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孫霞白
與天壇一樣也是祭祀用的地壇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連續祭祀時間最長的一座地壇。
自公元1531~2023年,先後有明清兩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祭地長達381年。明朝前期祭地與祭天是合併在今天的天壇內舉行的,直到明嘉靖九年(公元2023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後,才另建壇祭地,當時稱作方澤壇。嘉靖十三年(公元2023年),改名為地壇。
2樓:北京戶外驢友阿彪
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地壇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佔地37.4公頃。
公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2023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公園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著名旅遊景點。2023年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祭祀文化:
祭祀共分九個儀程,即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等。清乾隆七年額定地壇設文、武、樂舞生480人,執事生90人。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小時之久。
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皇帝到年邁體衰時,一般不親詣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親詣地壇致祭26次,而後21年則全部由親王、皇子代祭。
祭地活動:
祭地活動源於遠古。據文字記載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史料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於澤中方丘)。
起初,是由於文化知識水平所限,人們尚不能認識與駕馭自然及社會力量,對自然界的眾多事物現象(諸如生老病死、窮富苦樂、風雲雨電、水火災害等)解釋不了,漸次產生虛幻、夢幻,集眾人之幻,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麼“神鬼”,出現神宗迷信,把萬物歸宿於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給以保佑和恩賜,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無上的。
後來,封建君王就利用這些進一步迷惑百姓,當作統治工具。君王為抬高其自身,維護其統治,又編出“天地君親師”,為“五尊”,把自己置於天地之下,親師庶民之上,封自己為“天子”,宣揚自己當皇帝是天地造化、祖宗功德。為表謝恩與求助,就出現了拜謝與祈禱天地神之禮儀。
到周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禮儀制度,曰《周禮》。
明清帝王承襲《周禮》之制,每逢陰曆夏至凌晨,皇帝親詣此臺條招“皇地祇”、“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澤”(古時祀典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級)。每逢國有大事(如皇上登極、大婚、冊封帝后、大戰獲勝、宮廷壇廟殿字修繕的開工竣工等),皇帝派親王到此代行“祭告”禮。禮儀比“大祀”稍簡。
地壇廟會:
地壇廟會始辦於2023年,至2023年已成功舉辦了22屆,一屆勝似一屆,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其勝景被稱為現代的《清明上河圖》和中國的狂歡節。廟會以古壇風貌作為依託,注重民族、民間、民俗特色,充分發掘傳統廟會的文化內涵,突出“民俗韻、世界風、奧運情”三大元素。
地壇是幹什麼的地方
3樓:匿名使用者
與天壇一樣也是祭祀用的地壇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連續祭祀時間最長的一座地壇。自公元1531~2023年,先後有明清兩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祭地長達381年。明朝前期祭地與祭天是合併在今天的天壇內舉行的,直到明嘉靖九年(公元2023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後,才另建壇祭地,當時稱作方澤壇。
嘉靖十三年(公元2023年),改名為地壇。
4樓:翰林學庫
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地壇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定門外大街,佔地37.4公頃。
公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2023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袛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公園有方澤壇、皇只室、牌樓、齋宮等著名旅遊景點。2023年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壇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型,整個建築從整體到區域性都是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徵傳說構思設計的。地壇現存有方澤壇、皇祇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築。
