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角落裡的楊梅
陷害過程:
靖康二年(2023年)四月,金兵把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虜北去,當時宋朝嫡親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組織兵馬的康王趙構和哲宗的廢后孟氏倖免於難。靖康二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是為宋高宗。歷史上把高宗即位後的宋朝稱為南宋(公元2023年-2023年),首都後來定在臨安(即杭州)。
趙構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領,他與其父、兄(徽、欽二宗)一樣懼怕與金朝打仗,為保持皇帝的權位而一味求和苟安。金朝一進軍,趙構就逃竄。
面對金朝的入侵,雖然南宋最高統治者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人民紛紛奮起抗擊金軍的殘暴虜掠,而宋廷內部的主戰將士亦活躍在抗金的最前線。如韓世忠、岳飛、吳、吳麟、劉琦等,他們在各地抗擊金兵,收復了部分失地。其間,宋軍打了多場重大戰役,如韓世忠的黃天蕩之戰,以八千人力拒金兀朮十萬大軍四十八天;劉琦順昌大捷,以不到二萬人大敗金兀朮大軍十餘萬。
其他如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大儀之戰等,眾將都令金兵吃了苦頭,大大鼓舞宋朝軍民的士氣。 在南宋的抗金將領中,岳飛的抗戰態度最堅決,功績、貢獻最大,但其結局也最悲慘。
由於南宋軍民的英勇鬥爭,到建炎四年(2023年)時,宋金雙方力量對比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宋金戰場的形勢,已經向有利於南宋方面轉化,金兵的軍事逐漸在消失,就連金人自己也認識到「昔我強彼弱,今我弱彼強」,因此,金廷內部掌握實權的撻懶一派主張將偽齊管轄的河南、陝西劃歸南宋,以此換取南宋的臣服,決定同南宋議和。
紹興四年(2023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趨襄陽(今湖北襄樊),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按照預定計劃收復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陽軍(今河南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因此年僅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員。
與滄桑戎馬、屢立戰功的韓世忠、張俊,以及世世將家、久歷戰陣的劉光世被稱為南宋的四大將帥。他所率領的「岳家軍」因紀律嚴明,戰功顯赫,深受人民愛戴,成了南宋抗金斗爭的一箇中流砥柱。
金將撻懶帶兵進攻淮北重鎮山陽(即楚州,今江蘇淮安),命秦檜同行.為什麼要秦檜同行呢?從撻懶的策略看,誘以和議,內外勾結,才能致南宋於亡國之境。這個「內」,只有秦檜可用。
而秦檜賣身投靠女真貴族的面目,在南宋朝野還未徹底暴露,所以金統治者把秦檜作為合適的人選了。
這個訊息傳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認為多年盼望的「和議」又有了希望。紹興八年(2023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預。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於紹興九年正月不顧一切,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納貢。
為此,南宋小朝廷還大事慶祝,文武**紛紛上表慶賀。
宋高宗、秦檜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戰派將士的強烈反對,岳飛不僅沒有按慣例向宋高宗敬獻賀表,反而上表對宋高宗說「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稱藩」,從根本上否定了這次求和協議。岳飛這種堅決反對「和議」的態度。使宋高宗甚為惱怒,更為秦檜所切齒,從此被宋高宗和秦檜視為眼中釘。
紹興九年七八月間,金廷內部發生內訌,原主張同宋朝議和的撻懶,被金廷以謀反罪處死,對宋戰爭的急先鋒金兀朮掌握了軍權。他立即撕毀與南宋訂立的「和議」,並於紹興十年(2023年)五月,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並「圖復京師(開封)」。
但是進攻淮南的金兵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遭到劉佑所率原「八字軍」的沉重打擊,金兀朮不得不撤回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向岳飛下了「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
岳飛卻認為機不可失,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收復鄭州、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等地區,並派遣樑興等深入黃河以北,襲擾金軍後方。金兀朮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親率精銳騎兵15000人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動進攻。
紹興十年(2023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朮率部在郾城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出動重鎧騎兵「鐵浮屠」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柺子馬」配合作戰。岳飛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
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突入敵陣,打算活捉金兀朮,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大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
接著岳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朮狼狽逃竄,並一直追擊到距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鬥爭的義兵,都打著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入區域性反擊。抗金斗爭呈現一派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方是時,岳飛喜極,對其部下說:
「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兀朮曾準備撤離開封,到河北以避岳家軍的兵鋒。
