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哥倫布之後,西方又有無數個航海家出現,而中國在繼鄭和之後,為何沒出現

2021-05-05 18:48:46 字數 3720 閱讀 4442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航海活動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航海運動也給歐洲帶來巨大經濟利益。1.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哥倫布是奉西班牙王室之命前往印度尋找**的,由於船隊向西航行,所以先到了美洲,美洲的發現為西班牙帶來了大量金銀等貴重金屬,哥倫布也被任命為他所發現的海島的總督,巨大的利益吸引了人們冒險遠航。

2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新航路的開闢是因為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崛起,阻斷了歐亞之間的陸上**路線,剛起步的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需要尋找新的**路線。國家也會出錢大力支援航海家的航行,這是大量航海家湧現的根本原因,沒有國家力量的支援個人是沒能力遠航的。

相比之下,鄭和遠航除了給大明王朝帶來一些國際聲譽,彰顯了大明王朝的國力,沒有任何經濟利益。而且遠航耗費巨大,勞民傷財,所以明中期國力衰退後,國家再也沒有力量組織遠航了。而且由於明代中期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國人就更不可能出海航行了。

2樓:道

這是東西方的經濟政治基礎決定的。哥倫布是新航路開闢的時代。背景是

(1)十五世紀以後,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係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佔有金銀就佔有一切,**能為靈魂開闢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於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於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當時歐洲流傳很廣的一部書《馬可波羅行記》(馬可波羅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時代隨其父叔到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經商,元世祖時在中國朝廷做官,在中國住了十七年。

回國後,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戰,威尼斯戰敗,馬可波羅**下獄,在獄中他口述了在東方的見聞,由比薩作家羅斯蒂生記錄整理成書,廣為流傳),該書對印度、南洋和中國的財富作了誇張描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上層分子到東方尋金的熱情。

(2)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來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裡海、黑海到達小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後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後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興起後,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不久又佔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商路,對往來於地中海區域的歐洲各國商人橫徵暴斂,百般刁難,因此,運抵歐洲的商品,數量少且**高,而歐洲上層社會把亞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購買,這種**造成西歐的入超,大量**外流,於是西歐各國貴族、商人和資產階級急切的想繞過地中海東部,另外開闢一條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國,從亞洲直接獲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發現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十五世紀西歐出現了適於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羅盤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時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利用它來辯明地理方位,確定航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希臘的地圓學說在知識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羅倫薩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託斯堪內裡最為堅定,他從大地是球形這一假定出發,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並繪製了概略的世界地圖。

總之,十五世紀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世界各地航海經驗的積累,使歐洲的航海員敢於遠離海岸,到從未去過的大洋裡航行,從而導致新航路的開闢最終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當時西方航海家的湧現是必然的趨勢。

再看中國,首先看鄭和出航的目的,

1. 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2. 宣揚明朝國威,顯示中國的富強

這本身和西方的航海目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今後東西方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明清之際,出於對反叛勢力的戒備,**上國的自大心態,對西方勢力的戒備,以及小農經濟本身自給自足,不需對外**的特性,這讓航海成為了不必要的存在。所以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雖然有複製,但只是因為自己打太累而已,就是這些東西,各方面的對比整理絕對是自己的思維結果,望樓主採納,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明朝在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主要原因為:

1:鄭和最後一次回來以後,明成祖朱棣已經去世,沒有皇帝的直接支援,你幾乎很難再下西洋,因為當時造的都是大船,非常的耗費國力。

2:當時明帝國的財政已經是捉襟見肘,朱棣在世時,不僅拿下西洋,而且還北上攻打蒙古,打了很多年,很多次,老百姓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時間。

3:在朱棣去世後,他的兒子朱高熾繼位,此為皇帝算是位好好先生,就是從他繼位後開始,明朝實行的海禁,燒燬以前鄭和留下來的航海圖等珍貴資料。

想要知道的很具體,多看點明朝前期的書吧,電腦上幾句話也說的不是很清楚

4樓:雲貴成海

首先要看為什麼要航海。 鄭和為了找建文帝,之後沒有建文帝這種事件

歐洲為了錢 為了利益 所以一心去海外

我們的皇帝認為地大物博 有的是錢,加上閉關鎖國。就沒機會了 望採納

5樓:離天之殤

鄭和下西洋雖帶來了榮譽和財富,但出海費用相對於明朝仍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包袱,繼永樂後,明朝再也不復當年強盛,加之統治者實行海禁,明朝海上軍備日益廢弛,到明中期,倭寇更是盛行,江南沿海深受其害,為防止商人與倭寇勾結,海禁更加嚴厲。到了清朝則實行閉關鎖國,對海運更不受重視。其實在當時海運尤適宜商業發展,可以預見,如果開了海禁,商業首先會大受其益,但這與中國統治者歷來重農抑商的思想不符,統治者想到這點自然不會鼓勵除害而是要抑制出海了。

