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牙牙的弟弟
是指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掙錢。
影片中,當葛優飾演的湯師爺諄諄教誨縣長如何跪著才能掙到錢時,姜文飾演的張麻子縣長則果斷地將m1911手槍扔到桌上,說:“要站著把錢掙了!”
“站著把錢掙了”可以認同為姜文2023年《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慘遭滑鐵盧後,某種情緒的表白。而這句話,也一語中的地道出了中國電影現實的境遇。
“站著賺錢”還是“跪著賺錢”,體現了中國電影導演面臨的困境:要高傲地站著,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就意味著曲高和寡,失去絕大多數觀眾;
而當導演在藝術上向觀眾妥協了之後,做得夠通俗,則被評價為“跪著掙錢”,不堅持藝術理想。
背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電影逐漸形成商業化雛形,在一大批電影人的努力下,國產電影在摸索中不斷髮展和完善商業化之路。
然而,十幾年間,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中國商業電影卻寥寥。一些胸懷崇高電影及藝術理想的導演紛紛轉投商業片,而這些影片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時,也一次次透支了中國電影人的信譽:面對《趙氏孤兒》的褒貶不一,外界不禁扼腕,《霸王別姬》時的陳凱歌已遠去;
而《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也讓張藝謀一次次陷入飽受詬病的尷尬境地。中國導演們忙於跟上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步伐,但無論是電影理念還是電影技術,都表現出無法彌補的差距。
一度,姜文也在“站著賺錢”與“跪著賺錢”間迷失。2023年,姜文推出《太陽照常升起》,這部積攢了7年力量的爆發之作,票房慘遭滑鐵盧,劇情被指晦澀難懂。姜文表示,這部電影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教訓,讓他重新思考如何與觀眾相處的問題。
2樓:且問且學
“站著把錢掙了”,這句熱門臺詞像是姜文的心聲。
或許應該這樣理解:
第一,這是姜文在對自己說。站著賺錢的**姜文其實早就拍過,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藝術和票房雙豐收。但是之後2023年的《鬼子來了》,花了2700萬,卻沒有通過審查而無緣公映;2023年的《太陽照常升起》,花了1000萬美元,因為“沒人看得懂”而票房慘敗。
所謂“站著”,就是指政治上不苟且,藝術上不媚俗,姜文接連兩次因為要“站著”而賠得一塌糊塗,甚至自嘲“我導電影一般賠錢”。這一次他要在政治上收一步——至少通過審查,藝術上也收一步——至少讓人看懂,憑著自己的才華自然也能“把錢賺了”,但仍舊有政治有藝術,仍舊“站著”。
第二,這是對那些“跪著賺錢”的導演說的。在某市市領導指揮下拍片,而且把**拍成廣告集錦那位,算不算呢?
17年來,作為導演的姜文一共只拍過4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三部作品都證明了他並不認可“電影是娛樂時代的消費品”的電影觀,他試圖在自己的電影中加入大量對於歷史、對於社會、對於人性的思辨性內容。《南方週末》評價他的電影:“沒有刻意走向世界,卻成為世界圍觀中國精神的樣本,影響著中國的氣質和程序。
”“站著賺錢”不容易
也許有人認為,姜文他們能“站著賺錢”,是因為他們是牛人。但牛人想“站著賺錢”也不容易。陳凱歌和馮小剛不牛嗎,一個要屈從梅蘭芳的後人,一個要屈從唐山的**,如果是姜文接手這兩個**,他會屈從嗎?
應該不會,《鬼子來了》的劇本批覆中曾提出許多修改意見,電影拍出來卻硬是不改,這幾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為了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這樣的藝術片可以想見不會被普羅大眾接受,姜文還是義無反顧的用大錢砸出了美輪美奐的畫面,這也幾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電影。所以這是一個不屈從的導演,這一點值得尊敬。別看這次他贏了,但是風險也不小,不是就有人奇怪電影中的某一段竟然沒被剪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