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都要在秋後處決犯人,古代秋後問斬處決犯人真的都是在 秋後 嗎

2021-06-18 14:16:18 字數 1003 閱讀 8375

1樓:

處決有兩種,一種是斬立決,第二種就是秋後問斬,因為古代主要是農業為主,秋後都收成完了,進入了農閒,這個時候集中處理可以召集人群**,能起到震懾的作用,並且秋冬時節有一種肅殺之氣,再還可能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冷,容易處理屍體,不容易引起瘟疫的傳播。

2樓:

四季之中,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因此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同時,秋季對應五行中的「金」,代表這時萬物沉寂,生命力最低,而且金代表用於砍伐的工具,是破壞的代表,再來就是秋冬斷獄、行刑,才不會耽誤農時。

古代問斬為什麼要選在秋後和午時三刻?漢代董仲舒發明瞭「天人感應」論,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因此,他認為帝王應該在春夏季節行賞,在秋冬季節行刑,如果違反天意,會招致災禍,受到上天懲罰,所以「秋冬行刑」這一習俗就被載入典籍,成為一項法令而一直延續到後來。

3樓:公羊稻

關於刑殺與時令的論述最早見於《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秋天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合天地蕭殺之時。

東漢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

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唐、宋律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

秋後問斬」一詞據載始於唐朝,文學作品最早出現於《水滸》英雄傳中。當然,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都規定在秋後,只是到了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曾改於隨判隨斬。還有一種說法便是,之所以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

再則大概是因秋冬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

古代秋後問斬處決犯人真的都是在「秋後」嗎

在古代要處決死囚犯的時候,為什麼都是秋後問斬

官方說法是秋季屬於適合殺人的季節。實際上是因為處決犯人需要多級審理,最後交與皇帝勾決。國家那麼大,各級人員處理起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能一年選擇這麼一個時間段來最終處理這種事。當然以上都是屬於普遍死刑案件。而且秋後問斬,叫斬監候或者絞監候,其實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死緩,不立即執行,如果運氣好,有較大...

為什麼每年升學都要在暑假以後?我9月剛從小學升到初一,感到很

這個可以看具體的情況吧。要是小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偏好的話,可以報個興趣班之類的。要是小孩子有哪一個部分特別薄弱的話就可以針對薄弱的加強一下。最好還是可以先和孩子溝通一下再決定。各地方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特色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特色。以下舉例幾個 1 ...

為什麼古代的人都要下跪呢,古代人見了皇帝都要下跪嗎

下跪是中國人發明copy的一種禮儀,也算是一大發明。據說外國以前無下跪,後來也學會了。它的意義深刻,單從感 彩上理解有不同意義。第一是褒義的,膜拜 感激 尊重 第二是貶義的,乞求 謝罪 懺悔。還有一種中性的,就是屈辱 哀悼。可能是雙膝跪姿比站 蹲更難爆發吧,讓上位者覺得安全。趴著又沒法很好交流,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