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生死觀的形成道家生死觀是怎樣形成的

2021-05-25 02:10:42 字數 3289 閱讀 1879

1樓:苦苦的掙扎

道家亦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關於生死的看法也非常重要。老子談論生死的不多。

他認為一個人不太重視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較好的儲存自己。"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老子似乎發現,如果一個人如果太顯露自己,就會遭到外界的損害。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76章)。所以儲存生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處眾人之所惡"。太注重自己的身體,反而有害。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0章)"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75章)。

養生貴在於"嗇",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對於死亡,老子認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亡",王弼解釋"身沒而道猶存",蓋一個人與道同體,才可不朽。老子說:"從事於道者,同於道"(38章)對於生死,莊子做了詳細而深刻地論述。

他認為,生、死都是大化執行中的一個階段,所以對於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順其自然。人是"氣"的一種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知北遊》)。他認為生死不過是形式的變化。

他說:"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成玄英疏曰:

"夫處生而言,即以生為得;若據死而語,便以生為喪。"(《徐無鬼》)。可見,以生觀死,則死為死;但以死觀生,生者也是死。

即生死是相對的。何況從另一方面講,死也未必是一件壞事,"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也邪?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齊物論》)。當人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生死時,死生的界限也就消失了。

"彼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肒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大宗師》)"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尻;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吾與之為友。"(《庚桑楚》)"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悅,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秋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至樂》)"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大宗師》)。所以他主張齊生死。

無論生死,都要順其自然。後來郭象亦認為,對於生死,要順其自然。他認為死生都是"命"。

"其有晝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極,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繫哉?","夫死生晝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繫哉!

","死與生,皆命也。無善則死,有善則生,不獨善也。故若以吾生為善乎?

則吾死亦善也。"(以上見《大宗師》注)所以不應喜生而惡死。 道教產生於東漢末年,他們對於生死的主張主要是長生。

認為人們只要善於養生,則可以成仙,從而長生不老。道教雖然有許多派別,但這一點是他們都認同的。他們認為形神同質,都是由"氣"構成的,如《太平經》說:

"夫物始於元氣",《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以至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神形皆氣,故養氣可以長生。《太平經》中說:

"天地之道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守氣而不絕也。""神明精氣,不得去離其身,則不知老,不知死矣。"他們認為,"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抱朴子內篇·至理》)所以要保養身體,這樣才能儲存精神。他們認為,人只要"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抱朴子內篇·論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權在我不在天命,"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西生經》),所以只要自己由決心毅力,通過一些方法(如行氣、導引、存神、守

一、內丹、外丹等),就可以長生不老。

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觀

2樓:南粵鴻鵠

儒家bai

認為人的死不過是生命du的個體結束而已,而精zhi神卻能dao延續下去的,其核回

心觀念「仁」,答就是一個向善、擇善、至善的人生過程。

道家理解的死,不過是人的一種迴歸,迴歸到「道」中去。人從「道」中來,回到「道」中去。

道家的理解更加徹底,**的更加深刻,儒家只說出了一種理解,而沒有相應的解釋。

以上是我覺得最為深刻精準的表述了,供借鑑。

儒家道家佛教的生死觀

3樓:不知冷熱心

生死書中有解說:http://www.

fosss.org/聖人 聖教 歸宿 對待生命的態度 壽命 比喻 因緣釋迦牟尼佛 佛教 出離生死 涅盤 緣生緣滅。**長壽不免輪迴,三界如同火宅。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無量 大學 博士 四諦 十二因緣 六度

老子 道教 成神仙 有比人更高層次的生命,行善積德 長壽 中學 善行耶穌 **教 **堂 上帝造人 信者得救 長壽 中學 十戒孔子 儒教 做人 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仁義禮智信 短促 小學 五戒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佛教:=> 欠了債就得償還啊!..這樣的宇宙比較合理吧?!..

(殺人放火』死後拍拍屁股'都不用償還?一了百了?…這是甚麼爛宇宙嘛?!

)…所以有六道輪迴'(可以還業債)~~

好人&壞人'身上都累積了累世的業力(**教的原罪)~(所以佛教有云:人們下輩子大多是動物)~我們應該早點還、以免生利息~通常神佛讓好人早點還'(吃苦)~至於大壞人就不管他了~等他把身上的善業用盡~然後就形神全滅(道教)、永不超生(佛教)~

5樓:尋夢問道

儒家:死而後已。 道家:道大於生死。 佛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幾句話就能概括他們的生死觀

6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論語)

佛家:六道輪迴vs涅盤寂靜

道家:我命由我不由天vs五苦道輪迴

7樓:迴向菩提

儒家 立功,立言,立德

道家 長生不老,羽化登仙

佛家 涅盤,不生不滅

8樓:錢家章從筠

儒家,捨身取義。道家,「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是不要太注意自己,這樣反而會更好的儲存自己。注重養身,以便達到

長生或者

成仙的目的,認為人

是神形俱滅的。沒有了形(肉體)也就沒有了神(精神)。佛家,輪迴。每次死亡就是

靈魂新的輪迴的開始。每一世,都是在修行,受難,受劫,累積到一定的量就可以成佛。但佛也有

在世間輪迴修行的。

有沒有大神幫我解釋下道教的生死觀

9樓:因緣法

生有何欣,死有何悲?猶如萬物有生有滅,人也有生有死,這是自然規律。這就是道教對生死的看法。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有人責問其無情,莊子便如此回答。

因此道教對生死的看法是相當豁然的。所謂道,本身便指的是自然規律,既然有生,必定有死,這也是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基本內涵。

如何理解生死觀,《莊子》的生死觀如何,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個人的死,對宇宙而言,真的不算什麼。總質量守恆,總能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生命不過是一個熵減到熵增的過程。始於塵土,終於塵土。在鍵盤上胡亂敲打,打出一首情詩 隨意洗牌,洗出一手同花順。生命是偶然。遇見另一個生命,是偶然中的偶然。1 像那閃爍的微光,希望把我人生的道路照亮 夜色愈濃,它愈放射出耀眼的光...

人琴俱亡表現了怎樣的生死觀,人琴俱亡表現了怎樣的生死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追求人生的完美,厭倦世態的醜陋!表現了兄弟之間的手足情深。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什麼這個故事表現了什麼 拼音 r nq nj w ng 解釋 俱 全,都 亡 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傷逝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晉書 王徽...

聖經我們生於泥土終歸化作塵埃,講生死觀的那段原文是什麼

不造啊,所羅門說過世界就是虛空 文學是什麼?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