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分為哪幾部分,地球內部的構造分為哪幾部分

2021-08-01 07:03:14 字數 4056 閱讀 2011

1樓:毛昊天張朗

1.地殼: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是岩石圈上部次極圈層。

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軟流層以上。地幔多以流體形式的岩漿等物質存在

3.地核:分為外核和核心。外核是液體的,所以又稱外核液體圈。核心,是固體的,主要由鐵、鎳組成,又稱核心固體圈。

地球內部的構造分為哪幾部分

2樓:謝染釗淑

地殼,我們踩住的這一部分,比較薄~~組成了岩石圈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軟流層以上。地幔多以流體形式的岩漿等物質存在

地核,神祕的部分,密度最大,懷疑有鐵,成分不明。

3樓:六良龐昭

1.地殼: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是岩石圈上部次極圈層。

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軟流層以上。地幔多以流體形式的岩漿等物質存在

3.地核:分為外核和核心。外核是液體的,所以又稱外核液體圈。核心,是固體的,主要由鐵、鎳組成,又稱核心固體圈。

地球內部可分為哪幾部分?是怎樣劃分的

4樓:神丶雨祭丨

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個組成

部分.如何劃分: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

5g/cm³.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 2.7 g/cm³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

5g/cm³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 )個組成部分.

各層的結構特徵:

地殼 :地球球層結構的最外層.大陸地殼的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 ,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殼厚度可達70、80千米.

2023年莫霍洛維奇根據近震**波走時確認地殼下介面的存在 ,在此介面以下**縱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km /s突然增至7.8 km /s.

這個分介面後人稱之為莫霍介面.大陸地殼一般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較硬,是主要承受應力和易發生**的層位 ,下 地殼較軟 .海 洋 地殼較薄,一般只有一層,且比大陸地殼均勻.

地幔 :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 2800 餘千米.

2023年,b.古登堡根據**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介面深度為29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準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

上地幔中存在一個**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 ,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範圍內進行.

關於地殼均衡的研究認為 ,巖 石圈下 面有一個物質層,其強度較小 ,容許緩慢變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動.2023年,巴勒爾稱這個物質層為軟流圈.軟流圈概念和**學中的地幔低速層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很多人把它們等同起來.

板塊大地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規模的水平向移動.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 、 鎳元素組成 ,半徑為3480千米 .1936 年 ,萊曼根據通過地核的**縱波走時,提出地核內還有一個分介面,將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

由於外地核不能讓橫波通過,因此推斷外地核的物質狀態為液態.

5樓:第五人格金金

三部分,地核,地幔,地殼。

地球內部可分為哪幾部分?是怎樣劃分的?

6樓:神丶雨祭丨

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個組成部分.

如何劃分: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

5g/cm³.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 2.7 g/cm³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

5g/cm³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 )個組成部分.

各層的結構特徵:

地殼 :地球球層結構的最外層.大陸地殼的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 ,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殼厚度可達70、80千米.

2023年莫霍洛維奇根據近震**波走時確認地殼下介面的存在 ,在此介面以下**縱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km /s突然增至7.8 km /s.

這個分介面後人稱之為莫霍介面.大陸地殼一般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較硬,是主要承受應力和易發生**的層位 ,下 地殼較軟 .海 洋 地殼較薄,一般只有一層,且比大陸地殼均勻.

地幔 :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 2800 餘千米.

2023年,b.古登堡根據**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介面深度為29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準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

上地幔中存在一個**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 ,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範圍內進行.

關於地殼均衡的研究認為 ,巖 石圈下 面有一個物質層,其強度較小 ,容許緩慢變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動.2023年,巴勒爾稱這個物質層為軟流圈.軟流圈概念和**學中的地幔低速層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很多人把它們等同起來.

板塊大地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規模的水平向移動.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 、 鎳元素組成 ,半徑為3480千米 .1936 年 ,萊曼根據通過地核的**縱波走時,提出地核內還有一個分介面,將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

由於外地核不能讓橫波通過,因此推斷外地核的物質狀態為液態.

地球的結構可以分為幾部分?

7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通過對**波的分析研究,我們把地球結構劃分為三部分。最外面的地層叫「地殼」,是由我們所熟悉的岩石組成的。而大約在地下32公里處(平均來講)地層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這個變化首先被克羅埃西亞地理學家安卓亞·莫霍間於1909年時探測到了,所以被稱為「莫霍間斷層」或簡稱「莫霍斷層」。地殼下面是「地幔」,這部分也是由岩石組成的。一方面是由於「地幔」岩石被壓擠,另一方面是由於「地幔」的組成物質本身的密度較大,所以「地幔」層岩石的密度比「地殼」層岩石的密度要大。

但「地幔」密度的增大並不足以成為解釋整個地球密度高的原因。

1914年,德國地理學家本諾·古騰堡第一次證明了在地下2900公里的深處,**波再一次發生明顯的轉向這一事實。地心的密度完全可以用來解釋地球密度高的現象。由於注意到「p波」能通過地心而「s波」不具備這一能力,所以科學家們推斷出了地心的結構。

由於「s波」不能通過液體傳播,而「p波」能通過液體傳播,所以這恰恰說明了地心是由液體組成的(地球的「地殼」、「地幔」、「地心」之間的關係與雞蛋中「蛋殼」、「蛋清」、「蛋黃」的關係是一樣的,而且僅在一些點上是相同的。)

那麼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確定地心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因為地心一定是由密度比岩石大而熔點比岩石低的物質組成的。所以通常會認為地心是由不同的金屬組成的。

因此,我們可設想地球有一個由液體金屬構成的地心。那麼到底是哪種金屬呢?

實際上,在**資料能夠對地球內部結構很好地作出解釋之前就已經給出了一個可能性的答案。偶爾會有隕石墜落在地球表面上,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由岩石構成的,而且通常含有10%左右的金屬物質。隕石中一般含有鐵並總會伴有相關金屬鎳,它們的含量比例為9∶1。

法國地理學家蓋布瑞德·奧古斯都·道布瑞早在1886年就提出這樣一個設想,即地心是由鎳鐵混合物組成的。這種結論看來很有道理,所以現在科學家們假定地心是由90%的鐵和10%的鎳組成的。然而關於地心的組成成分還存在著意見分歧,其中有一種理論認為地心是由氧或硫化物或者是它們的混合物組成的。

所以,「地心到底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這還是一個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和**的課題。

地球內部的構造分為哪幾部分不要圖,簡單說說就好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 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 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 中間是地幔 外層是地殼。1 莫霍 古登堡 2 地殼 地幔 地核 3 c b 4 大氣 水 生物試題分析 1 2 地球內部按 波傳播速度發生明顯變化的莫霍介面和古登...

地球的內部構造圖是什麼,地球內部構造圖

由內到外 地核 外核 地核 地幔 地殼。由外向內 地殼 地幔 外核 地核 核心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 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 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 中間是地幔 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

地球內部圈層的形成,地球內部圈層構造的可能形成原因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 波 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提示地球內部的祕密。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 地幔和地殼。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