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沒有40萬,白起是為了震懾趙國與其他國家!
關於歷史上能養活多少軍隊的問題,有專文章論述。
簡單對比一下,秦征服北方除齊外的大國準備伐楚時,全國(北方各國)能動員起的全部軍隊才60萬(也是正史記載的)。很難想象一小小趙國一國就能集合起40萬大軍!到了最富裕的宋,人口上億才養活了不到200萬的軍隊,唐三千萬人口才養活了不到百萬的軍隊。
即使正史的記載也應根據前後有無矛盾作重新判斷。尤其是秦的歷史,如阿房宮,經考古考證,根本就沒建成,更不存在項羽火燒阿房宮的事!**臺《百科探祕》節目中演過。
2樓:真八雲
40萬應該是有的,不過不一定都是趙國的正規部隊或者精銳部隊,其中可能有部分是上黨軍民,相當於民兵之類的。
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晚期了,當時秦國國力最強,地域最廣,人口五百多萬,有些分析它的軍隊總數最多也就70萬多。趙國地域在七雄中不算大的,也就中等水平,人口也就三百萬多。如果說長平之戰中犧牲的45萬都是正規軍,再加上趙國還要抵禦匈奴,保護王都這些用於防禦的兵力,算10萬,那麼總的就有55萬多,顯然不成比例了。
所以,感覺還是認為被活埋的40萬人中不一定都是正規軍...
3樓:匿名使用者
四十萬是趙國的損失,包括軍隊和大量從上黨逃出的難民。歷史就是歷史,姑且認為是吧。但四十萬的軍隊以那時的條件,是不可能控制的了的。
4樓:稽贍
絕對不是真實的 歷史上大多都虛報 什麼號稱百萬大軍 結果大多是 十幾w 動不動就殺幾十w 動不動就召集百萬大軍 那個時候哪來的那麼多人啊
5樓:
不可能,因為埋四十萬人需要很多天,還有為什麼現在找不到那些屍骨了呢?就算是腐蝕了,也應該留下幾個吧
6樓:艾黎克斯
有,史記有明確記錄。司馬遷畢竟有權利閱讀秦·趙兩國的歷史。得出的結論比較客觀的。且不是官史。可信度較大。
畢竟在史記記錄的地方發掘出了大量被坑屍骨。所以誤差不會很大。
7樓:
40萬包括正規軍以及其他的後勤補給的人員,應該差不多
8樓:匿名使用者
跟據考古研究表明,40萬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學者持不同意見,這裡就不細說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兵器和戰馬都是算人口的,如果這些也加上的話
應該差不多了
10樓:
自然數實了 考古有定論 而且在當時偽報戰功 可是很嚴重的事
戰爭的破壞力和創造力可是很驚人的 這點不用懷疑哦
11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殺了20萬秦兵屬實?
又有誰知道呢?
如果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可以一個人頭一個人頭地數吧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真的被坑殺了40萬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秦趙長平之戰,不得不令人想起有名「人屠」——名將『白起』。也不得不令人想起「戰國史上最大的悲劇」。長平之戰真是坑殺40萬?
且秦卒也「**過半」,即30萬,真嗎?根據梁啟超先生的統計:戰國約有200萬軍人戰死。
其資料至今仍有不少「磚家」認為是不完整的。然而「人屠」白起平生70餘戰,未有敗績,勝則屠人。至少『炮製』了差不多一半(當然包括戰死的秦軍)。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軍事史河上著名統帥,曾有「戰神」、「常勝將軍」之稱。秦兵在戰場根本「不是人」,據史書記載:「他們為了減輕重量,方便作戰,大多數不穿鎧甲,不帶頭盔,頭上戴著小圓帽,盤著髮髻——秦俑造型」。
唉!怎能自身**不大?又怎能殺人不狠?
首先說趙軍,決不可真是坑了40萬。趙軍投至長平作戰的總數是45萬。從「開片」到「失兩營」到「堅守」到「換將」到「主動出戰」到「被切三段」到「包圍」到「斷糧」到「食戰馬」到「吃死屍」到「爭吃自家傷兵」。
最後「突圍失敗」。期間死得少嗎?秦軍投至長平作戰的總數是60萬。
白起上報秦軍死亡「過半」,即30萬,試問以秦人不要命的勇氣和殺人不眨眼的狠勁,趙軍45萬人會只是死5萬?以30萬拼5萬。這絕不是白起的作戰風格。
失敗受俘的趙軍最終只是被放了240個半大的小夥子回國報信。其餘盡數「坑殺」。我估計最多隻是「坑殺」20多萬。
而戰死的則是25萬,趙軍戰死25萬對秦軍戰死30萬——基本『靠譜』。不過20萬也罷!40萬也罷!
