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何要反清,為何說是被康熙逼得,壓根就不想反

2022-01-19 06:48:13 字數 5563 閱讀 5340

1樓:職場小馬哥

因為吳三桂確實真的沒想過造反。吳三桂他一輩子為清朝做了那麼多事情,為了清朝開疆擴土,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擁兵自重,但是他這個人也就是一個地頭蛇,對於什麼起兵造反的事情可沒有想法。

如果不是康熙削藩,他本來一輩子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稱王稱霸就可以了。可是康熙不給他活路。

01、三姓家奴吳三桂,他到底背叛了多少人

吳三桂他先是作為崇禎手下的人,也算是一個良將,以後肯定能立功的那種。後來李自成打了過來,他二話不說就去投靠了李自成,成為李自成的得力助手。可是沒過多久,他忽然又投降了清**。

不過吳三桂做出選擇的時機很正確,算是一個比較狠的政治家,知道怎麼能做出對於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02、吳三桂掏心掏肺,不是隻為一個親王

吳三桂這個人他能有多狠呢?為了剿滅南明,在清朝都說算了的時候,非要去把南明的小主子殺了。他這麼做完全斷絕了別人為他的投敵辯護的最後一絲可能。

那麼滿清給到他的是什麼,值得他這樣做?滿清基本上的意思就是你是我的臣子,但是你可以自己管理你的地盤。約等於在滿清的地盤內劃分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03、康熙削藩,吳三桂不得不反

本來吳三桂這樣過得好好的,這時候康熙讓人來傳聖旨,削藩了。這吳三桂能不生氣嗎?本來自己在這裡權勢滔天,無人不服,但是你這一道聖旨就要把握這半輩子辛苦打下來的地盤收回去?

吳三桂實在是不能忍受,與其乖乖把自己的權力拱手讓人,還不如試著去反一下。萬一成功了,那自己不就是清朝的首領了嗎?所以他造反,實是無奈之舉,奈何鬥不過帝王策。

2樓:戀綸vs布草

吳三桂只是愛錢愛權,但是不喜歡當皇帝,但是康熙不信,多次暗殺不成最後惹火了吳三桂。

3樓:花降如雪秋風錘

因為清朝要削藩,而吳三桂是清朝最大的藩王,康熙是不會放過他的,使用吳三桂要反清。

4樓:歷史分析解讀

在歷史上的確是這樣的,因為康熙選擇削藩,也就是觸犯了吳三桂的利益。

吳三桂在康熙年間反清到底是為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的手下因為撤藩的步步緊逼憤怒的殺了朱國治(外號朱白地.源於民不聊生的作為).清朝廷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等人.這時候吳三桂才開始反清.

吳應熊被殺之前吳三桂的兵力和軍費已經經過多次的消減.而且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吳三桂反清的說法只是清朝廷打壓吳三桂的一步棋.

可笑的是吳三桂60多歲的老頭子打了清朝半壁江山.若不是年事已高大兒子慘死抑鬱成疾歷史可能被改寫.

從吳三桂人格看他是個正常人.1.吳襄被俘吳三桂帶領20名家丁衝進後金八旗萬餘人的部隊取敵將首級與父親的百餘人兵合一處成功突圍.這一點證明吳三桂的孝道不輸別人.

2.吳三桂結清趕走入京的李自成並與清定下協議事成之後前朝後裔做皇帝.當時的格局很複雜.

吳三桂的軍隊原本是抵抗清軍而設立的.也就是當時上有清軍入關的威脅下有李自成入京天下已定的局勢.自己卻是最弱的一支孤軍沒有援軍沒有供給.

清軍和李自成都有後方源源不斷的供給.這時候吳三桂基本沒有選擇了只有投降李自成.恰恰李自成的手下打了吳襄.

一怒為紅顏是假.與清定的協議證明了他對前朝的忠.此時此刻已經無能為力了.

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一種心態吧.

3.清朝廷各種打壓兵力減到2萬.還是自己供養.

身邊的人一一被調離.一個帶兵的人沒有了軍隊沒有了供給沒有了謀士都沒有反清.只到兒子吳應熊被殺才開始反清.

這時候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面對一個要入土的人而且大兒子吳應熊還在京城做人質.減少兵力他吳三桂照做了.

軍餉朝廷不給錢他自己供養.身邊的人被調走他也沒異議.吳三桂是個什麼人他帶兵一輩子.

他不就是想帶著爵位光彩的死去嗎.明顯等吳三桂死後撤藩是個順順利利的事.

清朝廷一步一步的緊逼用意何其的深.逼著吳三桂反.

(藩王裡只有兩個漢人.吳三桂是其中一個.吳三桂被派遣的地方那時候是個窮地方.

而且離京城遠還有一江之隔.但吳三桂的軍隊是最能打的軍隊.在前朝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隊也是最能打的.

