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在沒有應用鐘錶以前,曾經用一種古老的太陰鍾-曰晷來計時刻。曰晷是利用太陽東昇西落的運動,使地面體的影子隨著太陽而變化的規律製成的簡單計時儀器。
曰晷由兩部分組成:一千是用金屬條製成的"晷針",另一個是刻有時刻線的盤面-晷盤或晷面。晷針由晷面**部分穿出,多與晷面垂直。
在陽光下,晷針的影子沿盤面移動,指向不同的時刻線,就像現在時鐘上移動的時針.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方移動。
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下天)時,針影位於正北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曰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按晷面的不同放置,日晷可以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曰晷、立晷、斜晷等。最常見的是赤道日晷和地平曰晷。赤道曰晷的晷面平行於赤道面,也就是說,使晷針指向北天極(即與地球的自轉軸平行)。
晷盤是一個圓盤,它的上、下兩面都刻存子、醜、寅、卯等十二個時辰。由於太陽週日升落路線孛晷面平行,晷針日影在晷面上均勻移動,所以這些刻度是均勻劃分的。每年春分以後,太陽在天赤道以北周日升落,所以要看盤上的影;秋分以後太陽到天赤道以南,需看盤下面的影。
地蘋日晷的晷面水平放置,晷年垂直或傾斜於晷面。晷面上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鍾是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逐漸精確化的.最古老的計時儀器是土圭、圭表和日晷,其原理是通過太陽的投影和方位計時,一般通稱太陽鍾,也稱日冕 日晷又稱晷儀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歷史的長河中,天文學和計時學是相伴發展的,可以說有了天文學,也就有了計時學,計時儀器和天文儀器一樣,是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逐漸精確化的。最古老的計時儀器是土圭、圭表和日晷,其原理是通過太陽的投影和方位計時,一般通稱太陽鍾,也稱日冕 日晷又稱晷儀
4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太陽就不是晚上了啊
夏天6-7點天沒黑月亮會出現
兩個都能同時看見
太陽鍾(日晷)的資料.
5樓:月似當時
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
因此,所謂日晷,就是白天通過測日影定時間的儀器。日晷計時的原理是這樣。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變,因為我們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
從原理上來說,根據影子的長度或方向都可以計時,但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計時。由於日晷必須依賴日照,不能用於陰天和黑夜。
因此,單用日晷來計時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種類的計時器,如水鍾,來與之相配。
擴充套件資料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
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6樓:時空使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人類使用日晷的歷史非常遙遠,古巴比倫在遠古時期的2023年前就開始使用了,中國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當然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陽光的時候不能用,比方陰天和晚上。
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
7樓:20001106黑黑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sundial]∶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8樓:
概述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並劃分時刻。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9樓:w王海萍
超級棒很好,1萬個贊。
10樓:匿名使用者
恢復身體和湯川光久不放過 v 等待
太陽一刻鐘太陽雖離我們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密切這句話是什麼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密切。這句話在課文中是一個轉折句。如果它寫在文章的開頭,那麼起的是點明主題的作用。如果它寫在文章的中間,是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如果它寫在文章的末尾,那麼是一個總結全文的作用。太陽一刻鐘,太陽雖離我們很遠,但是他和我們的關係很密切,這句話在文中是主要思想作用。這是...
地球繞太陽轉動多少千米,一秒鐘內地球繞太陽轉動多少千米,從太陽接收多少能量?
地球繞太陽轉動9.5千米。地球近日點為14710km,遠日點為15210km,軌道是一個基本近似於園的橢圓,其平均半徑約為1.5億km,按圓周長公式計算 c 2 3.14 1.5 9.42 km 也就是公轉一週大約是9.5億公里。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數,精確的應該按橢圓計算,更精確的還要考慮其它行星對...
你是下午三點鐘的太陽是什麼意思,下午三點鐘是什麼含義??
讀者上有一篇文章 韓國影片 海雲臺 裡有這樣的一個經典笑話,富家女希美對救生員炯植說 你就像下午三點鐘的太陽,想做點什麼,可是時間總是不夠,而不做什麼,就會覺得時間漫長。1.下午三點的太陽還算毒辣.可能是說你心腸毒辣.2.下午三點的太陽其實也快到黃昏了.可能是說你已經沒什麼用了.馬上就要日落西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