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七絕詩歌,關於端午節的七絕詩

2021-04-15 00:56:05 字數 8030 閱讀 1331

1樓:折秋穎褚水

一、端午節

菖蒲桃柳彎彎月,

五色新絲葦葉菱。

誰挽汨羅千丈雪,

楚辭句句顯衷情。

二、端午節

汨水滔滔千里奔,

粽香陣陣百家聞。

如今節假抒懷念,

屈子能知更樂群。

2樓:郵一顆草莓

1、《端午》文秀(唐):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

版臣冤。

2、《權競渡歌》(唐)張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3、《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樓:程英銳紀精

請挑選兩首:

端午節其一

狂龍背上百夫堅,

一道浮光箭離弦。

逐浪爭先誰願後,

銅鑼擂鼓震內滔天。

端午節容

其二此欲乘龍覓屈原,

江中掠影撒魂幡。

倘若君能明我意,

真身一敘訴衷言。

端午節其三

菖蒲桃柳彎彎月,

五色新絲葦葉菱。

誰挽汨羅千丈雪,

楚辭句句顯衷情。

端午節其四

汨水滔滔千里奔,

粽香陣陣百家聞。

如今節假抒懷念,

屈子能知更樂群。

關於端午節的七絕詩

4樓:濮恆敬妝

端午【唐copy】

【文秀】

5樓:万俟讓悉胭

端午感興宋文天祥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內

年奪錦標。

端陽萬容縷入窗櫺,

午前倩影伴歌聲。

燕巧銜泥堂前拜,

金甌曼妙舞春風。

朔日春風燕歸來,

端午時節金堂歡。

兒女相聚喜不盡,

柔歌巧語共歡顏。

端午堂前喜燕來,

巧燕銜泥築金屋。

載賀(鶴)歡慶歌不盡,

龍舟翩翩為今賽

端午節其一

狂龍背上百夫堅,

一道浮光箭離弦。

逐浪爭先誰願後,

銅鑼擂鼓震滔天。

端午節其二

此欲乘龍覓屈原,

江中掠影撒魂幡。

倘若君能明我意,

真身一敘訴衷言。

端午節其三

菖蒲桃柳彎彎月,

五色新絲葦葉菱。

誰挽汨羅千丈雪,

楚辭句句顯衷情。

端午節其四

汨水滔滔千里奔,

粽香陣陣百家聞。

如今節假抒懷念,

屈子能知更樂群

6樓:sky帥氣稱霸

《端午日》是復來自唐代詩人殷堯制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中唐詩人殷堯藩,秀州人。

唐元和九年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等。

殷堯藩早年貧困失意,後來為官又做隱士,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與俗人談,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呼濁醪澆之,聊解穢耳。」。

足跡很廣,遍歷晉、陝、閩、浙、蘇、贛、兩湖等地。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7樓:暢凌文佔易

端午[唐]

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8樓:諸葛易綠倪奧

端午【唐】

【文秀】

【七絕】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431

9樓:薛利葉厚夏

萬古傳bai聞為屈原。

榴花照眼du能牽恨。

端午zhi作【宋】

dao作者,可鑑前王惑巧言內

,但聞風俗彩舟輕。

容靈均未免爭瓊糈,卻道蛟龍畏色絲:【晏殊】汨渚沉沉不可追,千古荊人祭汨羅,江山如此故都何,終身無復入君門端午【唐】

【文秀】

【七絕】

節分端午自誰言。

端午【宋】【朱淑真】

縱有靈符共採絲,心情不似舊家時:【餘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

堪笑楚江空渺渺。

願因角黍詢遺俗。

風雨天涯芳草夢,強切菖蒲泛酒卮,學系朱絲闢五兵。

端午感興【宋】

【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

空齋無事同兒戲。端午宋

【歐陽修】

楚國因讒逐屈原,楚人猶自吊湘累。

端午日事【宋】

作者,不能洗得直臣冤

10樓:7個小蜻蜓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今年佳節倍多情,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11樓:艾薇の兒

今年佳節倍多bai情,

老去誰知感du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zhi

但祈蒲酒話dao昇平。

鬢絲日日回添白頭, 今年佳節倍多情,答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關於端午節的七絕詩。

12樓:諸葛子微

1、端午

文秀(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明)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13樓:匿名使用者

端陽採擷

玉粽襲香千舸競,

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婦把景擷。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明)

14樓:可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1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間習俗,進而演變成國家紀念節日。我從中選一首關於端午紀念大詩人屈原的詩供你參考:

端午節

詩/貴穀子五月端午憶屈子,

粒粒粽香寄情多。

菖蒲艾葉思傳統,

中華今日在汨羅。

關於端午節的「七絕」古詩有哪些?