前朝的時候他們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抵擋清兵入關.吳三桂反清的時候佔據了清朝半部江山5年之久直到吳三桂死後三年清朝才一一擊破.清朝軍隊不足20萬.

吳三桂軍隊達到40多萬.這場8年的戰爭本不該發生的.)

有個不起眼的事值得深思.吳三桂的軍隊在吳三桂死後只有1人投降清朝.其餘人均抵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就連百餘名丫鬟都集體自盡.

從古至今大多有能力的人沒有善終.歷史是勝利者改寫的.文學者是為掌權者服務的.電影拍出來不是為了教育的是為了賺錢的爭議越大的內容投資拍攝的人越多賺的越多.

6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1612~1678) 明末遼東總兵、清初藩王。原籍徽州,由高郵流寓關東,為遼東(今遼寧遼陽)籍人。字長白,一字月所。

父吳驤任參將軍職,後任京營中軍都督。舅祖大壽為遼東總兵,後降清。認總監高起潛為義父。

崇禎末,受命出鎮,任寧遠總兵。在京城得名妓陳圓圓(一作沅沅)納為愛妾。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兵進京師,崇禎帝封其為平西伯,令率軍「勤王」。

兵抵豐潤,北京已攻陷,知不可阻擋,留家書於驤,率軍回程,攻佔山海關。受李自成招降,第二次南下,「朝見新主」,至永平沙河得悉京城「拷掠」明官,陳圓圓為劉宗敏所擄(實被扣押),重返山海關。與李自成東征軍先戰於永平,再戰於石河,敗守山海關。

四月二十二日偽裝議和,與自成訂立和約,返身即開門迎降,與多爾袞所率清軍襲殺義軍。隨清軍南下,五月初一兵抵京師,清廷不準其入都,令率軍繼續追擊西撤的李自成義軍,得愛妾陳圓圓。清封為平西王。

率軍隨英親王阿濟格由大同北繞邊牆腹背攻擊自成陝北守軍李過等。李自成撤出西安後,又隨阿濟格緊緊追蹤義軍,配合多鐸主力兵進江南。南明桂王(永曆帝)政權建立後,於順治八年(1651)率兵入川,先後攻取成都、重慶、敘州等地,又於次年擊敗劉文秀於保寧(今四川閬中)。

清為籠絡,於順治十年(1653)嫁太宗第十四女與其子吳應熊。受洪承疇節制,率兵入雲貴。擊敗李定國,十六年(1659)桂王走緬甸。

受清命鎮雲南。十八年,脅逼緬甸交出桂王,次年(即康熙元年)殺桂王父子於昆明。兼轄雲貴兩省,坐鎮10餘年,日練士馬,安置私黨,儼然有割據之勢。

時朝廷有撤藩之議。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舉兵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貴州提督、四川巡撫提督紛起響應。一度攻佔湘黔贛諸郡城,耿精忠、尚之信相繼叛清。

十七年(1678)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同年八月病死。其孫吳世璠繼立為帝,兵敗自殺。

7樓:匿名使用者

他造反是早晚的事,如果他不造反,他的後代也會造反,因為他有野心和實力。我想是康熙的撤藩令加速了這一過程。畢竟,如果把他撤了,他的威信和實力都會受到影響。

這只是我的愚見o(∩_∩)o..

8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造反是遲早的事情。歷代開國賞封,爵不過三代,居高位久則羽翼豐、關係廣、錢糧足,更何況不受**節制的邊遠大吏?總歸找理由廢黜對吳三桂來說,越是早反,越是有利。

正面評價:能夠認清社會發展趨勢,選擇了大清朝,對於大清朝初期穩定具有一定貢獻;負面評價:康熙年間舉兵造反,屬於違背歷史發展軌跡,給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名聲一敗塗地.

吳三桂造反,為什麼開始的時候勢如破竹,後來卻一敗塗地?

9樓:angel姐姐呀

其實吳三桂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軍心不穩,因為吳三桂後期並不是真正的效忠滿清,而是暗自的培養自己的勢力,甚至影響到了康熙的權威。雖然吳三桂擁有自己幾十萬的大軍,但是其中這些士兵們都不確定是繼續跟著吳三桂造反,還是效忠康熙。

也正是這些牆頭草的心裡,導致軍心不穩,士兵們拿不定主意,而康熙正是利用他們這一心理,用一些手段讓吳三桂的士兵投降於他,為他效忠。慢慢的有不少吳三桂的手下都投靠了康熙,吳三桂的實力大減。少年時期的吳三桂,身姿挺拔,驍勇善戰,在騎射方面有很大的天賦。

後來吳三桂投降多爾袞,可他降清後,又叛清。

他那些行為讓百姓們對他很不滿,認為他沒有忠心,此後他的名聲也不太好,甚至被當做奸臣。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以當時的情況也不能怪他,明朝滅亡,後繼者有李自成和多爾袞你,必須從中選擇一個,沒辦法不管選擇哪一方都要得罪人另一方,最後吳三桂選擇了多爾袞,建立了滿清。