6樓:夕

西方航海是為了尋找財富!而我國地大物博,更本不用去航海(所以才會有閉關鎖國)!而鄭和去航海是為了瞭解周圍的國家!

7樓:優酷劇集

個人認為一是在此之後再沒有強大的國力來支撐,或者說是再沒有一個如此支援向海外探險的皇帝,當然這也有著很大的炫耀成分在裡面。

二是據坊間傳說鄭和下西洋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尋找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的朱允炆。所以在此之後的朝代裡再沒有承擔著這類似任務的航海家出現。

8樓:丶黑錦鯉

樓主!這個就和當時的東西方環境、東西方文化有很大關係了。首先說西方,①在當時的歐洲人心中都有個認知就是「東方遍地是**」(歐洲人的探索基本上都是和殺戮、掠奪一起進行的)。

②大環境下是當時歐洲安穩政治局勢基本穩定。各國貴族非常喜歡亞洲的絲綢和茶葉,陸地路上的通商道路是被奧斯曼帝國阻斷,並且奧斯曼帝國對歐洲各國是抱著敵視態度(宗教問題),再著當時奧斯曼帝國正值崛起的時期國力強盛不能靠戰爭打通商路。③航海技術非常成熟了澀,能夠提供讓他們實現遠洋航海的船隻。

④歐洲人富有冒險精神,當時的遠洋航行是私人活動,皇室提供一些支援。這就大大鼓勵了民眾去遠洋探險。 所以出現了很多航海家去探索未知的海洋。

再說到中國,①鄭和的出航是明朝皇帝的命令,說白了是執行任務。大家並沒有出去冒險的動力。②鄭和每次出航都是送很多的東西給那些國家,目的基本 就是炫富、立威。

③在鄭和第一次出航後沒有多久就有「倭寇」襲擾沿海。明朝就閉關鎖國了。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人的身影為何逐漸在海上消失?

9樓:connor好

公元15世紀明朝中葉,bai航海家鄭和授du命七下西洋zhi,表明那時中國有著比歐洲更dao強大的航海能回力。但這種航海答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和滿足統治者對異域奇珍物品的需求,進行的是一種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貢賜**,勞民傷財,損害國家利益,最終難以為繼。中國沒有把強大的國家力量轉化為發展的現實力量,由此失去了一次重大機遇。

「西方一哥倫布之後,無數繼起之哥倫布,中國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之後中國閉關鎖國(明朝前期也實行海禁政策),做著「**上國」的美夢。

而西方各國在哥倫布和麥哲倫「地理大發現」後迅速向全球擴張,隨後歐洲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活躍時期,歐洲緊抓此次機遇,第一次領先於東方。

繼什麼什麼之後英語怎麼說,在什麼什麼中間的英語怎麼說?

after.例如 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之後傑出的科學家。albert einstein is a great scientist after newton.繼.之後 after.following.舉例 繼這幾部大獲成功的作品之後,斯皮爾伯格接著又拍了 大白鯊 和 侏羅紀公園 的續集。after the...

繼饒裡蒂之後誰為義大利首相

1915年5月23日,薩蘭德拉繼饒裡蒂為義大利首相。依照墨索里尼等人的意旨,對德 奧正式宣戰。第二天,墨索里尼發表社論說 從今天起,義大利人民要從軍了 從今日起,義大利境內沒有黨派的成見,只有整個的民族。刀槍相接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句話要說,就是 義大利萬歲 我們現在方才知道,祖國的生存是與人民的幸福...

形容「繼續努力」的詩句有哪些,成功之後依然要繼續努力的詩句有哪些?

今日歌 明代 文嘉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長歌行 兩漢 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