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全文翻譯

2021-05-18 04:48:09 字數 3649 閱讀 5870

1樓:匿名使用者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

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裡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裡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至於那些對於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捨。

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說,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麼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後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

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

「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

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

心已經到了,眼扣難道會不到嗎?

2樓:匿名使用者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採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

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

董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榷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揹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閒,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註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

「應當用『三餘』時間」。有人問「三餘」是什麼?董遇說:

「三餘就是三種空閒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裡的空閒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裡的空閒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幹活,也是一種空閒時間。」

3樓:匿名使用者

讀的遍數多啦,自己的覺悟就不知不覺提高啦。

文言文《讀書三到》全文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bai文

我曾經說過:du

讀書講究「三到」,即zhi讀書時要專心,要dao認真看,版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權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

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二、原文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三、出處

南宋·朱熹《訓學齋規》

擴充套件資料一、讀書三到

1、讀音:

dú shū sān dào

2、釋義:

漢語成語,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二、其他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4、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3863,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翻譯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

「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

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思想不集中,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集中了,眼會看不仔細,嘴會讀不正確嗎?

【詞解】:

1.凡:凡是

2.牽強暗記:勉強默背大意

3.見:同「現」

4.曉:明白,知道

5.漫浪:隨隨便便,漫不經心

6.急:緊迫,要緊

7.豈:難道

8.亦:也

9.矣:了

10.乎:語氣詞,意為「嗎」

6樓:夏日鬱抑症

古人bai說:「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du

意思自然zhi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dao,那麼不專依靠別人解釋說明屬,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

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

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見是什麼意思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是 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出自 晉 陳壽 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當先讀百遍 言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字詞解釋 見 知道,古同 現 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用法 作定語 分句 指導人讀書。解釋 讀書...

有詞語叫其義

其義自見 全拼 q y z xi n 釋義 見 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出處 晉 陳壽 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當先讀百遍 言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其義自見 例句 1 林蕭點點頭,俗話說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一個道理。2 魯隱公至棠 漁民捕魚,...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是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說,應當端正與人相交往的態度,不要為了能夠從他人那裡獲取某種好處或達到某種目的,才決定和他人結交。語出 漢書 董仲舒傳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譯文 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匡扶正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擴充套件資料在敘事上,漢書 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 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