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那禪定有什麼區別

2021-05-20 20:56:57 字數 4911 閱讀 9415

1樓:霧都年輕人

禪那是梵語音譯,又叫做「禪」。禪定是梵語意譯。所以禪那與禪定,其實是一個意思。

禪那就是禪定。但是禪定,常常分開解釋,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禪就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比如四禪八定的境界,開悟明心的境界,佛的境界,這些都是禪。

定則是達到禪的境界的手段。

比如非想非非想處定,就是一種定,這種定能讓我們達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禪的境界)。禪是色界的心境,所以色界稱為四禪天,定是心統一境,在欲界也可有之,到了無色界的四無色定有之,出了三界的出世間定,仍然有之。所以,禪的範圍小,定的範圍大,禪也是定的一種。

若從其意義上來說,一個修行人,能攝受散亂心專注一境,即是所謂「定」;攝心繫念一種法門,能出生種種三昧,即是「思維修」;依於禪定能出生種種功德,即所謂「功德叢林」。

總括起來說,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它的目的是淨化心理、鍛鍊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來,禪定是修菩薩行所必經過程的手段;禪味不可著,死水不藏龍,正是糾正認手段為目的的錯誤。

擴充套件資料:

禪定的方法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禪定訓練技巧,同時也是催眠技巧,用來做自我催眠練習,效果良好。

1.盤腿而坐,身體正直,眼睛微閉,下顎額微收,兩掌相疊,掌心向上,置於腹部下方,全身放鬆,心平氣和,無思無念。

2.呼吸自然,開始數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處,當空氣流出鼻腔時在心理默數,即每次呼氣的時候(也可以吸氣時數),就數一個數字,同時暗示自己更放鬆,數數規則:從1數到10。

3.當發現數錯了的時候,就表示你己經愰忽了,沒有關係,再回頭從1開始往上數。

4.注意整個練習的過程,保持身心同時放鬆,心情平靜。當心理浮躁,雜念很多的時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氣的時候,加重呼氣。持續一段時間,待心平氣和時,再讓呼吸隨其自然。

禪那通常依禪支(jhànaïga)分為四種,即:

1. 初禪(pañhamajhàna),有五個禪支:尋、伺、喜、樂和一境性;

2. 第二禪(dutiyajhàna), 有三個禪支:喜、樂和一境性;

3. 第三禪(tatiyajhàna),有兩個禪支:樂和一境性;

4. 第四禪(catutthajhàna),有兩個禪支:舍和一境性。

2樓:匿名使用者

歷來很多人認為禪就是定,禪定是一回事。但個人的看法是,實際上在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並中國化的這一千多年裡,禪定這一概念有微妙的變化,因為沒有從根源上搞明白,這就導致我國信眾對佛教本質修行方法的迷失。這裡,我想從迷失的現象入手,通過對比來闡述佛教禪定的內涵。

這種迷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把禪定等同於「止」(心一境性)。

實際上,禪定狀態主要分為兩種:止(奢摩他、或稱「止禪」)和觀(毘缽舍那、或稱「觀禪」)。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但都屬於禪定。

佛教解脫和出世間智慧的獲得,從根本上是依靠「觀禪」,而非「止禪」。具體在禪修途徑上則分為三種:

一、先修止,後修觀。--這種途徑是以止作為觀的前方便,目的是消除粗重煩惱和障礙,加強心力。--這就是所謂「漸教」法門的修行方法。

二、止觀雙修。--在禪修中,會在止觀兩種狀態間切換。

三、純修觀禪、不修止禪。--這是幾乎所有「頓悟」法門的修行方法,如中國禪宗和泰國動中禪等。

2、把止禪等同於佛教禪定。

實際上,禪定中的「止禪」,是通於佛法和外道(如印度的瑜伽、中國的道教等)禪修方法的。只有「觀禪」才是具有佛法本質的修證途徑,修「止」的目的是為「觀」服務。這種迷失的後果就是很多信眾眾生修的所謂禪定都是止禪,是世間定,只能引發福德資糧;而不是觀,等同於沒有修解脫的出世間法。

3、把「觀」等同於「慧」。

有一種看法認為戒定慧三學中的「定」就是止,而觀就是慧,把定力等同於修止的效果。實際上,慧指的是止觀的一種成果,而不是止觀的修行方法。而且出出世間慧(內觀智慧),是依靠觀禪獲得的,而非止禪,而且觀禪也會獲得定力,此即楞伽大定。

所以不存在「止-->慧」這樣一個邏輯,而應該是「止觀-->慧」。

4、把禪定修練等同於靜坐。

如果說,修「止禪」的主要方法是靜坐(配合一定的心法)。那麼「觀禪」的主要修法則恰恰相反,觀禪的入手處是四念處,四念處的修行不限於形式的、身體外在的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等形式。四念處的要義就是隨時保持對身、受、心、法等身心狀態的客觀覺知、覺照,而不是加意念去做任何控制,也不是使心專注於一個目標,這與止禪剛好相反--止禪要求心專注於一個目標或境界(心一境性)。

如果辨不清上面幾種迷失,你就無法讀懂《六祖壇經》,也就不明白禪宗的「禪」指的是什麼。

比如,《六祖壇經》有如下一些名言:

「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指五祖當時徒眾修的所謂禪定都是止禪,是世間定,只能引發福德資糧;而不是觀禪,不能解脫,當然不能繼承禪宗衣缽。

