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維普網
探傳統節日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
2樓:
中國傳統的歲時節日體系萌芽於先秦時期,成長於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定型於隋唐兩宋時期。先秦時期不僅形成了以春社、伏日、秋社、臘日為主的節日序列,為後世豐富節日文化奠定了一個框架,而且這一時期積累的包括二十四節氣和干支記日的歷法以及包括祖先崇拜、天地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也為後世創設繁富的節日民俗準備了大量的文化素材。
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節日習俗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新的社會經濟條件、穩定的歷法、道教和佛教的浸潤,是這一時期節日習俗欣欣向榮的生長點和營養素。這一時期的節日序列可以樑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為代表,主要包括正月一日元旦、正月七日人日、立春日、正月十五日、正月晦日、二月八日、春分日、社日、寒食、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四月十五日、五月五日、夏至節、六月伏日、七月七日夜、七月十五日、八月十四日、秋分、九月九日、十月朔日、冬至日、十二月八日、除夕等。
其中,除正月十五尚未成為燈節之外,還沒有把清明和中秋視為節日。
隋唐兩宋時期在節日民俗方面又有重大建樹,據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所述,當時的節日計有元旦、立春、人日、上元、正月晦、中和節、二社日、寒食、清明、上巳、佛誕日、端午、朝節、三伏節、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
九、小春、下元、冬至、臘日、交年節、歲除。這一序列基本上囊括了傳統社會的重要節日,元明清時期對這一體系沒有大的突破。但對傳統節日實現了重大調整,突出新年、清明、端午、中秋等四大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以適應民眾生活的需要。
重要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官方的假日,體現著官與民在節假日體系中的協調與統一。歷代在重要節日的放假或有不同,假期有10天、7天、3天、1天等安排,如唐朝給**放假,在中秋節是3天,在清明是4天;明朝的假日在冬至是3天,在元宵節是10天。
中國的節日體系是一種成熟的文明的縮影。它既是我們先輩長期不懈地探索自然規律的產物,包含著大量科學的天文、氣象和物候知識,也是中華文明的哲學思想、審美意識和道德倫理的集中體現。因為有這一比較科學的時間框架,才有中國的古典文明的繁榮;因為有繁榮的中國古典文明,這一節日體系的內容才異常豐富多彩。
中國傳統的節日體系既為社會提供時間容器,也是塑造社會的時間模具。它所依據的歷法主要是陰曆,同時兼用陽曆。陰曆依據月亮的弦、望、晦、朔確定月的週期,陽曆依據從地表觀測到的太陽的變化確定年的週期。
中國人經過許多代人的知識積累而在漢代完備起來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一個科學的陽曆年的週期。例如,春節、中秋節等與月的圓缺聯絡在一起,清明節、夏至(端陽節)、冬至等與太陽在迴歸線上的來往聯絡在一起。綜合太陽和月亮與人和自然的關係來確定節日的時間,能夠更好地體現人與天(自然)的關係。
中國人對月亮和月光的細膩感受發展為很獨到的文化創造,由此積累的文化對人類文明是一個巨大的貢獻。中國人民重視陰陽平衡、天人合
一、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欣賞柔美、重團圓的美學和倫理觀念,都蘊涵在中國獨特的節日體系之中。這些思想觀念對整個東亞都產生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然部分地活躍在韓國和日本社會。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1、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
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3、端午節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4、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5、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
傳統節日的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
1、春節即夏曆(農曆)新年 英文:chinese new year
意義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遊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意義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3、龍抬頭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意義龍抬頭日處在卯月的驚蟄、春分之間;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為生髮之大象,代表著生機茂發,「卯」是干支歷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
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
「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出現在文獻上將龍抬頭與節俗聯絡在一起是在元代後。
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意義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意義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中國傳統節日對聯,中國傳統節日的對聯?
喜看三春花千樹 笑飲豐年酒一杯 春節 萬家燈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元宵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端午 入酒菊香由我醉 向秋山色帶雲看 重陽 話中秋,年年歲歲慶團圓。迎佳節,神州處處笑聲濃。中秋 中國傳統節日的對聯?天心隨律轉 人事逐年新 啟一元復始 待四序更新 天開新...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 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 仲 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月夕 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習俗,所有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 年節 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 新歲 新禧 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 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過春節前,背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