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梅嵐談金融
如果說皇帝是我國古代的"一把手",那輔佐他治理天下的宰相自然就是二把手了。不過,在近年來的許多影視劇或文學作品當中,"宰相"和"丞相"時常被混為一談,似乎它們含義相同,就如同"皇帝"和"帝王"一樣只是字面上有一點點差異一般。
那麼,宰相和丞相意思到底一不一樣,如果一樣,為什麼有時人們說宰相而有時說丞相,如果不一樣,那它們之間的區別又在**呢?
其實,我國歷史上丞相和宰相稱謂的演變確實有些複雜,大體來說,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名,而宰相則是一種身份的通稱。
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還得具體分析這兩種稱謂。
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宰相"這個名稱就已經出現了,從字義上看,"宰"代表著主宰,有管理之意,而"相"則是"相禮之人",有著輔佐的含義,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輔佐君主管理的意思。
"宰"在商朝時就已經作為官名被使用了,不過當時的宰只不過是一種負責管理的祭祀、家務和奴隸等事務的小官,就如同如今的"管家"一般。對於"家天下"時代的帝王來說,宰相輔佐治理天下,也確實可以看作類似於管家一般的角色。
至於"相"得到使用,則是春秋時期,像管仲就被齊桓公封為齊國相,當時,不少君主都會選拔賢能之人當自己國家的相,這其實和宰相已經非常接近和類似了。
至於宰與相的正式相遇,最早是被記載於《韓非子》。書中寫道:"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這番話是在說,明智的君主在選拔**時,負責處理政務者一定是從地方上尋找,而將領則一定要從部隊中選拔。這是在批判當時諸侯任用**時重視血緣而忽視才幹、經驗的社會風氣。
《韓非子》中,宰相還只是對輔佐朝政的重要**們的泛稱,而在那之後,宰相就逐漸成為了對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史記》中就寫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宰相的職責便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具體來說,他們需要監督君王遵守規律,還得處理外交、民生、**任免排程等方面的事務。
如同上文所說,宰相併非一個固定的官名,而是對所有君王以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所以不管是丞相、相國、相邦還是之後名目繁雜的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等,只
2樓:北辰灬
丞相有左丞相右丞相,宰相是隻有一個。同時丞相和宰相所管理的事情範圍也不同。丞相是皇權之下第一人,但宰相是輔佐皇帝並且是權力最大的人。
3樓:守護迷途
不同朝代的不同稱呼,職責基本相同。
4樓:山版老鵰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輔佐國君治理國家的重臣,只不過宰相是一種尊稱,不算正式的官名,丞相在古代還有左丞相和右丞相之分,相當於現在的正副總理一職。
5樓:溥蘭蕙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他們都是屬於首首府大臣。
6樓:小什老師
古代「丞相」是一個官職名稱,而「宰相」是泛指輔佐君主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人。
7樓:活寶就是不上班
在古代,丞相是一個官名,而宰相是一種制度,這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宰相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指一群人,而丞相只能指一個人。
8樓:覓蕭菊
古代丞相主管政務,而宰相主管軍事。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9樓:地下水汙
丞相為官名,宰相為一種制度,通俗地講二者的關係為:宰相包括丞相。區別如下:
一,官銜
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
丞相與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定丞相。
二,人員
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丞相則具體是指某一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1、制度的差異:宰相沿襲的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千差萬別的,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2、現在朝代上的差異:而宰相在春秋時期出現的,在歷史上,第一個宰相就是管仲,作為第一位非常傑出的宰相,管仲在歷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說,延續他之後,中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時候,出現了左右丞相,後來還出現了所謂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負責自己的事情,漢朝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曹操,就是一個丞相。
3、權力的差異:丞相是官職和敬稱,宰相僅是敬稱,沒有實權。
11樓:辛酉寶寶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
1、宰相不是具體的官名,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2、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定丞相。
3、丞相是官職和敬稱,宰相僅是敬稱。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做個不一定恰當的對比,丞相是古代的***總理的正式官職,現在是***正副總理的尊稱,而宰相則是***總理的尊稱。
擴充套件資料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歷史: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於丞相。
宰相的職務變遷:
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後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等多達幾十種官名。
據記載,早在商周時代已有太宰、尹、太師之稱,這些官職雖有輔佐天子管理國家之意,但在當時尚不具備國家機器中幕僚長性質。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相的名稱出現了。例如管仲為齊國相,藺相如為趙國相。
