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能鞏固地位,當年武則天不惜殺死了自己剛生下的孩子誣陷王皇后,也許心存歉疚,後來武則天對女兒太平公主特別寵愛。太平公主也頗有母親遺風,喜歡在**上佔有一席之地。
武則天晚年,在皇位繼承人方面搖擺不定,是傳給自己的外甥武三思、武承嗣還是兒子,讓她很為難。許多大臣們還希望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能夠登上帝位,但被太平公主本人拒絕。經過狄仁傑的力爭,還有擔心自己身後無人祭祀,武則天最後將李顯招回,立為太子。
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利用武則天病重,陰謀做亂。太平公主、武三思、李旦父子、張柬之等五人(後來都被封為王)等聯合發動政變,殺了二張,讓武則天退位,李顯再一次即位(14年前當了不到40天皇帝就被武則天所廢),李旦被封為安國相王。武則天10個月後駕鶴西遊。
李顯重當皇帝,政事全委託於他老婆韋氏。韋氏和武三思的關係也比較曖昧,她們把持朝政後,把張柬之等五王相繼貶死。李旦集團和太平公主也都處於在野的地位。
後來太子李重俊造反,殺了武三思,圍攻皇宮。李顯非常害怕,幸虧上官婉兒提醒中宗說動叛軍倒戈,李重俊自己也被殺。不久,李顯被自己老婆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死。
李顯被毒死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廢了少帝李重福,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事先並不知情的李旦又一次被推上了皇位(李旦之前一次即位當了4年多傀儡,也是被自己的母親一腳踢下來)。
太平公主在平韋氏、立睿宗(李旦)的鬥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李旦對太平公主總有三分忌憚。景雲(睿宗年號)年間,太平公主的勢力達到鼎盛,太平把持朝綱「宰相盡出門下」,雖無稱皇之心,卻有把權之慾。
睿宗李旦將帝位傳給李隆基以後,太平公主控制權利的慾望並沒有任何收斂,反而倚仗著哥哥李旦太上皇,繼續擅權用事。而李隆基年輕氣盛,並且,想有一番作為,就對太平公主的權力開始進行限制。這樣,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衝突就越來越厲害了,矛盾也越來越嚴重了,逐漸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提前動手的李隆基先殺了公主的同黨又逼公主自殺。而睿宗也順水推舟,以後國事概不過問。當了4年太上皇,李旦病死。
李隆基結束了唐朝自中宗李顯以來,王室貴戚之間的權力紛爭,大權又回到了李氏皇帝的手中。權出多家的混亂局面被改變了,大唐王朝從這個時候起,又開始步入正軌了。
觀太平縱橫四朝(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前期),好象還真沒有篡位自立的企圖(後期有兵變奪權一說,是出於對權力的貪慾),就是熱忠於把持朝政,做一權臣,其實太平是李唐嫡親骨血,就算做了女皇也是名正言順。
2樓:
太平要登基了,李姓皇朝的嫡親子女只有李旦和太平了。李旦也是個窩囊廢,大臣中紛紛有人支援太平登基。武則天這個人後世褒貶很多,但大多數人認為,則天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起「開元盛世」,總體上是個有道明君。
而此時的唐朝,無論大臣還是百姓,早已習慣女主天下的事實,只要有飯吃,誰關心皇帝是女人還是韃子。
可太平拒絕了,因為此時的她深深愛上了自己的侄子隆基。在這麼多年的相處和最後的並肩作戰上,她被隆基那種英姿果敢所深深吸引。她已經很久沒有如此的激情了,誠然,她有的是謀略,但沒有隆基的英勇,這一切都是空。
因為她不是後宮的嬪妃在爭風吃醋,她是當朝的鎮國公主,是權力漩渦的中心啊。這麼多年來,一直是隆基在保護著她。太平有過多次的婚姻,可所遇到的都是弱質男人,哪一個配了上她的地位、美貌和智慧。
她和李旦的關係最好,從下看著隆基長大,一點點看著這個漂亮男孩慢慢長成英俊健碩的大男人,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她拒絕了,她要隆基成為一代君王,所以她把江山讓給你哥哥睿宗,她希望哥哥睿宗立隆基為太子。睿宗繼位了。可是天下都知道,江山是太平讓的,所有的大臣都歸心於太平,當朝的7個宰相有5個是太平的門生。
太平才是大唐朝真正的女皇。
3樓:龍狼君彌正平
