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講的是誰的故事

2021-05-02 08:43:00 字數 6160 閱讀 4104

1樓:杜桖珍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

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

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視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

」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後,便和班超言歸於好。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比喻不冒危險,就難以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難以取得真知。

【典故】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

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

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視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

」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後,便和班超言歸於好。

形容「文學」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文學的成語

3樓:吾乃至尊殺機

沒有形容文學的成語,只有關於文學的成語:

白雪陽春    指戰國時代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詩歌和其他的文學藝術

才華橫溢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輝光日新    指一個人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日有長進

洛陽才子    本指西漢賈誼。泛指有文學才華的人

殘膏剩馥    殘:剩餘;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傳神阿堵    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

呼之欲出    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慧業文人    指有文學天才並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擊碎唾壺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讚賞。

口口相傳    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妙手偶得    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柳絮才高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多指女子。

下里巴人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陽春白雪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階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別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後泛指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才過屈宋    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

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唾壺擊碎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讚賞。

握瑜懷玉    瑜:美玉。懷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學才能。

一代文宗    宗:宗師。一個時代為眾人所宗仰的文學家。亦作「當世辭宗」、「一代宗匠」、「一代辭宗」。

躍然紙上    躍然:跳躍。活躍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林,**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 【解釋】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示例】你們年輕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後,

一言堂    【出處】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象。」 【解釋】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

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示例】【故事】

傳神寫照    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4樓:封封封封你麻痺

陽春白雪

別有滋味

才過屈宋

才華橫溢

殘膏剩馥

餘膏剩馥

出神入化

傳神阿堵

呼之欲出

輝光日新

慧業才人

慧業文人

擊碎唾壺

唾壺擊碎

柳絮才高

洛陽才子

妙手偶得

握瑜懷玉

下里巴人

一代文宗

躍然紙上

文學成語

5樓:佳

顛沛流離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5.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6.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1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26、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有關文學的成語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如春華 文似其人 下筆成文 咬文嚼字 一代文宗奇文共賞 文不對題 文場筆苑 文采炳煥 文房四寶巧思成文 雕文織彩 氾濫博文 表面文章 粗通文墨耍筆桿子 玩弄詞藻 舞文弄墨 調墨弄筆 舞詞弄札舞弄文墨 下筆有神 下筆如神 質木無文 字順文從

7樓:老熊泰迪

你。。。是石小五(2)的吧

8樓:飄雪遮陽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的能力是文學的基本能力。

由於永無止境的精神欲求和創造衝動,人類今天已經擁有一個極為龐大豐富、燦爛輝煌的第二世界——精神世界。

上帝創造第一世界,而人類創造第二世界。

這不是一個事實的世界,而是一個無限可能的空白世界,創造什麼並不是必然的,而是自由的。

我們眼前的世界,既不是造物主所給予的高山河流、村莊田野,也不是喧囂的人世,而只是一片白色的虛空,是「無」。

我們要讓這白色的虛空生長出物象與故事,這些物象與故事實際上是生長在我們無邊的心野上。

精神世界的惟一缺憾就是它與我們的物質世界無法交匯。我們的雙足無法踏入,但我們的靈魂卻可完全融入其間。它無法被驗證,但我們卻又堅信不疑。

無中生有就是編織和撒謊。

勞倫斯說:「藝術家是個說謊的該死的傢伙,但是他的藝術會把他那個時代的真相告訴你。」

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裡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背後果然跟一隻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後並沒有狼——那才是文學。

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誇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稜鏡,這就是文學的藝術手段。

藝術的魔力在於孩子有意捏造出來的那隻狼身上,也就是他對狼的幻覺;於是他的惡作劇就構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

顧弄玄虛

作家博爾赫斯的視角永遠是出人預料的,他一生中從未選擇過大眾的視角。

當人們擠向一處去看同一景觀時,他總是閃在一個冷僻的無人問津的角度,用那雙視力單薄的眼睛去凝視另樣的特別的景觀。

這個後來雙目失明的老者,他坐在那把椅子上所進行的是玄想,玄想的結果不再是我們這些俗人眼中的一切物象。

博爾赫斯的作品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

另一個寫成年童話的作家卡爾維諾,他每寫一部作品都要處心積慮地搞些名堂,這些名堂完全出乎人的預料,並且意味深長。

他把我們帶入一個似乎莫須有的世界。這個世界十分怪異,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他讓我們總會有一種疑問:在我們通常所見的狀態背後,究竟還有沒有一個隱祕的世界?這個世界另有邏輯,另有一套運動方式,另有自己的語言?

文學家不是比力氣,而是比瀟灑、比智慧。

坐井觀天

文學是一種用來書寫個人經驗的形式。

如果作家在創作時尊重了自己的個人經驗、以個人的感受為原則,那麼他在實質上就是坐井觀天。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會得到不同的經驗。

我們應當將自己的作品建立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文學必須回到個人的經驗上來。

一個**家自己的鮮活感覺永遠是最重要的。

無所事事

無所事事可能是文學寫作所需要的上佳狀態。

由無所事事的心理狀態而寫成的、看似無所事事而實在有所事事的作品,在時間的淘汰下,最終反而突兀在文學的原野上。

中國文壇少有無所事事的作家,也少有無所事事的作品。

我們太緊張了,我們總是被沉重的念頭壓著。我們不恰當地看待了文學的社會功能,將文學與社會緊緊**在一起,對當下的社會問題表現出了過分的熱情。

普魯斯特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之下發現了許多奇妙的東西,比如說姿勢——姿勢與人的思維、與人物的心理,等等。

當別人去注意一個人在大廳中所發表的觀點與理論時,普魯斯特關閉了聽覺,只是去注意那個人的姿勢。

人在無所事事的佳境,要麼就愛琢磨非常細小的問題,比如枕頭的問題、姿勢的問題、傢俱的問題,要麼就愛思考一些大如天地的、十分抽象的問題。這些問題自有人類的歷史的那一天就開始被追問,是一些十分形而上的問題。

普魯斯特將這些細小如塵埃的問題與巨集大如天地的問題聯絡在一起思考。在那些細小的物象背後,他看到了永世不衰、萬古長青的問題。

作家作為知識分子,他有責任注視『當下』。面對眼前的社會景觀,他必須發言、評說與判斷。

當一個知識分子對他所處的環境中所發生的種種事件竟然無動於衷、麻木不仁時,他就已經放棄了對『知識分子』這一角色的堅守。

當作家作為作家時,他應該換上另外一種思維方式。

作家所關心的『當下』應含有『過去』與『將來』。他並不迴避問題,但這些問題是跨越時空的:過去存在著,當下存在著,將來仍然會存在著。這些問題不會因為時過境遷而消失。

那些瑣碎的、有一定時間性和地域性的事物,在作家的視野中完全消失了——他可以視而不見,他看到的是米蘭·昆德拉所說的『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