兩個資料同樣驚人。無論如何,白起都要為這「罪過」「埋單」。為這些生命「負責」!
毫無疑問,這永遠都是他身上「抹不去的汙點」。「人屠」看來彷彿「名副其實」。但本人認為不可以拿「現在的價值觀去討論和套用歷史人物,因為無論他如何英明,也無法逃離當時的時代。
」打個比方,不論男女其中一方,如果無與異方發生『關係』,能繁衍後代嗎?作為一國將軍,他要考慮怎樣以己方最少的**去削弱敵國的有生戰鬥力。放那些人回去,不久他們必定「執刀」回頭『操』我,這是「白痴」都能想到的。
同時秦國一直以法家思想治國,提倡嚴刑峻法。即便不殺也不能放!但是n張嘴,要喂『飯』,受不起!
所以他的決定雖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他的考量是「正確」的,有「道理」,也符合他的「作風」。更符合名將的邏輯。白起因為趙人蘇代的挑撥范雎私心而錯失「滅趙」的機會。
因為一句「風涼話」招致討厭。因為一系列「鬥氣」拒絕引來「死神的招手」。翻閱典籍,悉心揣摩,白起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
萌生了我對白起的「好感」。沒有這最後的話,白起只能是個「人屠」、「殺人王」、「冷酷的軍人」、「半帶成熟的政客」。。。有了最後的話,他是個「男子漢」、「好漢子」、「純爺們」。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數字應該是實數,秦末時中國人口就有6000多萬,戰國時至少有5000萬,秦始皇徵南越時就動用了五十萬軍隊(這還未包括在北邊與匈奴作戰的秦軍),可見當時軍隊規模已經相當龐大,而作為當時唯一能與秦國平起平坐、實力相當的趙國,擁有40萬軍隊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說白起坑殺40萬趙卒的這個數字是實際存在的。2023年出土的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屍骨坑之一,地當高平北亦谷門北7千米之
永祿村西北800米被稱作「後溝」的地方,坑呈不規則長方形,北壁長9.4米,深o,3米
,屍骨百餘具。類似的屍骨坑在永祿周圍已發現10餘處。這都足資說明白起殺降絕非限
於谷口一地。當然,這一史實目前尚未有確切證據!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末解之謎,有待考證。
15樓:王泓皓
個人感覺,秦國承認損失三十萬,那麼秦國損失一定會大於三十萬,大概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人的樣子。如此來說,趙軍在野戰的條件的下,堅持了四十六日,突圍失敗,主將被殺,如果趙軍是有四十五萬人蔘戰的話,可以說應該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人是正常作戰死傷。失敗後,頭像五到十萬,被坑殺也是可能的也是最符合邏輯的。
然而,成者為王,敗這為寇,成功取得勝利的秦軍,為了打擊趙軍和激勵秦軍,對外聲稱有四十萬趙軍被坑殺。其實,五萬到十萬人雖然數目不大,但足以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這是我對長平一站的解釋。
中國付出三千五軍民死傷的代價,才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一個民族如果意志不倒,就算死傷再多,這個民族也會永垂不朽,這便是中華民族!
秦趙長平之戰中,趙國到底損失多少人
秦趙長平之戰40萬趙軍到底去**了?
16樓:葉子
長平之戰,在歷史資料中是早有記載,但是,關於趙國投降的40萬軍隊被秦軍活埋或殺害,為後人留下好多疑團。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佔領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絡。上黨形勢危急,然而韓國守軍不願投降泰國,遂投趙國。兩年後,秦國又派王??
進攻上黨,趙成壬派廉頗率領20多萬大軍前去營救。當他們到達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時,上黨已經被攻陷,廉頗只好命令軍隊在長平築堡壘、挖壕溝,準備與秦軍進行長期作戰。王??
幾番挑戰,廉頗堅守不出,王??沒有辦法取勝。秦昭王接到王??
的報告後,就與范雎商量對策。幾天後,趙國有傳言說:廉頗已經年老昏聵,跟看就快投降啦!