唐高宗時,武則天以自己的能力,獲得了領導朝廷的權利,按說古代對女子把持朝政是頗為忌諱的,尤其是唐朝太宗時還發生了一起神異的事件天象上曾顯示,後宮有女主統領天下的預言,為此唐太宗還為此事清除後宮宮女,武則天也為此隱居尼姑庵,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沒能有人改變這個預言,武則天受到晉王(後來的唐高宗)喜愛逐漸榮登皇后寶座由於手段高強還把持了朝政,高宗朝,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高宗死後先後立李顯,李旦,李顯好玩兒香,李旦象個有帝王氣的隱士,都不適合做皇帝,自然武則天稱帝就順理成章,因為目的是能希望能有個有能力的人來理政,還是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690年武則天排除萬難稱帝,等到了太平公主這代,雖然她有能力,但是立她會招來所有人的反對,而得不到時局的支援,因為武則天稱帝遭到眾人反對,如果太平公主繼承了武則天,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李唐王朝的舊臣和遺孤們是不會答應的,因為在他們眼裡有一部分人覺得她是靠政治上的勝利得到的(說白了就是篡權)武則天知道李唐王朝舊臣是這樣想的,他們只是迫於形式,如果時機成熟的話還會推翻她的統治,太平公主呢看得出武則天的苦心,極力維持著武周王朝,當時的相王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是家族中唯一正統且有能力之人,他的志向是誆扶李唐王室,(況且李隆基的父親是當過皇帝的,後繼之人是他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就有了矛盾,太平公主為了維護武周王朝和李隆基為了誆扶李唐王室,就註定了她們姑侄對立的命運,武則天看的很清楚她是希望太平能夠不不她的後塵的,所以自然不會立太平
4樓:匿名使用者
武周後期,武三思野心膨脹,李唐老臣們百姓們暗盼恢復李家王朝,武則天是睿智的,她清楚這一點。
5樓:零度0度
因為她最後明白了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所以她就沒有立太平公主
6樓:
武則天不是唯一的女皇帝
隋朝時還有一個,所以她不是
大唐本來就是李氏的,她所以。。
另她知道當女帝的難處,而且不能結婚。。。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她想做史上唯一的女皇
如果她立了太平也就沒有她這個獨一無二的女皇了
8樓:
他看到了太平公主是另外一個自己!
武則天為什麼能做女皇,而太平公主不能?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武則天雖然當了皇帝,可他沒有改制,他並沒有像英國那種,女兒可以繼承皇位的這種思想,武則天還是受於封建傳統,而武則天也是要把皇位傳給兒子,但是是繼續武周王朝,後代全部為父系制度,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不管是武周還是大唐,反正權位還是還給了兒子了。
除非武則天改制,皇帝必須是女人來做,那太平公主就能做皇帝,否則,按照封建思想,武則天是幫丈夫和兒子挑起這個家,而女兒是要出嫁成為潑出去的水的人,武則天尚且能做主人,女兒難,可是他的兒子又確實太不爭氣了,但凡爭氣一點,武周也不會滅亡。
武周的滅亡,也正好順應了封建思想一句最經典的一句話,女人執政,天下大亂,一代而亡,確實全部體現在武則天時期。
其實,中國的封建毒藥太厲害,像韓國的**朴槿惠,人家**做得好好的,韓國並沒有滅亡
以及英國女皇,雖然沒什麼實權,但是,政治上的東西,她可是有權過目的。雖然決定權是首相。
英國照樣做日不落帝國。
女人執政也就慈溪老太婆比較腐敗,其他的女人執政,要麼呂后那種原地踏步,要麼武則天這種進步。
10樓:
太平公主為什麼沒能像武則天一樣登上權力的巔峰呢?除去個人智慧、魄力與能力我們無法去比較,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則天。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太平公主是大唐公主,父親是皇帝,母親是皇帝,三個哥哥都是皇帝,翻遍中國歷史,也找不出比這更高貴的出身了;而武則天出身文水小姓,她的父親也不過是個暴發戶型的**,怎麼能說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則天呢?確實,論原始出身,太平公主確實比武則天高貴,但是要論起這兩個人在李唐皇室中的身份,太平公主就不如武則天了。
對李唐皇室而言,武則天是媳婦,而太平公主是女兒。媳婦和女兒哪一個更重要呢?中國古代講「女生外嚮」,在父權制的傳統下,女兒在孃家只是客人,而媳婦才是家裡的主人。
人們可以允許一個妻子替丈夫持家,也可以允許一個母親替兒子持家,但是,卻很難想象女兒替父親持家,妹妹替哥哥持家。
武則天能夠掌握權力,關鍵是她在李唐皇室擁有妻子和母親的身份。正因為她是唐高宗李治的妻子,所以她才能夠在李治生病的情況下名正言順地輔政,也正因為她是兒子的母親,所以她才能夠在唐高宗去世之後替兒子把持家政。甚至最後她把兒子一腳踢開,自己當皇帝了,人們也還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寡婦,面對不爭氣的兒子無計可施,只好乾脆替他把家業挑起來。
只要最後她能把這份家業、這份江山還給他的兒子,人們就可以容忍這種行為,也可以接受她。
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而無論是女兒、妹妹還是姑姑,一旦出嫁,對孃家的發言權就有限了。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先天的巨大矛盾之中,她之所以有勢力,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因為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她就沒有對大唐王朝指手畫腳的真正權力。在這一點上,她不僅不如武則天,連韋皇后也不如。