「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此處禪定指社會信眾將「止禪」等同於禪定。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 -- 此處點出,禪宗的禪實際上指得是「觀」、不拘形式,而不是為修「止」而靜坐。

「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 有入定、出定是止禪的修法,而依四念處起修的觀禪是隨時保持覺知、覺照,是沒有出入的。這種定力和止禪的定力區別可以用個形象的比喻,止禪的定力好像是冬天河水凍結成冰;而觀禪的定力好像是接近零度的海水,但不結冰。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汙名。」

--為什麼「應物任隨形」?因為觀禪不拘形式而保持覺照。為什麼守住非真精?因為「心一境性」的止禪不是佛法要修的那個根本~真精--內觀智慧。

3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時期的《定慧之路》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師兄證得禪定……

4樓:匿名使用者

圓覺經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見性),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無明開始消除,本覺開始明朗),不依諸礙(斷六根六塵),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圓覺經中,對禪那的形容比較複雜,與一般的禪定止觀,有所不同。

慧能說「唯論見性,不論依止禪定」,然這種說法,與佛經是相違的。

(若不入定,你想貪什麼?誹謗禪定,是最愚蠢的行為)

善男子,禪定即戒,慈、悲、喜、舍,遠離諸結,修集善法,是名禪定。

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集。

善男子,【若離三昧(禪定),欲得世法、出世菩提,無有是處】!!!!

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

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莊嚴】也。

受身心樂,名為三昧;不增不減,名等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名三昧。

善男子,若修習定,則得如是正知正見,

以是義故,我經中說,若有比丘修習定者,能見五陰生滅之相。

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間之事,尚不能了,況於出世?

若無定者,平處顛墜,心緣異法,口宣異言,耳聞異語,

心解異義,欲造異字,手書異文,欲行異路,身涉異徑。

若有修習三昧定者,則大利益,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圓覺經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涅槃經:

複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定),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

以首楞嚴三昧(定)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淨,

一切眾生,悉有首楞嚴三昧,以不修行(此定)故,不得見,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

一者首楞嚴三昧,二者般若波羅蜜,三者金剛三昧,四者師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隨其所作處處得名,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種種名,如禪名:四禪,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覺名:定覺,正名:正定,

八大人覺,名為定覺,首楞嚴定,亦復如是,

十住菩薩,雖見一乘,不知如來,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薩,雖見佛性,而不明瞭,

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畢竟,嚴者名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

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為佛性】。

涅槃經言,證得首楞嚴定,才是真正的佛果與見性,

慧能以「聞見佛性」,來誹謗[首楞嚴定]的"眼見佛性",是為增上慢。

首楞嚴定,到底是什麼境界呢?

根據楞嚴經,斷六根以後,起大神通如觀世音,才能算是首楞嚴定。

我於此間婆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云何菩薩,修習五事,所謂五定。

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樂定,四者無樂定,五者首楞嚴定。

修習如是五種定心,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勤心修習。

禪定和動禪哪個難

5樓:汲懷夢

樓下講的你不一定能懂 我簡單的翻譯一下告訴你 何為道?清靜無為 認識本心,定極為火,傳統的丹道,生命能量為藥,而為金丹。

何為佛?明心見性,認識本心,定中求佛。

佛和道的區別在於 佛超脫生死,不定在於一世成佛。而道更多在於追求一世成道。這是一個對於天道理解的不同。

花就是花,今年花謝,來世再開。這是佛,因果自由因果了。

守歲花開,季季不同,今年的花謝了,來年再開,還是當年的花麼?這是道。

怎樣去理解,在於你自己。但是對於禪對於定的定義 其實都是一樣的。明心見性,都是相同的。

最後再來回答你的問題,禪定和動禪哪個難?借用心經裡的一句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佛性本心是不動搖的,他就在那裡。

禪定就沒有動了麼?你的般若智慧思考動的比誰都多。動禪就沒有定了麼?

保守本心何處不是定?

6樓:匿名使用者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見自性名禪。不見性,名坐。

數學中否命題與命題的否定有什麼區別

一個命題與它的否定形式是完全對立的。兩者之間有且只有一個成立。數學中常用到反證法,要證明一個命題,只需要證明它的否定形式不成立就可以了。怎樣得到一個命題的否定形式?如果你學了數理邏輯就好理解了,現在只能這樣理解 原命題 所有自然數的平方都是正數 原命題的標準形式 任意x,若x是自然數,則x 是正數 ...

保險受益人的法定和指定有什麼區別

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指定受益人,就會預設為法定 如果指定受益人,需要經過被保險人同意,且國內的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只允許指定父母 配偶 子女為受益人。問題又來了,既然指定也只是父母,配偶和子女,那和法定也沒什麼差了啊?事實是,差別可大了!舉個栗子吧 小a給自己買了一份100萬額度的身故保單,不幸身故後,...

淡定是什麼意思,淡然和淡定有什麼區別

就是平淡 鎮定的意思。對於容易引起心潮起伏的某件事,看得開,想得通,不引起情緒激動,就稱為淡定,幽默的說法,是 蛋定 淡然和淡定有什麼區別?淡然和淡定在應用範圍 應用物件 使用頻率這三個方面上有區別。1 應用範圍不同 淡然指的是心態上,漫不經心 毫不在意。淡定指的是情緒上,比較冷靜,沉著 鎮定,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