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恆的王者
最初聽說《包法利夫人》是在我讀初中的時候,那時我們上歷史課,老師講到外國名著時曾特意提到了她,當然也就不會漏掉她的原創者法國著名作家格斯塔夫·福樓拜,在此我也就不對作者做過多的評價了。那時因為種種原因,我並沒有捧起此書,只是時隔多年,在異地的圖書館,我偶然發現了她,便是愛不釋手,本想是全部讀完之後才寫此讀後感,可擔心我此時此刻的想法不能儲存,稍縱即逝啊。
一直都覺得法國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家,而巴黎更是這樣的一個城市。讀過很多雨果的書,一本《巴黎聖母院》曾讓我沉醉於浪漫文學,為敲鐘人加西莫多的愛情而感動;而《悲慘世界》卻讓我陷入極度的恐懼中,卻也讓我明白每個國家都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或美好或可恥。也許我這樣的想法是不合適的吧,生活畢竟不同於**,**中的情節加入了作者太多的主觀因素,然而**畢竟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狀況,我想無論是浪漫主義文學還是現實主義文學在這一點上還是相通的吧,只是前者更加誇張化。
也許是讀慣了雨果的浪漫主義文學,剛開始讀《包法利夫人》確實很糾結,一方面我是很佩服愛瑪(包法利夫人)的,她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熱愛藝術,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糧食,而另一方面我對她的愛慕虛榮卻很是反感,她把文學作品投射到現實生活中,覺得自己是書中的女主人公,擁有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可現實太過殘酷,她的丈夫包法利並不是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他只是一個經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有德的醫生,他也不夠浪漫,不懂文學,不會詩歌,更不會彈鋼琴,後來更是大腹便便,我想這和愛瑪心中的白馬王子是相去甚遠的,因而當羅多爾夫不斷示愛時,她便真以為自己遇上了久違的愛情,便拋家棄子,像鳳凰涅槃般撲向愛情的火焰,然而最終只會導致灰飛煙滅……花心的羅多爾夫並沒有和她私奔,而是獨自坐上馬車離開了,留下愛瑪一人,尋死要活,而可憐的包法利還在為妻子憂心,整天想著怎樣才能讓妻子開心起來,愛瑪卻只沉醉於自己的內心世界,無視外界一切。我想她只能是一個悲劇吧。
記得高中語文老師曾講過,他說:「平平凡凡才是真。」那時對這話還不甚理解,我想每個女孩都曾有過幻想,心中都會住著一個白馬王子,都有過對愛情的期盼,可我們是人不是神,幻想是會破滅的,我們要活在當下。
生活中不乏包法利夫人,一句「我寧願在寶馬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多少折射出當今社會上愛慕虛榮之風,誠然,沒有面包是不能跳舞,然而我想跳舞是一種奢侈品吧,既然是一種奢侈,那就可要可不要。
雖然我不知包法利夫人的最後結局,但我想這樣的人即使有好的結局,又能好到**去?她太不會把現實和文學分開了,其實這也反映出她雖然閱讀了很多書,可這些知識並沒有真正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她只是在照葫蘆畫瓢,因而這給她帶來的只是深沉的災難。一直都在想我們要從書本上學到的究竟是什麼?
是像包法利夫人那樣學到表面的浮華?顯然不是的,我們要學的是作者的思想以及體會領悟書本上更深一層的含義,書會教會我們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世界,教我們如何更好的處理事情,這也就是「看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好朋友在談話」的真理。
包法利夫人的心是處於一種遊離狀態的,她嚮往更廣闊的天空,她希望過上像伯爵夫人那樣閒適的生活,時常上戲院的包廂看戲,一日三餐有人伺候,其實第二個條件她已經實現,可心就是漂浮著,不能沉下來,最後便只能腐敗了。
我不得不說《包法利夫人》是我讀過的書中最讓我矛盾的了,一方面被包法利的情愫感動著,另一方面又對愛瑪的行為感到悲哀,其次還有讓我欲罷不能的是作為醫生的包法利確醫不好妻子的心病,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兩個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吧,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對方,又或許只是月老綁錯了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