第二,太平公主的政治實力不如武則天。武則天在當皇帝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和五年的太后。她一生一直致力於培養**,所以從**到地方,從軍隊到**,到處都是她安插的人手,她把這個帝國控制得很穩。
而且因為她長期參政執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所以在官民之中已經樹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們很習慣她的統治,也很認同她的統治。
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雖然從武則天晚年就開始參政,此後勢力節節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達到巔峰;但是,睿宗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繼續掌權的一年,也不過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雖然勢力強盛,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其實很有限,僅僅限於最高層,缺乏真正的社會基礎,這樣的控制是不穩定的。
因此,當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消滅了追隨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將軍後,她也就再無還手之力了。
第三,太平公主的對手遠比武則天的對手強大。武則天當皇帝的對手是她的兩個兒子,在他們面前,武則天有名分上的優勢。中國古代講究孝道,強調「百善孝為先」,母親對兒子擁有莫大的權威。
母親控制兒子是順,兒子反抗母親就是逆。以順取逆,焉有不成之禮!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
她最終的政敵是侄子李隆基。姑姑雖然也是長輩,但對侄子並沒有母親對兒子那麼大的權威。即使我們承認侄子對姑姑也要講孝道,那也是因為姑姑是父親的妹妹,愛屋及烏。
所以,李隆基在政變之前反覆跟謀臣**,殺死太平公主是不是就意味著對父親不孝?謀臣都說絕非如此,你幹掉太平公主,恰恰是安定你父親的位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父親呢。這麼一解釋,李隆基的倫理困擾沒有了,心裡壓力也就沒有了,換言之,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權威,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這樣名分上的優勢。
再看實力。武則天稱帝的兩個對手,無論是李顯還是李旦,從他們一生的表現來看,都只能說是個庸才,政治能力遠遜於武則天。武則天對付起這兩個兒子來並不費力。
但是,李隆基就不同了。李隆基不僅在李唐王朝,就是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也是難得的英主,政治能力遠比父親睿宗和伯父中宗強。拿實力不如母親的太平公主來對付實力強於李顯、李旦的李隆基,當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如此,太平公主雖然有政治抱負和政治能力,但是,她離皇帝的目標始終非常遙遠。直到生命即將結束時,她還只是在廢強立弱,在更換一個更好控制的人當皇帝這一步上下工夫,就算這一步走成了,她離皇帝的目標仍然有距離,何況連這一步都沒有實現呢!
武則天為什麼修無字碑,武則天為什麼要立無字碑
她本身以女子之身登基為男尊社會的皇帝,已經是千古第一人了,對她來說,她是明白自己的獨特之處的,如果她立碑對自己大肆讚揚,很有可能引起俗世因她違背約定俗成的規則對她進行鞭撻,但如果立碑自我反省,她又會覺得不甘心,明明自己比世上幾乎所有男兒強,又如何願意低下頭顱承認自己有錯?所以,她立下無字碑,很好避開...
武則天為什麼不讓姓武的即位,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姓武的?
狄仁傑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有兩件事說明 據說在武則天統治的晚年,有一天他找到自己的重臣狄仁傑,向他訴說了自己不久之前的一個夢,自己夢見了一個鸚鵡,這個鸚鵡長得羽毛豐滿非常雄偉,但是它的兩個翅子卻折斷了。狄仁傑回到道 鸚鵡,指的是陛下您的姓氏,武。而那兩個翅子指的就是您的兩個兒子廬陵王李顯和相王李旦...
武則天為什麼信任狄仁傑,武則天為什麼重用狄仁傑
遠征高句麗的戰役剛結束,狄仁傑已為 所召,擔任大理丞一職。大理寺是主司刑罰的衙門,長官為大理卿,次官為少卿,丞在其下,職位約等於今日的檢察廳局長。雖然高宗依舊上朝,但健康狀態已大不如前。每次他坐到王座,簾幕的後面一定有武則天在那兒。也就是說,武則天才是真正的主政者。過去的 皇帝 皇后 之名已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