2023年闢為“京兆公園”,2023年改稱“市民公園”後荒廢,2023年恢復公園稱“地壇公園”,2023年以來,國家投資對古建築進行了復原整修。2023年5月地壇公園正式售票開放,並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6月10日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幾年,公園按照生態園林與精緻園林的規劃建設思路,投資千萬餘元,修繕了古建築,改造了不良景觀,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磚路面,柏樹成行,綠草茵茵的新景點,園內共有植物116種,草坪面積114000多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2%,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樹多達80棵。開展適合廣大遊人喜聞樂見的活動,使昔日的皇家壇廟,今日成為廣大遊人休憩、遊覽、娛樂的園林文化旅遊勝地。
一九二五年闢為“京兆公園”,一九二八年改稱“市民公園”後荒廢,一九五七年恢復公園稱“地壇公園”[1],一九八一年以來,國家投資對古建築進行了復原整修。
一九八四年五月地壇公園[2]正式售票開放,並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二00六年六月十日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公園按照生態園林與精緻園林的規劃建設思路,投資千萬餘元,修繕了古建築,改造了不良景觀,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磚路面,柏樹成行,綠草茵茵的新景點,園內共有植物116種,草坪面積11,4000多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2%,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樹多達80棵。開展適合廣大遊人喜聞樂見的活動,使昔日的皇家壇廟,今日成為廣大遊人休憩、遊覽、娛樂的園林文化旅遊勝地。
地壇公園的娛樂活動“祭地表演”。祭地禮儀,隨著歷史的深化內容不斷擴充,形成了一套禮儀制度,明清兩兩朝祭地形式尤為隆重。每逢農曆夏至或國有大事,當朝皇帝都要親至地壇拜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現在,按照清代乾隆時期的祭拜程式,編排了“仿清祭地表演”。看到“皇帝”及“文武百官”三拜九叩,儀仗隊威武莊重的恢巨集場面,您也會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
摺疊地壇在古代的作用
地壇主要用於古代帝王祭祀社稷。在古代中國,“天圓地方”的觀念源遠流長,因此,作為祭祀地祇場所的地壇建築,最突出的一點,即是以象徵大地的正方形為幾何母題而重複運用。從地壇平面的構成到牆圈、拜臺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覆出現,與天壇以象徵蒼天的圓形為母題而不斷重複的情形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這些重複的方形,不僅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而且還創造了構圖上平穩、協調、安定的建築形象,而這又與大地平實的本色十分一致。按照古代天陽地陰的說法,方澤壇壇面的石塊均為陰數即雙數:中心是36塊較大的方石,縱橫各6塊;圍繞著中心點,上臺砌有8圈石塊,最內者36塊,最外者92塊,每圈遞增8塊;**同樣砌有8圈石塊,最內者200塊,最外者156塊,亦是每圈遞增8塊;上層共有548個石塊,下層共有1024塊,兩層平臺用8級臺階相連。
凡此種種,皆是“地方”學說的象徵。
摺疊方澤壇
方澤壇建築藝術上的又一突出成就體現在空間節奏的完美處理。全壇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複構圖,使位於中心的那座體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臺顯得異常雄偉,這種非凡的氣魄,主要**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圍建築物上一切多餘的部分,使其儘可能地以最簡單、最精練的形式出現,從而形成了一個高度淨化的環境;其次則是巧妙的空間結構處理手法:
兩層壇牆被有意壘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層牆封頂下為1.7米,內牆則只有0.9米,外層比內層高出了將近一倍;外門高2.
9米,內門高2.5米。兩層平臺的高度雖然相近,但臺階的高度卻不同:
上層臺寬3.2米,下層臺寬3.8米。
這種加大遠景、縮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強了透視深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安排還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節奏:當他沿著神道向祭壇走去時,越向前走,建築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顯得高大,當他最終登上祭壇時,自然會有一種凌空撫雲、俯瞰塵世之感。
除了視覺上促使人產生節奏感之外,這裡還重視人的觸覺,特別是腳的感覺。中國建築歷來重視地面的鋪作和道路、臺階的距離遠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創作出一種特定的意境或氣氛。方澤壇的空間和距離,從一門到二門,二門到臺階前都是32步左右,兩層平臺都地壇是8級臺階,上二層平臺又是32步左右。