可能對於吳三桂來說他並不想背叛康熙的,如果想反叛早就在滿清建立初期,趁江山還沒有穩固就動手了。後來他造反也是被朝廷給逼得,朝中的大臣擔心他勢力太大會威脅到江山,所以就搶先對他下手,所以康熙提出了撤藩,吳三桂順勢造反,提出反清復明。可惜軍隊內部軍心不穩,各懷鬼胎,導致最後反清大敗。

10樓:

因為他帶領的軍隊軍心不穩,打仗的時候並不能團結一致,真正聽他指揮的只有一部分人。

11樓:丸子閒談文化

吳三桂一輩子不知為誰而活,先前降清後又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叛清,諷刺的是,南明正是吳三桂滅亡的。

12樓:時不歸時

最主要的原因是最開始的時候他的士兵比較相信他,後來他的士兵就不怎麼想打了。

13樓:活在瓜裡的籽

因為他的40萬軍隊中,只有10萬是直接聽令於他的,其餘的部隊都是臨時倒戈,也就是所謂軍心不穩。

14樓:泡泡小果奶

其實吳三桂失敗是因為整體的戰略佈局失誤,還有就是本就懷揣皇帝夢,但是又不主動出擊的造反,缺乏足夠堅定的信心

15樓:嘻嘻嘻哈哈哈

在我看來吳三桂的造反實際上是沒有可能成功的,首先就說康熙帝是難得的千古一帝,其政治謀略更是不用說。

16樓:陌漾雨

吳三桂師出無名,他本就是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他決心不足,做事不夠堅定,後勤保障不足,不具備康熙的戰略眼光。

17樓:佼千邇

吳三桂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動戰爭,而不是復辟明朝,大多數的將士還是對他不信任。

18樓:叨叨

主要是他的目的經常更改,導致了軍心的不穩,以及後期軍隊士兵的叛變,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

19樓:木兮君木兮

首先康熙本身就有雄才大略,並不是他能輕易對付的,而且他的出師旗號沒用。

吳三桂反清的真實原因

20樓:匿名使用者

深究起來,吳三桂的反清表面上是因為康熙的撤藩政策,但從根本來講,主要是這位曾經的功勳對自己的境遇並不滿意,以至於同清朝決裂。

事實上,當時多爾袞在拉攏吳三桂時,曾經許下承諾,等擊潰李自成叛軍後,會與吳三桂劃界而治,平分江山。可是,等清軍入關後,隨著形勢的急劇變化,清朝開始違背誓言,使得吳三桂有口難言。

即便後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平西親王,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有還有一個與清朝劃界而治的野心,想著登上皇位,自己當皇帝。而到康熙掌權後,不僅一直試圖打壓吳三桂,甚至還謀劃撤藩,所以使得吳三桂走向了謀反的道路。

在吳三桂的幾次抉擇中,舉兵反清顯然是最不明智的,這場戰爭不僅使吳氏一族險些被滅門,而且還使得生靈塗炭,給剛剛穩定的社會造成了巨大動亂。也正因如此,史學界對於吳三桂晚年的評價並不是很高。

吳三桂為何入京勤王也敢遲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他後悔了嗎?

在李自成攻破潼關並且直逼北京之時,崇禎皇帝一連發了三道手諭,催促吳三桂連夜趕赴山海關入京勤王,但是等到吳三桂到達三海關不久,崇禎皇帝就已經做了殉國之君了。那麼為何吳三桂就連入京勤王這樣的大事也敢遲到呢,個人認為根本不是因為陳圓圓,裡面的原因有待可究。其一說的是他因為陳圓圓的關係故而遲到,當時吳三桂正...

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後,南明朝廷為何還給他封爵賞銀

吳三桂是一個在歷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他從二十歲開始就考中武舉,少年成名,難免年少輕狂,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器重,成為打勝仗不可缺少的人物。朝庭之的給他封爵賞銀,從電視劇裡可以看到,孝莊王后是個聰明的人,吳三桂的變化也許多少知道一點,但你得裝做什麼也不知道,因為他重兵在握,隨時可以反面。孝莊採用的是軟管政...

當年吳三桂兵力是清軍的2倍之多,為何最終選擇投靠清朝呢?

因為他的這些兵力並不是精兵。許多都是流民組成的。而且這些士兵許多都是赤手空拳的,沒有什麼武力。雖然吳三桂他的兵力非常的多,但是他們之間並不懂得相互配合,而清朝他們的兵力卻懂得相互配合,因此這也就是吳三桂投靠清朝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吳三桂覺得清朝統一是大勢所趨,自己雖然兵力多但是已經失去了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