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中專業生
印度的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熱水資源豐富,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恆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恆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熱帶季風氣候降水不穩定,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印度的自然條件影響農業生產的分佈:
水稻對水分的要求高,水稻主要分佈在年降水量為1,200 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黃
麻集中分佈在恆河下游,這裡的溼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
裡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佈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溼潤、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南部。小麥比較耐旱,小麥主要種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 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
2樓:湖中的紫色花瓣
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 水熱條件優越
印度北部主要是恆河平原 主要由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形成地勢比較開闊低平 土層比較厚 而且開墾歷史悠久 也是印度農業最發達 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東北部是黃麻和水稻的最大的生產區 東側的加爾各答是麻紡中心
印度南部主要是得幹高原 由於是古老高原 所以海拔不高 起伏和緩 並且土壤為黑棉土 利於棉花種植 西側的孟買是棉紡中心。
3樓:臥冬雪
自然條件包括了水文,植被,地形,氣候,土壤。其中氣候又包括氣溫和降水。yd農業作物主要是1茶葉,2小麥,3水稻,4棉花,5黃麻。
1茶葉分佈在東北山地喜山迎風坡,熱足水多,陰天多晴天少光照不強,由於在山地,所以不會積水,陰天也有利於茶葉保嫩。2小麥分佈在中部平原區,在印度河和恆河中游降水不多但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3水稻分佈在恆河中下游平原,此處為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降水豐富,熱量充足,每年兩到三道。
4棉花分佈在東西高止山的被風坡,此地為沙質土壤,不易積水,有利於棉花生長,由於在備份破棉花收穫季節光照充足,降水少,所以印度棉花纖維很長很白。還要其他方面的地理知識嗎?如令人頭疼的地球地圖。找哥!
印度農業生產的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4樓:嶽北一痴哥
印度的農業主要是種植業,種植業的分佈應該知道不同農作物對氣候的要求回。印度的主要種
答植農作物有【喜溼的(水稻、甘蔗、黃麻和茶葉)】與【耐旱的小麥棉花花生】。
喜溼農作物分佈在年降水量大的半島沿海和東北部的平原丘陵地區;耐旱農作物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和西北部內陸。
5樓:崔
水稻分佈來在沿海平原
及其恆河平原自。需要大bai量水源灌溉。
小麥分du
布在西北部印度河zhi流域。小麥耐旱。
棉花dao分佈在德干高原『西部,西高止山背風坡。棉花需長時間日照,光照充足,疏鬆砂質土壤。
黃麻分佈在東北部(乞拉朋齊)地區,降水豐富,排水不便,黃麻好陰喜溼。
茶葉分佈在東部,水量豐富的高地,排水方便,適於茶生長。
6樓:believe·藍顏
根據降雨量判斷:
若植物耐旱,則分佈在降雨量較少的地方,反之亦然.
7樓:端木炎
印度的氣bai候是熱帶季風氣候du 水熱條件zhi優越印度北部主要是恆dao河平原內 主要由恆河和布拉容馬普特拉河沖積形成地勢比較開闊低平 土層比較厚 而且開墾歷史悠久 也是印度農業最發達 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東北部是黃麻和水稻的最大的生產區 東側的加爾各答是麻紡中心
印度南部主要是得幹高原 由於是古老高原 所以海拔不高 起伏和緩 並且土壤為黑棉土 利於棉花種植 西側的孟買是棉紡中心
印度主要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8樓:
水稻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
平原地形,氣候溼潤,降水較多
小麥半島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地面起伏平緩,雖降水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氣溫、降水適宜,土壤為肥沃的黑土,日照充足,生長後期多晴朗天氣黃麻恆河三角洲
氣候溼潤,地勢低平,水源充足
茶葉東北部
排水良好的低山坡,氣候溼潤,雨水充足
甘蔗恆河平原中部
氣候溫暖,降水量較多,水源充足
9樓:趙鋆峰
小麥: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印度東北部和印度半島沿岸平原地區
我就學過這麼多,對不住了
希望能夠幫助你
10樓:
這個我覺得是根據降水量來的
因為印度在熱帶 熱量總是充足的 那麼應該就是根據降水量來的比如說在暖流迎風坡得 降水充足 就可以種需水量大得水稻那像小麥棉花著重要熱量喜幹得作物就種再降水量少點的地方如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像茶葉這種麼 可以想一下我們這裡是種在福建浙江得山區的 就是說要排水性好得水量充足地區
總之 就是大部分就是根據水量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15頁有一張**,很詳細
12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的棉、麻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一帶 ,水稻等在恆河流域
印度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什麼?
13樓:沐雨蕭蕭
影響是: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1.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暑季和雨季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2.地形: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4樓:匿名使用者
農作物分 布
與地形、氣候關係
水稻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水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麥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小麥棉抗旱能力強,棉花後期生長需更多光照,這些地區光照足,降水較少,地勢和緩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東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較好的低山
黃麻恆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溼熱
舉例說明印度人生活習慣,生產方式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係
15樓:匿名使用者
舉例:①印度地處熱帶、**帶地區,氣候炎熱,形成飲涼水、飲茶習慣;
②印度地處熱帶,氣候炎熱,光照強,印度女人一般出門都要包著頭紗。
③印度是傳統農業區,牛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幫工,印度人對牛非常崇敬,不吃牛肉,在路上遇到牛要給牛讓路。
16樓:四月的風
印度女人一般出門都要包著頭紗,印度人對牛非常崇敬,不吃牛肉,在路上遇到牛要給牛讓路。
大部分印度人信仰伊斯蘭教,少部分信仰印度教。
印度地處熱帶地區,大部分割槽域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農業是水稻種植
17樓:
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愛中國人
有關農業生產的俗語,關於農業生產的諺語
1 栽樹好bai,栽樹強,又du擋風沙又遮涼。2 雨zhi 下不死南瓜,太陽dao晒不死棉花。版 3 一場冬雪一場財權,一場春雪一場災。4 禾耘三道倉倉滿,豆鋤三遍粒粒圓。5 打好棉花營養缽,天好及時把種擱。6 田間開條流水溝,旱了澇了都能收。7 城鎮變綠海,除塵少公害。8 要想長遠富,多種果木樹。...
農業生產有關的諺語,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有哪些
農業生產的諺語有。1.春天不努力,冬天要受飢 夏天不拔草,冬天吃不飽。草是百穀病,不除苗送命。2.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棗兒甜如蜜 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甘薯收。3.高粱稀,穀子稠,玉米地裡臥下牛,還嫌玉米稠 小豆地裡臥下雞,還嫌小豆稀。有些諺語告訴我們怎麼栽種,有些告訴我們怎麼避免蟲害,該什麼時...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變化古代史農業生產工具的變化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 1 春秋 春秋末年開始使用牛耕 開始出現鐵農具.2 戰國 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 牛耕得到推廣 各國興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國的都江堰.3 秦朝 中原鐵器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珠江流域 今廣東 廣西 逐漸為越族人民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