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弓夜天
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詞 目 出
出 處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堅壁清野
釋義: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出處: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 堅壁清野 出處《三國志·魏志·荀或傳》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 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因耳。 釋義 「堅壁」,堅守壁壘,加強防禦工事;「清野」,將四野居民、物 資全部轉移、收藏,使敵人一無所獲,立不住腳。堅壁清野,指一種困 死、餓死敵人的作戰方法。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中義軍後佔據兗州地區,繼又揮 師東進,準備奪取徐州。但兗州豪強張邈,勾結割據勢力呂布,襲破 兗州大部分地方,並佔領要地催陽。曹操急忙從徐州撤兵回來,向屯 駐催陽的呂布發動**。
呂布十分凶悍,雙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時無 法取勝。不久,徐州守將陶謙病死,把徐州讓給了劉備。曹操爭奪徐 州的心情更為迫切,想要取下徐州再來消滅呂布。
曹操的謀士荀或,勸諒曹操切勿急於進兵徐州,以免呂布乘虛 而入。他說:「眼下正值麥收季節,據報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加緊搶 割城外麥子,運進城去,這表明他們對可能發生的戰爭有所準備。
收 盡麥子,對方必然還要加固防禦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轉移糧草、物 資。這樣軍隊開到那裡,勢必無法立足;對方用『堅壁清野』的辦法對 付我們,到那時,攻不能克,掠無所得,不出十個天,全軍就要不戰自潰」
揭竿而起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幹當**,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一說:揭竿而起斯巴達克思長篇**。義大利喬萬尼奧裡作於2023年。
以公元前73年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為題材,描寫角鬥士斯巴達克思領導奴隸揭竿而起,殺上維蘇威火山。他拒絕奴隸主的拉攏和誘降,以卓越的才能和堅毅的意志,率起義軍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統治者,後因起義軍內部的**和敵人的陰謀而告失敗。
二說:源自陳勝吳廣起義、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出自三國赤壁之戰
釋義 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曹操大軍自江陵沿江東下,到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在長江南岸和孫劉聯軍遭遇。曹操大軍約有20萬
人,但詐稱80萬,聲勢浩大。曹軍遠來疲憊,並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士兵不習水土,經過2小時戰鬥,
孫劉聯軍獲勝。曹操把軍隊退至烏林(今湖北嘉魚西,在長江北岸),與對方隔江對峙。周瑜用黃蓋詐降
計,派黃蓋率小型戰船10艘,上面滿裝柴草,再用膏油灌注,謊稱投降,向北岸的曹營駛去。距離曹營
兩裡時,黃蓋命各船一起點火,藉助風勢,直撲曹操水軍的船隻。風猛火烈,曹軍戰船被火燒著,火焰
藉助風勢,隨即蔓延到北岸營寨。這時周瑜率領大隊水軍乘勢從南岸發起進攻,曹軍船隻全部被燒,士
兵**慘重。曹操率領軍隊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敗歸江陵。赤壁大戰最終以曹操失敗而告終.
2樓:匿名使用者
詞目 出其不意
發音 chū qí bù yì
釋義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處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 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方無走失。(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詞目 堅壁清野
發音 jiān bì qīng yiě
釋義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出處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示例 不許出戰,只是~,待這幹賊寇糧盡力弛,方可追他。(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一回)
詞目 揭竿而起
發音 jiē gān ér qǐ
釋義 砍了樹幹當**,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 一時各路人馬,~,不分晝夜,兼水路紛紛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詞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發音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釋義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示例 我們現在是~,只要機器一來,馬上就可以安裝了。
有關曹植的成語
3樓:耿天曼傅易
七步八叉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後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巫山洛浦
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濱。傳說中有洛水女神,三國魏曹植渡洛水時,因感戰國楚宋玉對楚王與神女事,遂作《洛神賦》。
下筆成文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解釋】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形容歷史的成語
4樓:sunny璐璐媳婦
歷史悠久 天荒地老 歷盡滄桑 古色古香
歷盡滄桑
長年累月
海枯石爛
源遠流長
滄海桑田
千秋萬代
天長地久
萬古千秋
5樓:天蠍
朝經暮史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大江東去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後借用為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展。
出處: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洞鑑古今 洞鑑:明察。深入透徹地瞭解歷史與現實世事。
斷爛朝報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奏章之類的檔案。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出處:《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開天闢地 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闢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名標青史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蹟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巨大,永垂不朽。
出處: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名垂青史 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蹟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巨大,永垂不朽。
出處: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披古通今 披:翻閱。通:通曉。研究歷史,通曉古今。
青史標名 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出處: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六回:「眾將軍年雖弱冠,各負雄才,文武兼通,正堪為朝廷之股肱,廟廊之樑棟。今能順天知命,解甲而降,準擬青史標名,流芳千古。」
青史傳名 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青史垂名 青史:青指竹簡,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垂:流傳下去。指在歷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出處:唐·李鹹用《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詩之八:「且圖青史垂名穩,從道前賢自滯多。」
青史流芳 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6樓:檢玉芬凌戌
里程碑、永垂青史、源遠流長、史無前例、開天闢地
含有歷史故事的打仗的成語有哪些
7樓:丫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餘勇可賈。馬革裹屍,烏合之眾,揭竿而起,槍林彈雨;硝煙瀰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胡服騎射,紙上談兵,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
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餘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出其不意九天外猜數字多謝指教,出其不意九天外猜三個數字多謝指教
出其不意九天外bai猜du三個數字 答案 zhi781。出其不意 拼音 dao ch 回 q b y 解釋 其 代詞答,對方 不意 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出處 孫子 計篇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舉例造句 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出其不意,方無走失。明 凌濛初 二刻拍...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來自哪個故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典故是什麼?
故事 公元一九六年,孫策派水軍攻打錢塘江南岸的固陵,屢攻不下。他的部下孫靜向他獻計 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堅固,不宜正面死攻。離這裡幾十裡的查瀆有條路,可以迂迴包抄固陵。你給我一支兵隊,我從查瀆那邊圍攻,給他來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肯定能取勝!孫策一聽有理,就派兵給他,依計而行。同時,下令軍隊弄來數百個...
出自論語 成語,出自佛教的成語
過猶不及。出處 論語 先進 措手不及,但我想也不是。出自佛教的成語 盲人摸象,出自 涅盤經 及 菩薩處胎經 謂眾盲人摸象,所言不一,即非全象。喻無明眾生對事物認識往往囿於一孔之見,而不識全域性。水中撈月,出自 摩訶僧祗律 謂群猴展轉相連於井中撈取月影,終墮水中而月亮猶在。喻眾生認幻象為實有,終墮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