16樓:容和關靖易

1、《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宋·朱淑真

縱有靈符共採絲,心情不似舊家時。

榴花照眼能牽恨,強切菖蒲泛酒卮。

3、《端午日事》宋·餘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

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闢五兵。

4、《端午感興》宋·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5、《端午》宋·連文鳳

相傳楚俗試蘭湯,一枕南薰日正長。

門掩綠陰無個事,起來燒過午時香。

17樓:劉貴慶

古詩詞:

1、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end---

我寫個:

端午時節雨瓢潑,庚子屋人案牘形。

巨隔千里思鄉近,逐年投黍憶故人。

18樓:翁芸達紹輝

萬古傳聞為屈原。

榴花照眼能牽恨。

端午作【宋】

作者,可鑑前王惑巧言,但聞風俗彩舟輕。

靈均未免爭瓊糈,卻道蛟龍畏色絲:【晏殊】

汨渚沉沉不可追,千古荊人祭汨羅,江山如此故都何,終身無復入君門端午【唐】

【文秀】

【七絕】

節分端午自誰言。

端午【宋】【朱淑真】

縱有靈符共採絲,心情不似舊家時:【餘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

堪笑楚江空渺渺。

願因角黍詢遺俗。

風雨天涯芳草夢,強切菖蒲泛酒卮,學系朱絲闢五兵。

端午感興【宋】

【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

空齋無事同兒戲。端午宋

【歐陽修】

楚國因讒逐屈原,楚人猶自吊湘累。

端午日事【宋】

作者,不能洗得直臣冤

19樓:楊必宇

草木蔥蘢花色豔,

龍舟競渡鬧江湖。

人人歲歲食香粽,

歲歲人人幾大夫?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草木蔥蘢花色豔

龍舟競渡鬧江湖【湖:十四姑】 押韻

人人歲歲食香粽

歲歲人人幾大夫【夫:十四姑】 押韻

關於端午節的「七絕」古詩

20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 其一

狂龍背上百夫堅,

一道浮光箭離弦。

逐浪爭先誰願後,

銅鑼擂鼓震滔天。

端午節 其二

此欲乘龍覓屈原,

江中掠影撒魂幡。

倘若君能明我意,

真身一敘訴衷言。

21樓:匿名使用者

艾葉菖蒲裹粽香,金絲五色系情長。

渾河借得一江水,飛渡龍舟到故鄉。

切玉包金粽子瑩,

青梅紅棗幾親情。

家珍彩蛋暖兒女,

濁酒一樽共月明

2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23樓:安拉胡

悼屈原(七絕詩)

愛飲清泉荊楚水,

汙流浸入恨其多。

憐情醉酒吟《天問》,

報國無門誦《九歌》。

描寫「端午節」的七絕詩歌有哪些?

24樓:跳舞de小丑

端午日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賞析:這是作者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說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

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洩氣。[1]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己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賞析: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使得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後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弔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然而開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詩人自尋煩惱,於是詩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淵明的事蹟,縱然陶淵明這樣的縱情山水的隱士,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也絲毫未減。全詩在平淡的天氣描寫和議論中抒發情感。

此詩起句寫景,先寫端午節的天氣,晦冥而有風雨,借景抒情,運用風雨之景為下文抒情做鋪墊,第二句興「英靈何在」之嘆,詩人想起了屈原的懷才不遇,運用屈原之典故,進而感傷身世,為屈原以及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到憤懣,「汨羅無處吊英靈」一句中的「無處」既對應了上文的風雨晦暝,也抒發了屈原英靈無人憑弔的傷感。

後兩句將「榴花」擬人化,一個「笑」字賦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詩生動而蘊含趣味,詩人在與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雖有才華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運用對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實指超脫自我。一個」醒「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回味無窮。

整首詩委婉多姿,工緻含蓄,表現了詩人貝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也同時抒發雖不被賞識但仍舊灑脫的豁達精神,表達詩人對隱士人格和精神的嚮往。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賞析:這是作者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說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

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洩氣。[1]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端午日》

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使得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後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弔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然而開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詩人自尋煩惱,於是詩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淵明的事蹟,縱然陶淵明這樣的縱情山水的隱士,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也絲毫未減。全詩在平淡的天氣描寫和議論中抒發情感。

此詩起句寫景,先寫端午節的天氣,晦冥而有風雨,借景抒情,運用風雨之景為下文抒情做鋪墊,第二句興「英靈何在」之嘆,詩人想起了屈原的懷才不遇,運用屈原之典故,進而感傷身世,為屈原以及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到憤懣,「汨羅無處吊英靈」一句中的「無處」既對應了上文的風雨晦暝,也抒發了屈原英靈無人憑弔的傷感。

後兩句將「榴花」擬人化,一個「笑」字賦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詩生動而蘊含趣味,詩人在與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雖有才華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運用對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實指超脫自我。一個」醒「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回味無窮。

整首詩委婉多姿,工緻含蓄,表現了詩人貝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也同時抒發雖不被賞識但仍舊灑脫的豁達精神,表達詩人對隱士人格和精神的嚮往。——《己酉端午》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端午即事》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

關於端午節的朗誦稿,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端午節的懷念。回到吃粽子的家裡。回到掛菖蒲的門前。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回到詩歌本身。一條止於湖南的河流。卻流經中國每一個人的心靈。打撈也罷,求索也罷。龍舟再快,也不過是。時間的一枚梭子。端午節,中國老百姓。自發地一個節日。幾千年地打撈。幾千年地存在。應該比什麼都重要都深刻。...

關於端午節作文,關於端午節作文8001000字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 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 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 五種說法,諸如 紀念屈原說 吳越民族圖騰祭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

網上有很多端午節的詩歌,選擇兩首七絕抄下來

1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 七律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3 競渡歌 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