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楚國強,還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強

2021-08-10 15:34:26 字數 5058 閱讀 5041

1樓:匿名使用者

楚在春秋後期自射殺吳起後,錯過了改革的大好時機,兼且自吳國攻佔郢都後,其後君主皆材質平庸,再未恢復元氣,故而戰國時期在中原爭霸中沒有太大的作為。

2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你怎麼看了,若從實力對比及相互關係看,自然是春秋的楚國強大,若從絕對實力,即兵力、裝備、訓練、財力、人口、地域還是戰國的楚國強。經過兼併弱小國家的楚國當然強於號召、脅迫別國的楚國強大。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候的楚國中原國家無人能單獨抵抗,以至於中原霸主晉國要放下身段參加弭兵 之盟,但受困於地理位置和地廣人稀沒能問鼎中原。春秋後期吳王闔閭滅楚國後,雖然再次復國但失去了銳氣,大不如前了。

4樓:秋沙雨

《戰國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強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裡。」楚國之疆域,雖然時有得失損益,「但在其鼎盛時期,據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縣三百餘,為戰國時代最大之國」。

」」楚國的這種蓬勃發展的勢頭,從西周初年算起,持續了大約700年之久,直到戰國後期楚懷王時代,由於重大決策失誤,才出現轉折。所以是戰國。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楚國是超級大國,地方廣大,自稱楚王,和周王室對立,中原諸國都很怕他,齊桓公為霸主想攻楚,都沒有成功,這個時期他遊離於中原文明圈之外,後來晉國崛起,打敗過楚國,但未傷元氣,之後晉國楚國是最強的兩個諸侯國,是兩霸,秦國齊國也不弱,算兩強,其他國家就都依附於晉國或者楚國,後來出來個伍子胥,領吳國滅了楚國,後來靠秦國復國之後就不復當年之勇了,

之後戰國時期,楚國只是七雄之一,除了在初期,吳起去的時候雄起過一段,別的時候都不算很顯眼,特點還是地方大,但非常悲劇,出了個楚懷王,各種被秦國騙,屈原就是那個時候死的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不是楚國統一天下

6樓:俏皮的無奈

春秋時的楚國長期與中原首強晉國爭霸,諸侯患楚之強。雖然吳國一度攻破郢都,但楚在秦國的幫助下頑強復國,到了戰國時變得更加地廣人眾。

進入後戰國,魏國、齊國、秦國稱霸時,都能壓制楚國。趙國崛起後也享有山東頭號強國的威名。哪怕趙國在長平與邯鄲之戰中元氣大傷,楚國也未能抓住機遇重新崛起。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傳統強國喪失了一統天下的資格呢?

楚才秦用:貴族政治積重難返

▼楚國霸業是被秦國毀掉的。商鞅變法以來,兩國每隔幾十年就要大打一次,楚國次次輸。如果我們對照秦國伐楚功臣名單就會發現,裡面有不少楚人。

秦楚第一**戰在秦惠文王時期。楚人甘茂輔佐秦軍主將魏章(魏人)和副將樗裡疾(秦人)殲敵八萬,俘虜楚軍主將等七十餘人。

秦楚第二**決戰在秦昭王時期。秦人白起、司馬錯打得楚國遷都,但他們的後盾——總領軍國大計的相邦魏冉是楚人。

秦楚第三**決戰在秦始皇時期。滅楚首席功臣是秦人王翦,第二功臣是祖上齊人的蒙驁,但楚人李斯出謀劃策的貢獻也很大。

假如甘茂、魏冉、李斯不入秦的話,秦國帝業會生出很多波折。遺憾的是,這些人離楚入秦是必然的。他們留在楚國沒前途,因為執政的老貴族們不會給機會。

楚**政要職被昭、景、屈三大家族壟斷。以楚懷王時期為例,伐魏主帥是柱國昭陽,大將軍屈匄就是丹陽之戰被俘的主將,將軍景缺也死於對秦作戰。到了戰國末期,項氏(項羽家族)也世代為楚將,對江東楚人號召力不亞於楚王,故能成為反秦領袖。

當年吳起入楚變法,一度取得成效。可惜楚悼王死後,吳起死於守舊派貴族的圍殺。新君楚肅王清洗了大量涉案貴族,卻又和貴族集團妥協。

此後,楚國很少再重用外邦人,最多是虛尊高位而不給實權。

比如,由齊入楚的田忌,沒有做楚將,最終回齊。由秦入楚的陳軫,勸阻過楚懷王不要擊秦,奈何沒話語權。趙國名將廉頗晚年做過楚將,可惜無戰功。

他生前感嘆道:「我思用趙人。」言下之意,外來者指揮不動跟貴族盤根錯節的楚軍。

因此,像甘茂、李斯這樣的布衣之士,留在楚國頂多給昭、景、屈、項做副手,難以當上卿相。魏冉的貴族身份是沾了姐姐宣太后的光,他是秦國外戚,而非楚國本土貴族,在楚國也同樣玩不轉。他們只是無數流失外國的楚才中成就最高的幾位。

