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5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2樓:晴空小鬼沙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的文章與詩詞有哪些?
蘇軾詩歌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對詞的貢獻有哪些
3樓:皆金
蘇軾是經歷北宋中期到後期的文學大家,上承以歐陽修為文壇盟主的北宋中期詩文革新運動大潮,將詩,文,詞等諸種文學藝術樣式推向了北宋的最高峰,下開"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加上李廌,陳師道,又稱為"蘇門六君子")等人才輩出的局面,成為歐陽修之後更為傑出的文壇領袖.文章對蘇軾生平,思想,創作道路以及蘇文,蘇詩,蘇詞作詳細介紹,並對蘇軾在宋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加以評價.
蘇軾對文藝創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 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於革新獨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後》).
蘇軾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他用"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進一步"瞭然於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 已經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蘇軾在詞史上有什麼貢獻?
從蘇軾的履歷來看,做官是不成功的;主要功勳在文學創作上。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一。就現存蘇軾的作品看來,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人才濟濟的兩宋王朝,無論詩,詞,還是散文,都是大家。
蘇東坡的散文(5篇)
4樓:心中一粒沙丶
一、蘇東坡五篇散文如下
:1、《鳥說》:
(1)原文: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
又有桐花鳳四五百,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不忮之誠,信於異類也。
有野老言:鳥雀巢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觀之,異時鳥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為於蛇、鼠之類也。"苛政猛於虎",信哉!
(2)內如簡介:這篇文章通過記敘作者一家人善待庭院中的鳥雀,幾年以後鳥雀能與人和諧共處的事情,說明了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尊重、互守信用才能和睦相處的道理。
2、《留侯論》:
(1)原文: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
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2)內如簡介:這篇文章根據《史記·留侯世家》所記張良圯下受書及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事例,論證了「忍小忿而就大謀」、「養其全鋒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筆縱橫捭闔,極盡曲折變化之妙,行文雄辯而富有氣勢。
3、《凌虛臺記 》:
(1)原文:國於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
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築也。
方其未築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於其下。見山之出於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於牆外而見其髻也。曰:
「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臺,高出於屋之簷而止。然後,人之至於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
軾復於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
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巨集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彷彿,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於此臺歟!
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既以言於公,退而為之記。
(2)內如簡介:居住在南山腳下,自然飲食起居都與山接近。四面的山,沒有比終南山更高的。而城市當中靠近山的,沒有比扶風城更近的了。
在離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終南山),應該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處,(開始)還不知道(附近)有山。雖然這對事情的好壞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卻不該這樣的,這就是凌虛臺修築的原因(用以觀山)。
就在它還沒有修建之前,陳太守杵著柺杖穿著布鞋在山下閒遊,見到山峰高出樹林之上,(山峰)重重疊疊的樣子正如有人在牆外行走而看見的那人髮髻的形狀一樣。(陳太守)說:「這必然有不同之處。」
(於是)派工匠在山前開鑿出一個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個高臺。(臺子)修到高出屋簷才停。這之後有人到了臺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臺的高度,而以為是山突然活動起伏冒出來的。
陳公說:這(臺)叫凌虛臺很合適。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下屬蘇軾,讓我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
4、《放鶴亭記 》:
(1)原文: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
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
」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2):內如簡介:這篇記有明顯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鶴與縱酒這兩種嗜好,君主可以因之敗亂亡國,隱士卻可以因之怡情全真。
作者想以此說明:南面為君不如隱居之樂。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鬥爭失敗後的消極情緒。正文共四段。
文章開頭,作者用直敘的方法。簡練的文筆,交待了山人遷居和建亭的原由,把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經過寫得一清二楚。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是何意境,先留一個「懸念」,然後從容著筆,再述其「異」。「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
」「四合」與「大環」,似實非實,似虛非虛;「隱然」,既狀其膝隴。又透出並非是絕對「合」與「環」的徽意。
5、《文與可畫侉篔簹谷偃竹記 》:
(1)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
「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
「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餘為徐州。與可以書遺餘曰:
「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複寫一詩,其略雲:「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
「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
「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餘因而實之,答其詩曰:
「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
「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⒀。
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2)內如簡介:全文分三段。第一段開頭不是直接就寫悼念之情或兩人的交往,而是從文與可的畫竹理論寫起,突兀不凡,生面別開,起首就給人以一種新鮮感。
文章說文與可認為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畫竹之前先要把握物件的整體形象和精神實質,做到融會於心,醞釀成熟,然後振筆直書,一氣呵成,才能生動傳神地把它再現出來。相反,如果臨時求其細微末節,機械地一節一節畫,一葉一葉描,就無法畫活竹子。
這實際是主張意在筆先,反對臨畫敷行;主張整體上的「神似」,反對枝節之間的「形似」。作者以贊同的口吻所表述和發揮的這個見解,十分精闢,不僅對整個文藝領域具有普追的指導意義,而且「胸有成竹」已成為人們處事的準則,和活在群眾筆底口頭的成語了。
上述行文生動流暢,如用「兔起鶻落」的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運筆的神速。下面作者接著敘說自己對這個文與可教給他的道理,雖然心裡明白,但實踐起來卻不能得心應手,原因就在於「不學之過」,並把此畫竹方法提到哲理的高度,「豈獨竹乎」,說明了這一點。
誰有搞笑的說說,,給我發幾個,,謝謝
有一天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最近總有人誇我聰明,我想了一個晚上都沒想通究竟是誰走漏了風聲。誰有搞笑的笑話給我發幾個唄,我現在很難受,先謝謝了 白羊座 5歲的白羊愛看 軍事天地 迷上了戰鬥飛機,情不自禁地高喊 看哪!將來我一定要有一輛!爸爸面對這種問題回答永遠是 只要我活著就不行。一天,白羊正跟小朋友...
請大家給我幾個好玩的手機網遊,請大家給我推薦幾個好玩的手機網遊。
我發現了這個遊戲,你看看。叫槍火遊俠,槍火遊俠以射擊元素為基礎,融合了英雄技能 具有單局成長 卡牌系統 的團隊策略競技遊戲。而且很多人在玩呢,男的女的玩都行,哈哈。我在玩,槍火遊俠,聽這名就喜歡,角色很多都像迪斯尼電影裡的 人物。遊戲共有輔助 突出 坦克 突進四大類別的英雄,並且還有圍城 推車等多種...
請女士,喜歡的人給我發的這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說她很實際,知道你喜歡她,但是,她認為你還不夠認真,只有嘴上的喜歡,沒有實際的表示,說白了,就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夠實際,只有口頭的愛意,沒有實際的表現,至少得送一份,不菲的小禮物,表達一下自己的愛慕之情吧。可能對你不滿意,有顧慮,用心瞭解原因,對症下藥。提升自己,讓他深知你的寶貴難得。如果喜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