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代馬依風
解釋: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近義詞: 代馬望北、狐死首丘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釋: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近義詞: 親臨其境 反義詞: 膽小如鼠
3、孤立無援
解釋: 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近義詞: 孤立無助
4、投筆從戎
解釋: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近義詞: 棄文就武 反義詞: 解甲歸田
5、燕頷虎頸
解釋: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近義詞: 燕頷虎頭
6、孤立無助
解釋: 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釋: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8、玉關人老
解釋:以「玉關人老」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和帝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
2樓:班墨曾錦
關於班超的成語有很多,以下列舉五個:
1、代馬依風: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2、孤立無援: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3、燕頷虎頸: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4、孤立無助: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5、玉關人老:指常年在外,久戍思歸之情。
3樓:我是大角度
投筆從戎是一個成語,讀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意思是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4樓:晁名劇馳文
投筆從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關於班超的成語是什麼
5樓:鐵力我的家鄉
有關班超的成語
1、代馬依風
解釋: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近義詞: 代馬望北、狐死首丘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釋: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近義詞: 親臨其境 反義詞: 膽小如鼠
3、孤立無援
解釋: 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近義詞: 孤立無助
4、投筆從戎
解釋: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近義詞: 棄文就武 反義詞: 解甲歸田
5、燕頷虎頸
解釋: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近義詞: 燕頷虎頭
6、孤立無助
解釋: 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釋: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8、玉關人老
解釋:以「玉關人老」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和帝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
6樓:匿名使用者
與班超有關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典故】:班超因家境並不富裕,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檔案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因此,班超決定棄文從武,投身於保衛祖國的戰場上。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將軍。漢明帝時,班超出使西域,為恢復和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聯絡做出重大貢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身經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典故:東漢名將班超,被派遣出使西域。剛到鄯善國時,鄯善國王還款待得十分周到,後來卻忽然改變了態度。
班超瞭解到,是因為北匈奴也派來了使臣。於是班超便私自把隨從來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激發道:「現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異國,本是想立大功,以求發達。
可匈奴使臣來到這裡沒有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裡,說不定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奴,大家說該怎麼辦?」部下們都說:「我們聽從您調遣!
」 班超提議道:「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於是,他獨自率領三十六人,一舉拿下匈奴軍營,鄯善國舉國震驚。
於是班超和他的部下們一起勝利完成了這次出使任務,與鄯善王和盟而還。
7樓:匿名使用者
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談談你對班超 投筆從戎 的看法,班超投筆從戎的看法
源於 後漢書 班超傳 班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陽去做教書郎,他和母親也跟隨而去。由於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他只好到府中幫助人們做些抄寫工作,用來維持生計。但他認為這樣下去實在沒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書,突然把筆向地上一投,長嘆一口氣說 大丈夫縱然沒有其他大志,也...
關於法治的成語,關於法制的成語
法不責眾 無法無天 法不容情 執法如山 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橫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試法 法外開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貪贓枉法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犯法。王法治順民,高牆遮懶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幹。撥亂反正 依法治國 徇私枉法 法不...
關於真情的成語,關於親情的成語??
關於真情的成語 真情實感 情真意切 真情實意 關於親情的成語?鍋碗瓢盆,欣欣向榮,吃苦耐勞,恩愛互敬,高高興興,乾淨整齊,和顏悅色,舒適寬闊,樸素典雅,雙喜臨門,樂不可支,興致勃勃,哈哈大笑,絮絮叨叨,不輕不重,燈火通明,天倫之樂,情同骨肉,骨肉相連,情頭何意。寸草春暉 解 釋 寸草,指小草,比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