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暮雲牧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到晉代都是。
南北朝時期比較混亂,有個別王朝,如:東晉、宋、樑等等依舊沿用。北方的燕、趙、秦、齊等等早已廢除。
2樓:綠色中國健康行
好像唐朝以前都那麼稱吧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古代使用的「諾」和「是」分別屬於哪些朝代?
4樓:才高n鬥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到晉代都是。
南北朝時期比較混亂,有個別王朝,如:東晉、宋、樑等等依舊沿用。北方的燕、趙、秦、齊等等早已廢除。
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全部改為「是」。五代十國和宋也用「是」,(遼國、金國、西夏不明)。
元朝統一前不明,統一後也用「是」。
明代也用「是」。
清代前期用「嗻」但晚清時期要求就不很嚴格,也有用「是」的。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意思。
「諾」和「嗻」的區別哪個朝代開始用諾,哪個朝代用
5樓:匿名使用者
諾:秦漢朝時期人與人之間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時「唯」與「諾」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
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
嗻:舊時僕役對主人或賓客的應諾聲,表示「是」之意。
注意:嗻和喳不是一回事。雖然發音都是「zhe」。「喳」是滿語詞彙,清代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
"諾"是哪一朝代人說的
6樓:曉龍修理
從秦朝到晉代。
諾拼音:nuò,注音:ㄋㄨㄛˋ,部首:訁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0畫
五筆:yadk,倉頡:ivtkr,鄭碼:
segj,四角:34764結構:左右,電碼:
6179,區位:3721,統一碼:8bfa筆順:
丶フ一丨丨一ノ丨フ一
釋義:1、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
2、答應,允許:諾言。許諾。承諾。一諾千金。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允諾[yǔn nuò]
應許。2、夙諾[sù nuò]
以前的諾言。也作宿諾。
3、應諾[yìng nuò]
答應;應承。
4、許諾[xǔ nuò]
答應;應承。
5、踐諾[jiàn nuò]
履行自己的諾言。
7樓:匿名使用者
下屬應允主上的回答即為「諾」。主要是前秦、秦、漢使用。
《詩·魯頌·閟宮》「莫敢不諾。」
《戰國策·趙策》——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戰國策·齊策》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魏晉沿襲漢代禮制,也使用「諾」,至北朝,由於民族原因漸被淘汰。隋以後,改為「是」。
8樓:玫瑰親親艾
基本字義
1. 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
2. 答應,允許:~言。許~。承~。一~千金。
詳細字義
〈副〉1. (形聲。從言,若聲。本義:表示)2. 同本義(一般用於上對下、尊對卑或平輩之間,卑對尊用「謹諾」 [yes])
諾,應也。——《說文》。按,應詞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
莫敢不諾。——《詩·魯頌·閟宮》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戰國策·齊策》
3. 又如:諾諾(連聲應諾);諾唯(應諾);諾許(許諾;應允)4. 古時批字於公文之尾,表示許可叫「諾」,猶今簽字 [put 「okay」on a document]
是誰畫諾誰傳詔,一紙明貽萬國羞!——清· 黃遵憲《述聞》
9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看了《美人心計》了?我也是正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呢!
10樓:沭水瀟瀟
晉朝以前就是如此回上話~~
古代「諾」和「是」都是哪些朝代的?
11樓:才高n鬥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到晉代都是。
南北朝時期比較混亂,有個別王朝,如:東晉、宋、樑等等依舊沿用。北方的燕、趙、秦、齊等等早已廢除。
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全部改為「是」。五代十國和宋也用「是」,(遼國、金國、西夏不明)。
元朝統一前不明,統一後也用「是」。
明代也用「是」。
清代前期用「嗻」但晚清時期要求就不很嚴格,也有用「是」的。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意思。
12樓:清秀動情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裡,表示「是、遵命」的意思。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詞。
13樓:
「諾」,從秦朝到晉代。
14樓:♂d伯爵
「諾」是秦漢時期的
「是」很有可能是現代電視劇中把臺詞變作白話來表達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諾」主要在中國古代的什麼朝代和年間使用?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朝來
時期人與人之間源
答應的聲音bai,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du時「zhi唯」與「諾」dao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
「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禮記》卷二(曲禮上)有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緩應曰諾,疾應曰唯。」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諾,上級對下級特殊情況為表敬意可用唯,諾是比較隨意的應答甚至是不耐煩,諾的用法中對上下規定沒有唯嚴格,下級對上級有時也可答。
但唯多用於下級對上級,諾多用於下級對上級或平輩之間,具體情況視語境而定。
17樓:匿名使用者
諾並不是下級對上級在表示贊可時使用的流行辭令.
而是表示一個人被另一個人的觀點深深打動時,對那個人的肯定,還帶有欽佩之意.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時代。
古代漢語就是這樣說的,就是「是」的意思。這在史書上有記載,既是文言也是口語。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最注重文明禮儀
宮人說諾是什麼朝代
20樓:匿名使用者
"諾"是春秋戰國時用,表示「是、遵命」的意思。秦朝時,秦國用「呵」,表示「是、明白、知道了」的意思。唐宋時用「遵命」。
除了漢朝以外,其他朝代都用 「遵命」多一點,包括清朝,清朝裡,滿族說「嗻(zhe一聲)」,漢族說「遵命」。
2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
"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見面時的禮儀是什麼?
22樓:有種慵懶叫
1、揖:拱手行禮,是為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
揖讓之禮分為三種:一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2、長揖: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3、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4、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這兒的「拜」就是焦仲卿對母親行的這種禮節。後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
5、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
6、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之隆重。
7、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
8、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跪而頭觸地作較長時間停留為稽首。
「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
拱手禮與其相似的禮儀稱作揖,是中國古代開始的,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行拱手禮時則正好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以右為尊。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的,兵馬俑是哪一個朝代的
兵馬俑是秦朝的,是秦始皇殉葬品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
蘇軾和杜牧分別是哪一朝代的詩人,杜牧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 人。蘇洵子。嘉祐二年 1057 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 1069 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 今山東諸城 移知徐州。元豐二年 1079 ...
樁子是哪朝代的,樁子是哪一個朝代的?
莊子吧。是戰國中期人,是楚國的後裔,後來遷居宋國 樁子哪個朝代都有,但都有進步。過去是木樁,現在可能是鐵的或水泥的。中國朝代中,朝代時間最長的5個是哪幾個?是 周朝 商朝 夏朝 漢朝 宋朝等。1 周朝 周朝 前1046年 前256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