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浮雲笑看神馬
這個說起來就比較複雜了。
最初,獲「鐵帽子王」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在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這是因有軍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係中受封,屬於恩封。
咸豐帝賜僧格林沁「博多羅巴圖魯」稱號。咸豐四年(2023年),又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咸豐五年(2023年)正月,咸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
四月,詔世襲罔替。
按清制,皇帝之子可封親王,而親王以下之子孫,一般都要降襲,如親王之子降襲郡王,郡王之子降襲貝勒,貝勒之子降襲貝子,貝子之子降襲鎮國公……這種制度是吸取了明朝封王太多的教訓,避免了數百年後親王遍天下的局面。因此,清朝的親王是不多的,因而顯得極尊貴。但是,這種降襲制度也有例外。
清高宗純皇帝乾隆規定,清初開國定基的八位王爺,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承澤親王碩塞 後改號莊親王 、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的子孫可有一人「世襲罔替」,即不必降襲而按原爵襲封。此八人,即民間俗稱的八位「鐵帽子王」。除此之外,乾隆帝僅特批一人,康熙帝十三子、雍正帝弟弟、乾隆帝叔叔 怡親王胤祥,他因輔佐雍正有功,也被列入「世襲罔替」之類。
僧格林沁以蒙古貴族進封親王,已屬特恩,此次再獲「世襲罔替」的破格待遇,反映出來的是咸豐帝對時局的估計,以及僧格林沁擊滅太平天國北伐軍之功,有如再造大清。
因此,他是鐵帽子王裡面極為特殊的一例。
2樓:上帝
清廷官方似乎沒有「鐵帽子王」的說法,當時的官方說法都是「親王世襲罔替」。從這個角度來看僧王似乎和另外12人性質一樣。但當時民間所謂的「鐵帽子王」實則是指「皇族親王世襲罔替」即鐵帽子王=親王世襲罔替+愛新覺羅姓。
這是我的理解^ ^
3樓:千年歷史千面遊
曾格林沁是蒙古人啊,清朝12鐵帽子王是指滿清的,也就是滿族的,其他族不在其內。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博多羅巴圖魯的稱號,只有湍多巴圖魯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