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隨風而逝的永恆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常常佔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不把這種事對外說。
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次會集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不得志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三次作戰,三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並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知道我不拘泥於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羞恥。
生我的是父母,但瞭解我的卻是鮑叔啊!」 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
所以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在齊國執政任相,使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流通貨物,積聚財帛,富國強兵,辦事能夠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說:「倉庫充實了,人才知道禮儀節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榮譽和恥辱。
君主如能帶頭遵守法度,那麼,父母兄弟妻子之間便會親密無間。禮義廉恥得不到伸張,國家就要滅亡。國家頒佈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樣暢通無阻,是因為它能順應民心。
」因為道理淺顯,容易實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提供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拋棄它。 管仲為政,善於轉禍為福,把失敗變為成功。
重視控制物價,謹慎地處理財政。桓公實際上是由於怨恨少姬,南下襲擊蔡國,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責備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包茅。桓公實際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命令燕國恢復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與魯國會盟,後來又想違背同曹沫的盟約,但管仲藉助這個盟約使桓公建立了信義,因此諸侯都來歸附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就是索取的道理,這是治理國政的法寶。」
史記(蘇教版) 《管仲列傳》全文翻譯
《管仲列傳》 譯文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是《史記.管晏列傳》的全譯,自己根據需要選摘:
3樓:天下小弟
你開啟就是
你要 的譯文
《管仲列傳》全文和註釋
4樓:匿名使用者
《管仲列傳》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翻譯:管仲說:「我當初不得志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
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
生我的是父母,但瞭解我的卻是鮑叔啊!」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
所以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註釋:嘗:曾經。
賈:做買賣。
與:給。
以:認為。
5樓:逗比逗無悔
原文: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與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
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
「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譯文: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生活貧困,常常佔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不把這種事對外說。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會集諸侯,統一天下,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不得志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
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並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知道我不拘泥於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羞恥。生我的是父母,但瞭解我的卻是鮑叔啊!」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
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在齊國執政任相,使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發展**,積聚財帛,富國強兵,辦事能夠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說:「倉庫充實了,人才知道禮儀節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榮譽和恥辱。
居於上位者遵循禮法行事,則六親自然和睦而關係穩固。
禮義廉恥得不到伸張,國家就要滅亡。國家頒佈的政令像流水起於高山流入平原一樣自然暢通,是因為它能順適民情。」因為道理淺顯,容易實行。
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提供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拋棄它。
管仲治理政事,善於轉禍為福,把失敗變為成功。重視經濟的發展,慎重地進行比較。桓公實際上是由於怨恨少姬,南下襲擊蔡國,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責備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包茅。
桓公實際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命令燕國恢復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與魯國會盟,後來又想違背同曹沫的盟約,但管仲藉助這個盟約使桓公建立了信義,因此諸侯都來歸附齊國。所以說:
「知道用先給予的方法來取得自己想要的,這是為政的法寶。」
太史公說: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看不起他,莫非是認為周朝的統治已經衰微,桓公既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稱王,卻輔佐他稱霸嗎?《孝經》說:
「鼓勵並順從好的,糾正並制止不好的,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親」。這大概說的是管仲吧?
註釋:①嘗:曾經。
②賈:做買賣。
③與:給。
④以:認為。
⑤時:時機。
⑥仕:做官。
⑦走:逃跑。
⑧召忽:人名。輔助公子糾,夠兵敗而死。
⑨幽囚:關在深牢中。
⑩知:瞭解。
⑪遊:交往
擴充套件資料
管仲在齊國執掌政事,齊桓公因此成就霸業,多次會集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他善於「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內政,外交皆名垂千古。
他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管仲的財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歸高臺,又有反坫,但齊國人並不認為他奢侈。管仲死後,齊國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規,常比各國諸侯都強大。
屈原列傳節選原文及翻譯,《屈原列傳》原文及翻譯
屈原列傳 原文及翻譯 屈原列傳 原文如下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 王使屈平為令,眾...
翻譯《宋書 郭原平傳》全文,《宋書 朱修之列傳》全文翻譯
zheng guo wants to harm the qin,drains into qin fuqiang.the original meaning is ugly,bad work longer.dimensional bian also so,jun source shortage in p...
蘇秦列傳翻譯,求《史記 蘇秦列傳》的原文和譯文,有沒有註釋沒關係。
譯文 蘇秦 十次上書遊說秦下都不成功。現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兩 也用光了。資用匱乏,不得已離開秦國回家。他 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挑著書囊,體態憔悴,面容黑黃,帶有慚愧的樣子。回到家裡,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 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