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悅耳,古琴悅心; 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彈奏的時候加持力很強。想要用它來醉人是再好不過了。 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
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會特別感動人,而往往感動的也只是彈琴人自己。一些大師也曾彈出過加持力很強的曲子,讓人覺得如聽萬壑鬆,陶醉得不得了。但從古琴的結構和發展歷史來看,古琴真正的意義不在於技巧和感人,而在於心境和自然。
天人合一是一個彈琴者最終的歸宿 所以古箏比較傾向於是彈給別人聽的,古琴則更傾向於彈給自己聽。 兩者感覺不同、功效也不同,各有千秋。哪一個好?
每個人會有自己的選擇,呵呵。 相比之下古琴更難學一點,古琴要彈出意境很不容易,需要一些技巧之外的東西,算是感悟吧,像古人說的那樣「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2樓:慕下小悽
我學古箏和練琴18年 古箏與古琴作為同樣作為中國傳統樂器個人覺得首先不能區別對待 古箏聲音清亮 長音指法表現豐富 各種指法相輔相成 方便演奏者表達自身對**的理解和心境 同時對環境的控制能力和表現能力會比古琴好一點 古琴剛剛買了一臺 首先說琴譜 古琴的琴譜指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千年歷史演奏方法的傳承 通俗點說就是 剛剛拿到琴譜的我看不懂 古琴在表現力上相較古箏稍弱 但古琴的聲音像是同你個人低語 不摻雜別人的議論 不炫耀不喧囂 個人覺得不管是古琴還是古箏 往後學習和練習都會越來越難 彈琴就是在與琴談心 所以我不同意在觀眾的感受上區分兩種樂器的差別 彈琴者應當是遊刃有餘彈給自己聽 哪怕就算是簡單的撥絃三兩聲 也有自己的情緒 這才是難
3樓:匿名使用者
額。。。具體哪個難學我就不太瞭解了,不過古琴的聲音較厚重,古箏相對來說比較清脆。。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古箏比較好學,也比較好聽。它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
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1、歷史淵源不同
古箏據傳造於戰國時的民間,屬下里巴人,而古琴傳說是伏羲所造,實屬陽春白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也,故此後世文人樂手均將古箏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
2、兩者音色不同
古箏旋律性比較強,輕巧靈動,古琴音調較低沉,旋律輕源緩流。
3、兩者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達四個八度,並且可以彈奏出眾多泛音和按音,表現力超強,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即是指古琴。而古箏則通過移動弦馬調整,可以彈奏不同的音高,音域雖然也算寬廣,但個人認為表現力上比古琴差了一個檔次,但好處是音量比古琴大許多,彈奏古色古韻的樂曲也是遊刃有餘。
4、演奏方法不同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實際彈奏時,同時可以撥動兩根琴絃作和音彈奏。而古箏則主要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撥絃,左手控制弦的張力。
6樓:啊哈哈嗨
古箏和古琴有音色、形成時間、外形等不同。
1、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
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2、曲譜不同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3、形成時間不同
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7樓:劍指長空明德
一.外觀區別
古琴古箏
二. 形成年代與名稱區別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稱「瑤琴」「七絃琴」,而「箏」就叫箏,也稱「秦箏」。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據《史記》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而箏的出現要晚於琴,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二千五百餘年。
三.體積的區別
古琴形狀更小巧,方便攜帶。古琴一般長為1.2米左右,寬約25至30釐米。
而箏要比琴大很多,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米左右,寬約40至50釐米。
四.琴絃的區別
琴最初為五絃,在漢代後定型為七絃,中間沒有琴碼,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與琴同時期存世的多弦彈絃樂器是「瑟」,為二十五絃,箏應該是在「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箏在最初為12弦,至唐代為13弦(現日本還有使用),後弦數越來越多,中國現代箏普遍已改為21根弦,中間有弦碼,一弦一音。
五.音聲的區別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
古箏悅耳:古箏的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
六.演奏方法的區別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託、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在右手撥絃、左手按弦取音時,可作往復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等多種技巧奏法,從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風格。
古琴的琴音有三類:散音、按音、泛音。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託、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七.記譜法的區別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後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八.歷史傳承的區別
古琴有大量傳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廣陵散、瀟湘水雲、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酒狂等均直接傳承於古譜),僅明清兩代就出版了以古琴專用「減字譜」形式印製的琴譜多達150餘部,歷代古琴專用譜記有三千餘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譜尚有六百餘首。