岳飛根據中原戰場的大好形勢,向高宗上書提出宋軍全線進攻,渡河以光復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擋住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為金的屬國就已心滿意足了。所以不僅不同意岳飛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使岳家軍處於孤軍無援的狀況,接著又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惋惜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然後無可奈何地下令班師,班師路上,民遮馬慟哭,……哭聲震野。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
宋高宗、秦檜強令岳飛班師後,為了掃清向金人議和的障礙,先後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然後向金乞和。而這時金兀朮攻打淮西又連敗於宋軍,終於使他認識到對宋戰爭已不可能用武力取勝,也表示願意與南宋議和,於是雙方開始了緊張的和議活動。宋高宗和秦檜見和議可成,像岳飛這樣的良將不僅不再需要,還有礙於投降活動,加之金兀朮害怕岳飛反對和議,也派人授意秦檜害死岳飛。
因而宋高宗和秦檜便以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此後宋金雙方終於在紹興十一年十一月訂立和議:南宋正式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並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地區劃歸金朝。
這個和議因是在紹興年間簽訂,故被稱作「紹興和議」。紹興和議訂立不久,秦檜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夥同王氏、万俟卨和張俊加緊了**岳飛的活動。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2023年1月27日)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及張憲殺害,當時岳飛年僅39歲、岳雲年僅23歲,岳飛臨刑前在獄案上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表示了對投降派的最後**。
2樓:匿名使用者
」莫須有」,就是也許有、可能有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什麼證據。韓世忠聽了以後當然不服,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裡就有點兒奇怪了。秦檜要置岳飛於死地,肯定和岳飛仇深似海,為什麼不編造點兒證據出來呢?『莫須有』 三個字連韓世忠這樣的武夫都騙不過去,怎麼能取信於天下?
常言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秦檜是個狀元出身、滿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點兒證據來整岳飛還不是小菜一碟?為什麼偏偏要說出個「莫須有」的千古笑話來?秦檜的「莫須有」 三個字,會不會有弦外之音呢?
真實意思是想告訴韓世忠――岳飛有沒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殺他。可是,如果不是秦檜想殺岳飛,那麼究竟是誰想殺他、而且能殺他呢?結論只有一個,這就是皇帝趙構
秦檜怎麼害死岳飛的?
3樓:凮起雲湧
秦檜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的。
紹興十一年二月,兀朮再次南下,宋將邵隆、王德等連戰皆捷,收復商州、廬州等地。 三月,秦檜傳諭張俊、楊沂中、劉錡班師,濠州失陷,金兵北還。
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行賞,收回諸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相繼回朝,分別被任命為樞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個宣撫司。
六月,秦檜進封為慶國公。七月《徽宗實錄》修成,升為少保,加封冀國公。九月,兀朮有求和之意,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曹勳出使金國,商議以淮水為界,宋割唐、鄧二州。
隨後又派何鑄回訪,答應金的條件。十月,秦檜讓諫官万俟卨**岳飛,張俊又誣告岳飛部將張憲謀反,岳飛父子被押送大理寺。
十一月,金帥兀朮派蕭毅等到臨安,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十二月,因岳飛在議和、立嗣等問題上和自己衝突。
秦檜便誣告岳飛曾說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歲任節度使,謾侮先皇、意圖謀反,又以受詔不救淮西等罪名,將岳飛賜死獄中。
4樓:阿沾
秦檜汙衊岳飛謀反罪導致岳飛被處死。
害死岳飛的是四個人,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
這四人做的事情是構陷岳飛,致使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被殺。秦檜、張俊、万俟卨都是主和派,王氏是秦檜妻室。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張俊、万俟卨皆為其同黨。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嚴於治軍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
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
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
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
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侷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
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蔡康永說岳飛不是秦檜害死的,岳飛真是被秦檜害死的嗎?
有種說法說是被宋高宗害死的,秦檜只是替罪羊 岳飛真是被秦檜害死的嗎?遭受秦檜 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
秦檜害死岳飛,金兵為啥不趁勢大舉進攻
因為金兵和南宋打了太久,再打下去金並吃不消,而且南宋的經濟實力還是雄厚一些,這一點讓金兵很虛。金兵怕也怕宋朝臥虎藏龍,殺了一個岳飛就進攻,萬一中計,出現更多像岳飛這樣的人呢,但其實都是金兵想太多了。據我所知,雖然當時岳飛已死,但是金國內部好像也是矛盾,內鬥都非常的激烈,所以說他們也需要韜光養晦。就是...
秦檜後人要求拆除岳飛墓前的秦檜跪像,應不應該拆
以前的皇帝都是在宮中遊手好閒,貪圖美色。國家大事都是讓這些臣子們去做。臣子們都互相爭寵吃醋。誰能得到皇帝的寵,誰的權利就最大?這個時候的皇帝,就成了某些奸巨的利用工具。象秦檜就是當時皇帝身邊最受寵的奸巨。所以岳飛的死與秦檜有直接關係。岳母前面的跪像秦檜。也是,當時皇帝確定做的,知道殺錯了岳飛。秦檜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