薛 xu 姓源出有三 1 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一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 約今山東省濟寧 得任姓。據 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和 通志 氏族略 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 今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