這種人行進間持續時間久暫相同的重複,自然而然地使人腳的觸覺轉化成心理上的節奏,舒暢的平步青雲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說,帝王祭天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於天的話,那麼,他們在祭地之時,所要強調的是自己君臨大地、統治萬民的法統。因此,天壇建築以突出天的至高無上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從屬地位,而地壇建築則不然。
它雖然也要表現大地的平時與遼闊,但更要突出作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嚴,要喚起 帝王統治萬民的神聖感和自豪感,所以,營建地壇的古代建築師們才煞費苦心地做了上述構思與設計。
地壇的祭祀物件是一種抽象的宇宙觀,地壇的設計思想是以象徵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以達到形式與功能相統一。古人認為陰陽是存在於世間萬物中的對立面,“天為陽,地為陰”。陰陽學說是古代宇宙觀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地壇設計思想的理論依據。
主要有兩條:
一是“壇釐南北,以從陰陽之位”。以北向屬陰,所以祭地於京城北郊,佈局坐南向北,由北向南行禮。
二是“制別方圓,以則陰陽之像”。依據“天圓地方”之說,地壇總平面和方澤壇平面均採用正方形。中國古代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所以古人以黃顏色來象徵地,形成“天謂之蒼,地謂之黃”之說。
據此,方澤壇和皇祇室均採用黃琉璃構件。
另外古代以偶數為陰數,所以方澤壇以偶數為模數,兩層、八級臺階,壇面墁石為六和八的倍數。《周易》中以九表示陽爻,以六表示陰爻,所以方澤壇正中鋪縱橫各六路石塊。地壇所表達的,一是大地觀念,二是領地觀念。
陰陽說和“天圓地方”、“地謂之黃”之說屬於大地觀念。方澤壇上層鋪成四正四隅8個正方形,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壇上層設皇帝祖先配位、下層設代表天下名山大川的四從壇,表示以皇權為中心的大一統觀念,屬於領地觀念,這是地壇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地壇的佈局,內壇在外壇偏東,中軸線又在內壇偏東,御道也不直接通往內壇,而是進入外壇後,從祭壇的下方位置繞一個彎再進內壇,都是為延深空間感,延長到達主體建築的距離,表示與皇地祇對話要經過遙遠而漫長的路程,功能與佈置在寺觀前面,與完成從塵世到仙境情緒過渡的香道相似。內壇栽植大片樹林,分佈在方澤壇周圍和齋宮周圍。方澤壇周圍植滿柏樹,主要的作用是襯托環境與氣氛。
《周禮》中規定祭社神之所以要植樹,“尊而識之,使民望即見敬之”,叫做社樹。“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鬆、柏、慄都適宜作社樹。
後來在祭壇中植柏樹相沿成習。清初詩人施閏章《陪祀方澤詩》中有“崇墉柏帶青霜氣,方澤波含明月光”之句。柏樹為常綠喬木,樹高20米以上。
祭祀在日出前舉行,站在壇上只見古柏森森,整齊的樹冠與藍天相接,形成融於大地的感覺,突出了大地的遼闊,增加了莊嚴神聖的氣氛。齋宮周圍的樹木主要是為遮蔭。祭祀時天氣炎熱,曾有執事人員中暑,乾隆年間修繕齋宮時曾新植樹木,《御製北郊齋宮即事》詩中有“嘉陰有崇槐”、“虯鬆蓋影森”之句。
摺疊色彩運用
地壇建築在色彩運用方面也頗具匠心。全部方澤壇只用了黃、紅、灰、白四種顏色,便完成了象徵、對比、過渡,形成了協調藝術整體、創造氣氛的作用。祭臺側面貼黃色琉璃面磚,既標明其皇家建築規格,又是地坻的象徵,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除了九龍壁之外,很少見到這種做法。
在黃瓦與紅牆之間以灰色起過渡作用,又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常見的手法。整個建築以白色為主並伴以強烈的紅白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紅牆莊重、熱烈,漢白玉高雅、潔淨;紅色強調粗重有力,白色如輕紗白雲,富有變幻豐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質感;紅色在視覺上近在眼前,象徵塵世,而白色則透視深遠的效果,遠方蒼松翠柏的映襯,又使祭壇的輪廓十分鮮明,更增添了它神祕、神聖的色彩。
霍金是幹什麼的,霍金是幹什麼的
霍金的職業 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代表作品 時間簡史 果殼中的宇宙 大設計 我的簡史 主要成就 科普利獎 2006年 沃爾夫物理獎 1988年 愛因斯坦獎章 1978年 發現霍金輻射 提出無邊界條件猜想。史蒂芬 威廉姆 霍金於1942年1月8日 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生於英格...
監理是幹什麼的,建築監理是幹什麼的?
監理 一詞,可理解為名詞,也可理解為指一項具體行為的動詞。其英文相應的名詞是supervision,動詞是supervise。是一外來組合詞,在我國漢語辭書中尚無明確定義,如何完整準確地解釋和理解其涵義,需要作進一步研究和 我們不妨拆開 監理 這兩個字,進行一些分析。監 一般是監視 督察的意思。詩?...
武警是幹什麼的,武警都是幹什麼的?
武警是中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負責內部維持正常生活秩序 保障社會穩定,分為內衛 內部警戒,負責各看守所 監獄 重要目標 重大民用設施 橋樑等 的警衛工作 消防 負責救火 礦為國有,負責 礦的勘探 開採 保衛水電 負責重大水電設施的建設,如三峽大壩 交通 負責重大交通道路 設施的維護與建設,如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