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德國精神,德國精神的實質是什麼,為了踐行這種主義希特勒是如何做的

2021-08-08 08:23:09 字數 1534 閱讀 7668

1樓:百合靜流

德國民族精神:一是講理性,守紀律,辦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說話有修養,知識面廣,不怕辯論。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大國崛起,軟實力至關重要。在德國崛起的歷史程序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對德國的崛起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其成功的經驗對當代中國有何啟示?日前,本刊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前駐德大使、前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梅兆榮先生。

《人民論壇》:德國二戰失敗後,為什麼能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歐洲經濟第一強國。在德國崛起過程中,教育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梅兆榮:德國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高度重視國民教育,著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國民素質,從而為國家的振興提供強大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對此,普魯士元帥毛奇在普法戰爭勝利後曾經自豪地說:

「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早在2023年,普魯士帝國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頒佈了一項《義務教育規定》,明文規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貴賤,都必須接受教育」。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必須的義務,而國家則為它的公民提供免費教育,通過教育,灌輸民族統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

當有些大臣勸威廉一世考慮辦學經費問題時,國王斬釘截鐵地說:「這些錢相對於我的長遠收益來說,算得了什麼?我推廣教育,改善的將是我整個國民的素質啊!

」威廉一世的兒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繼位後,堅決貫徹義務教育的基本國策,於2023年8月12日親自簽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義務教育法》。

德國在發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變革。主張公民受教育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在將來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機結合。

三是建立靈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職業技術教育十分發達。

德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到19世紀60年代,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還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柏林大學。

國王威廉三世把豪華的王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同時保證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援,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柏林大學的活力與人才培養,為德國強國夢想的實現奠定了基礎,也為全世界現代大學模式開了先河。

全民教育為德國培養了高素質的國民,大學給德國帶來了創造和發明。國民素質的大幅提高使德國終於在2023年實現了統一,並一躍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19世紀中期後,德國的科學家所做的貢獻,比英國、美國、法國的總和還多得多。

從2023年到2023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發明創造方面,德國取得的成果達到202項,超過英法兩國的總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國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國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私人訂製葛優說過一句這麼話。德國精神就是推薦你自己去看一下吧

3樓:我必愛

德國民族精神:一是講理性,守紀律,辦事嚴謹認真。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知識面廣,不怕辯論。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4樓:

嚴謹、理性,。。分不同時期來討論的

德國精神的實質是什麼,為了踐行這種主義希特勒是如何做的

4,什麼是浮士德精神,什麼是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一種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精神。從形象學來說,他概括了西歐資產階級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300年來間的精神探索。整個一部浮士德給我們的啟示是他把藝術上升到了一種浮士德精神,一種內在的自主驅動力。從小我到大我進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極限,去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什麼是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源自於...

精神出軌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精神出軌,精神

精神出軌 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現的流行詞語。在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度擴大,人們交通發達便利,原來那種對相對於婚姻伴侶從一而終的觀念受到了挑戰和衝擊。離婚率成倍增長。很多男女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沒有選擇離婚,而產生了婚外情。精神出軌 是相對肉體出軌而言的,是肉體出軌的前奏。什麼是精神出...

德國的歷史是怎樣的,德國曆史簡介

德國的發展史 公元2 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 七星期戰爭 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