由於當時養士之風盛行,不少有知識的人被各國招聘為相。
秦國由於變化徹底,發展迅速,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設立郡縣制的國家,並於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宰相作為官制首次確定下來。
在秦以前的殷周時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通過分封諸侯進行統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國的內政,又因分封國的國君由貴族世襲,所以天子無權解除他們在分封國的統治權力。
秦始皇之後,廢分封,設郡縣,廢諸侯,設官吏,皇帝不再通過宗法親緣關係進行統治,改為任命官僚向全國發號施令,因此有必要組織一套官僚機構,並藉助於宰相大臣輔佐政務。宰相就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產生了。隨著封建國家的發展,宰相制一直沿襲了兩千年。
12樓:呂傅香華姬
沒有什麼區別。關於宰相的稱謂,戰國時楚稱令尹,晉國稱正卿,其它國家為相國或丞相,趙惠文王以藺相如為相,以廉頗為將是人們所熟知的例子。秦在皇帝之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官位最高,尊稱相國,通稱宰相。
漢沿秦制,但漢武帝以後相位雖尊,權力卻逐漸變小。例如霍光以大將軍大司馬領錄尚書事,輔理國政,其權力遠在丞相之上。西漢末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號為三公,亦稱三司,都是宰相,但到東漢光武帝時,「雖置三公,事屬臺閣」三公只處理例行公事,臺閣反而成了實際的宰相府了。
三國時期魏文帝鑑於東漢尚書檯權力過大,把它改為外圍的機構,另設以中書監、中書令為首的中書省,參掌中樞機密。南北朝時皇帝鑑於中書省權力日大,又射以侍中為首的門下省,對中書省加以限制。這樣就形成了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制度,中書省取旨,門下稽核,尚書省執行,三省首長同為宰相,共議國政。
隋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改侍中為納言。在其下設六部。
唐朝沿隋制,但因李世民曾任尚書令,此官不再授人,而以左右僕射為宰相。高宗以後左右僕射不再參決大政。唐太宗又認為中書令和侍中的官位太高,不輕易授人,常用他官加「參議朝政」、「參議得失」、「殘肢證書」之類的名義執掌朝政,行宰相之職,高宗以後執行宰相職務的稱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宋代簡稱「同平章事」,以「參知政事」為之副。宰相一般加封為大學士,如資政殿大學士等,又通常加宰相太師銜,像王安石、蔡京都被稱為太師,宋代又設樞祕院掌武事,其正副長官稱樞密使,副使。
元朝為中書令,明廢丞相設內閣,其首輔與丞相相當,清沿明制,但無首輔制度,由輔臣或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但到雍正時設軍機處,大學士就沒有什麼實權了。
宰相一詞最早見於《韓非子》但正式定為官號是在遼代,遼代中書機構是南北宰相府,各設左右宰相。
參考王力《古代漢語》第三冊。
13樓:嚴光華逯格
在官職上,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官職體系中的最高階別,一般相互也都是通用的。
但是在稱呼上,還是有所區別。
「丞」是輔佐的意思,所以丞相是輔佐君王處理政務的官職。
「宰」是主宰的意思,所以從字面上看,宰相似乎更強勢一點。
還有需要了解的一點是,雖然有丞相或者宰相這個稱呼,但是在很多朝代都並沒有這個實際的官職,而是用其它官職來替代的。比如宋朝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
14樓:徐啦啦
宰相指的是一種制度,
丞相是真正的官名。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區別: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15樓:樓上老易
丞相和宰相完全是兩種意義。宰相是指的在朝為官的一種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握有權力的官名。
宰相最早出自於春秋時期,在明朝的時候消逝轉變成了內閣。宰相最早也是在春秋時期出現歷史上的第1個宰相,就是著名的管仲作為一位傑出的人才,管仲的歷史地位,自然不用多說。
在宋朝的時候,宰相則變成了官民,明朝的時候宰相就從歷史上消失。皇帝才是最大的執掌者,不再有丞相來進行分權,但是卻設立了大學士這種輔佐皇帝執政的官職。清朝的時候,宰相就演變成了內閣軍機大臣等等職位,雖然說宰相好像有著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內閣軍機大臣好像略遜一艘,只是每個朝代的稱呼不一樣罷了,從權利上來看,這些人其實已經處於宰相的地位。
總的來說,從秦朝到清朝,宰相都是作為皇帝的輔臣,一起幫助皇帝更加治理天下而誕生的,只是說官民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在西漢元朝宋朝這些朝代裡面,宰相的官名則是用丞相來代替。
宰相和丞相誰大,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誰的權利更大?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 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 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 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 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 韓非子 顯學 但只有遼代以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宰相最...
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什麼區別
丞相 宰相 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皇帝低一級。相國 丞相 春秋時分 左相 右相 各個諸侯國也有 相國 或 相幫 秦朝廢除 相國 設定 左右丞相 漢初先置丞相,後改為相國,各諸侯王國亦設過相國,後改稱為相。到到三國時 相國 改為 司徒 隋唐以後,多用以作實際任宰相之職者的尊稱。總之 相國 ...
宰相 丞相和相國的區別是什麼,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宰相是古代最高權臣的統稱,宰相不是一個具體的官位或職務。丞相和相國在有的朝代是一個具體的官職,是那個朝代官職最高的人 但在有些朝代,某些職務的 的職權就相當於丞相,例如三省制時期的中書 門下 尚書三省最高長官就相當於宰相,但他們官職的名稱並不是丞相或相國。到明太祖時期,胡惟庸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