秦國害怕年輕力強的趙括接替其指揮等。趙王聽信其言,遂拜趙括為大將接替廉頗,藺相如及趙括母親等極力勸諫趙王無效。
公元前260年,趙括到達長平,秦國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白起設計將氣盛輕敵的趙括引至預先埋伏區,把40萬趙軍分成兩段,斷其後路。趙拈只好築壘堅守,等待救兵,守了40多天,趙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想要帶兵突出重圍,結果被秦軍射死。趙軍聽說主將被殺,紛紛投降,40萬大軍全部覆沒。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秦軍在長平包圍了趙軍,最後,趙括兵敗長平,率領軍隊投降,他手下的士兵40多萬人被秦軍全部活埋。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記載秦軍設計把40萬趙卒全部殺掉,秦軍前後總計殺了趙軍45萬人,使得趙國人感到非常恐慌。而南宋朱熹提出了疑問,活埋40萬人需要那麼大的一片土地,如果把如萬人埋在一,個地方,若干年後,這地方要是被並挖,必然是累累白骨,慘不忍睹,定會薊起極大的轟動。
可是自戰國以後,,無論哪朝哪代的史書中,都沒有關於長平發掘出大量白骨的記載,難道那40萬具遺骸腐爛?連一點蹤跡都沒留下嗎?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失利時候為什麼不和秦國割地求和?也總比損失40萬軍隊好啊! 30
17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雖然精銳損失的差不多了,但舉傾國之兵尚可出動30-40萬。。。。
長平之戰之後,邯鄲人夢中皆戰,傳秦兵到,一夜數驚。。。
秦武安君白起進圍邯鄲,相國範睢聽從遊說之士的勸說,嫉白起之功,令趙國割地求和,武安君白起回咸陽,曰趙國旦暮可下,秦王大悔。傳令白起復攻邯鄲,白起不肯曰:昔日長平之戰後,趙人喪膽,如進圍邯鄲,則旦暮可下,今趙人心態已平,邯鄲不可下。。
秦王固請之,白起不應。範睢誣陷曰:白起居功自傲。
秦王大怒,殺之。遣恆嶺為將被趙國打敗。。燕國趁趙國長平之後,元氣大傷,遣人進攻,結果趙王令發兵授甲,令年12以上皆從軍,李牧更率代兵來歸,結果燕國大敗。。。
近日涉獵《東周列國志》,秦趙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萬,趙國何以尚存?
18樓:樂正孟君
長平之戰,秦軍重創趙軍,坑殺降卒40萬,趙國元氣大傷,然趙當時國力仍然十分強大,秦國尚奈何不得。故趙國仍尚存。
19樓:棕油菊花
(一)趙國自齊國衰落後,已成為山東六國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趙國有帶甲之士(精銳步兵)六十萬,車千乘、騎萬匹。趙國在總兵力的數量上不如秦軍,但趙國以弩弓騎兵見長,趙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練有素,且軍事素養高,經驗豐富。
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趙步兵的作戰經驗值、勇悍度方面似乎不如秦步兵。此役,趙國投入的總兵力大概在五十萬以上。
還有十萬之眾尚存。(二)白起也中反間計 。當然,長平的勝利並不是秦國的最終目標,白起自然也不會滿足於當前的勝利,趙國都城邯鄲成了白起的下一個目標!
趙國在這個時候驚恐不已,知道邯鄲是抵擋不住秦軍的。趙人大概是在秦人設計使其罷免廉頗中受到了啟發,也設計了一個反間計來對付白起。他們派人勸說範睢,大意就是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功勞極大,聲勢極威,聲望已經蓋過閣下,而如果再攻下趙國邯鄲,整個秦國就數白起第一,哪還有您的立足之地?
請君三思!範睢本也是一代名相,理論上不應該中這樣的離間之計,但是範睢確實是以秦軍損失也不少為由,勸說秦王罷兵,成就了趙人之謀。實際上以範睢的精明幹練,又豈能不知道這是趙國之計。
他之所以會採納趙人的建議,主要還是不想讓白起功勞過大而危及自己的地位。其實範睢心裡很清楚,如果乘勝追擊,勝利的把握極大,這是消滅趙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秦軍在戰爭中損失雖然不少,但如果白起攻下邯鄲,自己的日子肯定很難受,範睢就這樣為自己考慮也順便拉了一把趙國。
所以給了趙國喘息的機會。
長平之戰,趙括為何選擇主動出擊,長平之戰趙括被圍後為何不立即突圍
我認為趙括並不是軍事菜鳥。在理論上,趙奢也說不過趙括,在實戰上,趙奢說過趙括把趙王的賞賜全部佔為己有,而不分給將士。這說明趙括作為主將指揮大兵團大勝過過對手,所以趙王才會給趙括很多賞賜。趙括主動出擊很有可能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兵力上佔優,很難想象趙括會以四十六萬主動進攻六十萬。史書記載趙軍增兵到四十六...
秦趙決戰,40萬趙國士兵為何不拼死一搏
想拼死,他和其父套路一樣,希望勇者勝。但白起不和趙括狹路相逢,圍而不決戰,就是消磨。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對國家失望了,再加上有很多將領帶頭反水,所以沒有心拼命。因為當時沒想到秦國會殺死他們,之前的戰爭都沒有殺降卒的習慣,白起為了秦國坑殺了他們。第一,多次突圍失敗打擊了士氣 第二,糧草被截斷,士兵沒有力...
長平之戰的交戰雙方是誰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 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參戰人數趙軍45萬人,秦軍保守估計也在百萬以上。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 它的得失。長平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