楚國地盤太大,容易變成北方諸侯公敵

▼楚國因為貴族政治積弊喪失了自我革新能力。但楚國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地盤最大的諸侯。楚懷王吞併越國後,疆土北至今天的山東、河南南部,東鄰大海,西接秦國的巴蜀地區,南至南海。

除了巴蜀雲貴外,幾乎整個南方都是楚國的地盤。

不過,楚國對最南方的百越地區控制極為鬆散,真正有效控制的是西楚、東楚、南楚三地。

從淮北的沛縣、陳縣到汝南、江漢地區都屬於西楚,徐州以東至東海的吳越之地屬於東楚,長江以南的衡山、九江、豫章、長沙、蒼梧等地屬於南楚。

總體而言,西楚和東楚開發水平更高,南楚的開發水平較低。楚國多次遷都,但政治中心一直在西楚範圍內。三楚之間往往有高山大川相隔,楚國可以憑藉眾多山水節節抵抗敵軍。

楚國太大了,諸侯根本沒法一舉滅楚。西周昭王第二次興師伐楚時溺水身亡,其王牌軍宗周六師**殆盡。晉與楚爭霸多年,但多在中原交戰,不敢深入楚地。

就連攻入郢都的吳國,也未能佔領整個西楚,有長江為屏障的南楚更是毫髮無損。楚國遷都後仍是大國。

在戰國七雄中,秦獨佔西北和西南,山東五國在北,唯楚居南。楚國不像魏、趙、韓是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國,而是攻防兼備的「負海之國」。但楚國地域廣袤,跟秦、韓、魏、齊接壤,領土糾紛複雜,敵人並不比四戰之國少。

況且,楚與北方諸侯積怨已久。比起剛冒頭的西方秦患,從春秋時代持續數百年的南方楚患,更令中原列強警惕。這導致楚國在合縱連橫鬥爭中很難找到合適的站位。

列國連橫伐楚下手狠

▼在百餘年合縱連橫鬥爭中,楚與秦都跟諸侯聯軍多次交戰。但山東六國攻秦往往虎頭蛇尾,秦與中原諸侯聯手伐楚卻次次都是實錘。

楚國由盛轉衰是在楚懷王時期。

起初,秦楚還延續著春秋以來的盟友關係。兩國當年為了抗晉而合作,後來又飽受稱霸的魏國打擊。

楚國精心備戰數年,先敗魏,再攻齊,後又與秦、齊會盟,形勢一片大好。當魏國組織合縱攻秦時,楚懷王君臣認為這是個遏制秦國崛起的好機會,於是加入合縱。不料,這是噩夢的開始。

