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穆子澈想我
1、翻譯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閒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
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
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裡有嚮往的好境界,夢裡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
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遊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於是命令僕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後)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
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窪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麼能夠隱藏。青山縈迴,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後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遊而不知它的盡期。
(於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不知太陽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麼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然後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遊賞過,真正的遊賞是從這裡開始的。
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遊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2、原文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3、作者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
4、詞句註釋
1) 僇人: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故自稱僇人。僇,通「戮」,恥辱。
2)是州:這個州,指永州。
3)恆:常常。
4)惴慄:恐懼不安。惴,恐懼。慄,發抖。此意為害怕政敵落井下石。
5)其:如果,連詞。
6) 隟:指空閒時間。
7)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緩行的樣子。
8)漫漫而遊:無拘無束地遊。漫漫,不受拘束的樣子。
9) 日:每日,時間名詞作狀語。
10) 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類的人,指愛好遊覽的人。
11)窮:走到盡頭。
12) 回溪:曲折溪流。
13) 幽泉:深僻的泉水。
14) 無遠不到: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
15) 披草:分開草。披,用手分開。
16) 傾壺:倒盡壺裡的酒。傾,倒出來。
17) 更相:互相。
18)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心裡有嚮往的好境界,夢裡也就有相同的樂趣。所極,所向往的境界。極,至,嚮往。
19) 覺:睡醒。
20) 以為:認為。
21) 異態:奇特的形狀。
22) 未始:未曾。
23) 怪特:奇異特別。
24)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25) 法華:指法華寺,在原零陵縣城東山之上。
一、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
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二、賞析
此文記敘了作者發現和宴遊西山的經過,描寫了西山的怪特,抒發了對懷才不遇憤懣和現實醜惡的無奈之情。這篇遊記語言清麗,結構完整,景和情完全融為一體,寫景重在寫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三、文言資訊
(一)通假字
1、自餘為僇人(通「戮」,引申為有罪)
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
(二)古今異義
1、漫漫而遊(古義:沒有目的;今義:(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2、無遠不到(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古義:凡是、這(個);今義: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
4、故為之文以志 (古義:記;今義:志氣、志向。)
5、是歲元和四年也 ( 古義: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
(三)一詞多義
1、窮窮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
而不知其所窮(名詞,盡頭)
2、夢夢臥而夢(動詞,做夢)
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
3、始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
始指異之(副詞,才)
遊於是乎始(動詞,開始)
四、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豔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鑑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
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現存柳宗元詩,絕大部分是貶官永州以後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
他的敘事詩文筆質樸,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後的自覺三個階段。
他在長安應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係,並極力稱讚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2樓:西伯利亞的狼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讀書之餘,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悠。與同伴爬高山、鑽深林,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
無論多遠,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臥,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很快就進入夢鄉。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遊覽了。
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現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窪,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
看似尺寸之間,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脫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都是這樣。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
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是盡頭了。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
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遊覽,真正的遊覽從現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3樓: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讀書之餘,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悠。與同伴爬高山、鑽深林,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
無論多遠,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臥,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很快就進入夢鄉。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遊覽了。
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現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窪,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
看似尺寸之間,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脫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都是這樣。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
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是盡頭了。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
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遊覽,真正的遊覽從現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為什麼把西山之遊當作自己真正遊
柳宗元在這篇遊記中,先說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以為凡是好山好水,自己都看過了。這是第一種心態。但是無意中發現了西山之後,仔細描述了西山景象,發了一個感嘆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才知道,我過去遊覽的那些山水,跟西山比起來,就像沒有遊覽啊。頗有點黃山歸來不看嶽 此花開...
始得西山宴遊記作者西山之遊後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所謂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就是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在西山之 專前,作者由於貶官等屬等遭遇,常常有一種抑鬱 驚慮的心情。而西山之行,讓作者忘機了這些在現實中的瑣碎事物,領悟到自然中的大道,達到了一種超然入聖的境界。心胸陡然開闊,俗事已無須掛心,即便有種種不順利之事,也能怡然自得。對自然景物的藝...
《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
1 通假字 1 自餘為僇人 通 戮 刑辱 2 夢亦同趣 通 趨 往,赴 2 詞類活用 1 日與其徒上高山 名詞作狀語,每天 2 窮回溪 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3 臥而夢 名詞作動詞,做夢 4 始指異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 為異 5 窮山之高而止 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 形容詞用作名詞,最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