古箏的古譜較少,少數傳承古曲如《漁舟唱晚》,應該是**時期產生的。當代傳播較廣的箏曲多是近、現代箏演奏家、作曲家根據古琴曲以及一些現代曲目進行創作移植改編的,比如著名箏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鴨戲水》、《西楚霸王》、《臨安遺恨》、《瑤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中儲存有數百張唐宋元明清傳世實物,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張,一些唐代古琴還能用於演奏。而箏的傳世實物極為罕見,展出的多為根據出土文物(已不能彈)仿製。這是由於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護、製作工藝更精密複雜,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古琴使用壽命可長達上千年。
而箏的面底板壁皆薄,沒有漆胎保護,使用壽命短,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沒有百年古箏」說法的由來。
九.學習難度的區別
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非常難練。所以技巧上箏更難學,而在意境的表現上,古琴歷來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需要琴者學問修養的長期積累與體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資料
關於古箏:
古箏,又稱箏、秦箏,中國撥絃樂器,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絃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命名:一說為象其音色,一說來自二人爭奪樂器的故事。
歷史: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漢時,箏為築的琴身加裝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有軋箏的記載,證由擊絃樂器轉變為撥絃樂器,並發展至13弦,接近現代古箏芻形。南宋時,軋箏易名「蓁」,7弦箏和13弦同時被使用[,而13弦箏多用於民間。
清以後廣用13弦箏而未有7弦箏。
琴體: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嶽山為平直。
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絃,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絃,移動琴碼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絃等。
古箏的高音弦最靠近彈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內至外稱1弦至21弦。21弦箏通常按照d大調五聲音階定弦,過左手在琴碼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現代多調式(或稱無調式)樂曲中,則是透過特定音階設定達到不同特殊曲風的目的。
8樓:湖南法拍網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首先在外形上,很簡單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箏的通用箏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隨意,但是一般情況下各個院校主要運用的古箏和演出團體用的都是21根弦。箏13弦也有過,鋼絲質。但是一般沒有少於這個數的,在近代。
進現代的古箏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絃琴的這種特點,古琴因此也叫7絃琴,這是它的特點。還有一個古箏有雁柱,像大雁長的形狀,而古琴沒有。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但是並不是因此說古琴表現力不豐富,古琴也非常優秀,我們在學習中國**過程中,任何人必須瞭解一點古琴文化,作為保留最完整一種傳統**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古箏是一種具有優美音色和豐富表現力的繁弦彈撥樂器,外觀呈扁長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箏身為中空共鳴體,裡面膠有音樑,表面呈拱形,底部開有兩三個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嶽山,俗稱前樑和後梁,前樑至弦柱間為有效弦長。
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動,位置錯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製作箏時,框板使用紅木等質地堅實、木紋順直的木材,面板和底板採用質地較鬆軟、易於振動的梧桐木。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箏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發音有密切關係。
箏使用的琴絃有絲絃、鋼絲絃和尼龍弦三種,它們的音色各不相同。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絃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絃琴」。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七根和嶽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絃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
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
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什么歌比較好聽,什麼歌比較好聽
她的眼睛會下雨 胡歌 清明雨上 許蒿 轉身的微笑 紀敏佳 九十九次我愛他 元若藍0.心願便利貼 元若藍 吳忠明 為你寫詩 吳克群 外灘十八號 袁成傑 戚薇 雙子星 光良 煙火 光良 感覺我的愛 喬任樑 會有天使替我愛你 王恩琦 青衣 馬天宇 天生一對 王櫟鑫 為你戰鬥 王櫟鑫 香菸愛上火柴 張政 對...
什么歌比較好聽,什麼歌比較好聽?
羅百吉 i miss you 蔡卓妍 林俊杰 小酒窩 至上勵合 棉花糖 歡子 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 t.r.y 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 顧峰 斯琴高麗 犯錯 歡子 原諒我一次 歡子 愚愛 by2 愛丫愛丫 周杰倫 稻香 by2 勇敢 張雨生 大海 歡子 傷心的時候可以聽情歌 林俊杰 不潮不用花錢 梁...
有什么歌比較好聽啊?(慢歌)有什麼歌比較好聽啊?(慢歌)
劉若英 我不想念 丁當 不是你的錯 郭靜 總算我們也愛過 hebe 魔鬼中的天使 梁靜茹 可惜不是你 情歌 會呼吸的痛 蘇打綠 小情歌 selina 重作一個夢 旺福 咖啡戀曲 王藍茵 惡作劇 金莎 愛的魔法 鬱可唯 暖心 劉惜君 我很快樂 怎麼唱情歌 羊角花又開 何潔 小永遠 最近聽曲婉婷的歌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