五國聯軍內部勾心鬥角,擊秦不勝,被殲滅了八萬兵馬。秦軍消滅的主要是韓趙之師,楚軍全身而退。但秦惠文王君臣從此把楚國視為心腹大患。

合縱攻秦失利後,北方列國陷入混戰。秦齊兩強脫穎而出,為了爭霸而積極拉攏楚國。楚國起初與齊親善,但在秦相張儀的欺詐下,楚懷王絕齊和秦。

楚國當時正在攻韓,又跟齊國交惡,魏與楚有舊怨,頓時陷入了外交孤立。秦國撕毀合約,楚懷王怒而興師,卻兩次被秦軍大敗。韓魏聞楚之困,舉兵南襲……

楚國在秦韓魏的聯合打擊下元氣大傷,丟失了漢中六百里地。好在秦國很快把矛頭轉向中原,給了楚國喘息之機。

接下來,楚懷王趁著秦韓交戰時入侵伊洛之地,又聯合秦國擊退齊韓魏聯軍的入侵,東滅越國。楚國不僅實現復興,疆域也達到了巔峰。

可惜好景不長。入秦為質的楚太子在私鬥中殺死一個秦大夫,慌忙逃回了楚國。秦昭王怒而發兵南征,齊韓魏聯軍也趁機再度擊楚。楚軍兩面迎敵雙雙落敗,大將被殺,喪師丟土。

四國之師收兵後,楚國又發生了莊蹻暴郢之亂。在內困外患的夾擊下,楚國內部四分五裂,從此失去了稱霸的資格。

楚與秦交鋒,戰場環境很不利

▼秦楚交手歷史中,楚國敗多勝少,而且幾乎從未獨力勝秦。除了兩國實力懸殊外,主要原因是戰場環境對楚不利。

秦國疆域南北跨度大,南陽、漢中、巴蜀等邊郡恰好從北面和西面半包圍楚國。楚國版圖東西幅員廣,西楚被秦地包夾著,南楚、東楚與秦境八竿子打不著。

秦可以集結多路兵馬夾擊楚,楚只能投入西楚和南楚之師抗秦,東楚駐軍不得不留著戒備齊魏。而且,秦位於漢水和長江的上游,楚在下游。秦順流而下擊楚易,楚逆流而上攻秦難。

秦昭王時期,名將司馬錯兩度出擊,在楚國北部防線和西部防線都撕開了大口子。當大批楚軍調往西線時,白起又發動鄢郢之戰,席捲江漢。楚國三戰皆負,郢都也被佔領了。

楚頃襄王君臣只好逃到東楚,遷都自保。

春申君的努力只是迴光返照

▼由於長江、雲夢澤和群山的阻隔,秦很難吞併南楚與東楚。於是秦國不再追打楚國,重新以三晉為首要打擊目標。

秦趙爭霸引發的新一輪中原混戰,給了楚國十多年的相對安定環境。戰國四公子中的春申君黃歇在此期間表現活躍。

黃歇曾經說服秦昭王放棄滅楚,還促成楚考烈王回國即位。楚考烈王拜他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禮賢下士,從各國招攬三千餘賓客,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楚國人才外流的局面。

憑藉楚王的寵信與賓客的擁戴,春申君權傾朝野,風頭蓋過了昭、景、屈、項等貴族。

楚國遷都後失去了爭霸的雄心。既打不過虎狼秦國,又不能搶山東五國的地盤。於是春申君與列國修好,放棄對外擴張。

他跟秦昭王君臣關係不錯,又通過平原君、信陵君等人結盟趙魏。無論秦與趙魏交鋒多麼激烈,楚國都置身事外。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長平之戰。

秦在長平大破趙軍,又發兵包圍邯鄲。平原君入楚求援,他的門客毛遂用激將法促使楚考烈王出兵。春申君率領大軍北上救趙,配合竊符救趙的信陵君大破秦軍。

趙魏楚聯軍連戰連捷,打得好戰之君秦昭王晚年無力東出。春申君隨後北上滅魯,招攬儒家大師荀子入楚。但這些舉措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楚國積弊。

隨著春申君遇刺,楚國的貴族政治積弊徹底爆發。表面上還有數十萬大軍和驍勇善戰的將軍項燕,實則經不起一敗。彙集天下精英的秦國攻滅三晉與燕國後,立即討伐人才凋敝的楚國。

秦滅楚之戰雖有波折,但結果早已註定。名將王翦虜楚王,殺項燕,先破西楚,再平東楚,繼而略定南楚,又南征百越,完全不給楚國殘部絲毫生機。

這一回,秦國投入足夠多的兵馬橫掃整個南方,楚國也無法靠遷都來續命了。

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楚國為何沒

楚國強還是齊國強?

7樓:匿名使用者

要論時間段了

1齊恆公時期 齊國當上春秋首個霸主 這時齊強。

2齊恆公死後 中原成為 晉楚爭霸的局面 這時 晉楚兩國輪流控制中原各國 楚比齊強

3 吳 國 大 敗 楚 國 ,北 敗 齊 國,雖 然 這 時 齊 楚 都 被 吳 國 打 敗,但 是 楚 都 城 被 吳 攻 陷 ,從 此 元 氣 大 傷 ,齊 比 楚 強 。

4楚 悼 王 任 用 吳 起 變 法 ,直 至 楚 威 王 滅 越 ,敗 魏 ,迫 齊 ,橫 掃 中 原 ,楚 國 達 到 頂 盛,楚 比 齊 強。

5 楚 都 城 被 秦 白 起 攻 破 楚 國 從 此 一 蹶 不 振 。齊 強.

6 燕 國 樂 毅 率 燕 、韓 、秦 、趙 、魏 五 國 攻 破 齊 國 ,大 獲 全 勝 ,齊 國 被 打得 只 剩 兩 做 城 池 。齊 國 從 此 一 蹶 不 振 。從 此 楚 一 直 比 齊 強 。

春秋時期早還是戰國時期早春秋戰國時期早還是三國時期早

春秋時期早。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 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 季 月 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 夏 秋 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 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

春秋時期哪個國君壽命最長,春秋戰國時期哪國的國君戰死的最多

應該是秦昭襄王,繼位時已經成年了,又當了56年秦王,加起來七十多歲了,應該是他 這個說不準,因為基本上所有的的君主的出生年份都是未知數。有估計周顯王活了大約78歲,周赧王在至少80歲甚至百歲,嬴稷並非最長壽的國君,他的祖上秦懷公活了74歲 秦厲共公可以通過估計其子秦躁公和秦懷公生於公元前500年推算...

戰國時期和春秋時期,大夫和國君關係的區別,和變化

司馬光在 資質通鑑 的開篇就向封建統治者揭示了維繫封建統治的最重要的工具 森嚴的等級制度。在春秋戰國,與周天子匹配的地域是天下 與諸侯匹配的地域是國 與大夫匹配的地域是家。周天分封天下諸侯,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內分配一定的土地來養活大夫。大夫就為諸侯處理國政。這是春秋時期的格局,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