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鄧博士為你取名
曾雅醇:雅正純厚,亦作「雅淳」。適用於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應麟版《詩藪•古體上》:「權四言典則雅淳,自是三代風範。」
環境和機遇我們個人之力無法改變太多;性格和能力卻可以後天培養,所以與其把自己和兒女的前程命運寄託於什麼取名改運,不如傾力於對自己和兒女性情品格和能力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在現實生活中,一個獨具韻味的名字確實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的好處和便利。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家根本就不是正宗的曾家家譜排行。。。正宗的應該是:巨集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賢揚,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蔚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問問你爸爸或是長輩就可以了啊。。。你們的字輩難道不是固定下來的麼,莫非你們還可以自己編?
4樓:匿名使用者
話可不能亂講,輩分不懂可別套,確定問清楚輩分了?不是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就是輩分哦內,我們曾氏輩分容可是跟孔孟顏曾姓氏通用的輩分的,跟近代曾國藩名人們輩分一樣一樣的,不知道說出來會鬧笑話的。
正宗曾氏就近代輩分是這樣排的:昭 顯 慶 繁 祥 令 德 維 垂 佑。
還有個假姓曾氏,原來不姓曾,聽我爺爺講是當時被皇帝追殺,要滿門抄斬的,當時迫於無奈,看到我們正宗曾氏燈籠上的曾姓跟他們自己的姓氏相似,就改姓我們這個正宗的曾姓,逃過滿門抄斬一劫!
問清楚了,這可是鬧笑話不得的,對不起祖宗的事!
我姓賀上一輩是 立 字輩 ,我這一輩是本字輩,我就知道這2輩,賀家其他的輩分有哪些啊? 10
5樓:春天梨的熊
立本後面的輩分是:新,丕汝承
守正,光緒同萬春。
1,山東牟平賀氏字輩:「方繼先傳業回,長延立本新答,丕汝承守正,光緒同萬春」。
2,山東德州賀氏字輩:「殿起萬宗興同新繼美傳」。
3,山東聊城賀氏字輩:「殿起萬宗興 同新繼美傳」
4,四川遂寧賀氏字輩:「顯以子乃宗應明仁國正世代永昌隆宗禮傳家學存心重孝忠」。
5,四川廣安賀氏字輩:「永定萬年新煥洪圖才華玉國珍」。
6,四川安嶽賀氏字輩:進才國必正,天下世光明,治德存先祖,恆仁慶代林
7,四川郫縣賀氏字輩:「正豋文章永建朝堂」。
8,四川普坼賀氏字輩:「永運會時良方興之兆長啟其祥家修德盛聲大名揚」。
9,四川賀氏一支字輩:「富貴諸明正承先定吉昌賢光榮嗣澤長慶肇書香」。
10,江蘇泗洪賀氏字輩:「正庭叢繼朝保廣長在慶爾家升龍騰虎躍金碧輝煌」。
6樓:手機使用者
你應該是跟我同一個字派的啊。。你的再下一輩是仁字輩
7樓:紫色小狐三號
殿——良——文——守——秉
金——銀——友——維——正——久
志、錦、永、萬、朝、廷、應、元、惟、尚、建、春、光、英、會、集、延、先、澤
8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是道字輩,上一輩是立字輩。
9樓:匿名使用者
我上兩輩是進和全,我士字輩
10樓:spady丶冰兒
我爺爺是賢字輩,爸爸是勝字輩,我是先字輩
11樓:郭翎蠻筠
你好!我上兩輩是進和全,我士字輩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我姓吳,我爺爺是照字輩,爸爸是義字,我是問字輩,想知道我們是屬於吳氏家譜中的發源中的那支派
12樓:嬉子湖
屬於高甸吳
安徽桐城吳姓
2007-08-17 08:04閱讀:2,716
安徽桐城吳姓x吳(wú),常見姓氏之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13239一,百家姓排六,本義為大言也。《集韻》、《釋名》中「吳」通「虞」(秦漢以前,吳虞不分)。據傳,遠古吳氏族,以句(讀「勾」)芒玄鳥為圖騰。
吳由太陽和玄鳥組成。句芒是鳥身人面,少皞氏之子,曰重,古代神話中的木官(春神)。
吳姓的英文翻譯: wu(大陸/臺灣)、ng(港澳)、goh(新加坡)、ngo(越南)、oh(韓國)、woo(仿西方)。
吳姓的起源與演變
據《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元和姓纂》和《中國姓氏》等典籍記載,吳姓的淵源由五大支組成:姜姓、姬姓、吳回氏族、姚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姜姓。吳氏族以「騶虞」為圖騰,解釋為吳,作為氏族之名。騶虞是一種古獸,其聲音十分洪亮。
吳氏族屬於炎帝部落,姜姓,活躍於隴山之東的姜水旁,所居之地稱吳山。炎帝時代的吳權是吳氏族的首領,其後裔吳樞是黃帝的生母。夏朝時,姜姓吳氏族隨夏族東遷到觀津,曾與神射手后羿比射的吳賀,是其後裔。
姜姓吳氏的歷史至少有2023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產生於周初,也稱周族姬姓吳,是吳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最久遠,人丁最興旺。商末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封長子太伯於吳嶽,封次子仲雍於雍原。
因古公亶父欲傳位於文王之父季歷,太伯與仲雍知其意,便斷髮紋身奔荊蠻,歷經四代到達梅里。仲雍之曾孫周章建立吳國,亦稱句吳。前585年,壽夢正式稱吳王。
前473年被越國滅,吳國的子孫遂以吳為氏。這支吳姓主要活動於華東一帶,隨後向中原、華北和華南發展壯大,已有2023年的歷史,國亡之後大批使用吳姓的歷史也有24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吳回氏族。黃帝之後裔顓頊之子稱,稱之子老童(卷章),老童有二子重黎、吳回,在舜時代二人先後任祝融,祝融是遠古火官名。夏朝時,吳回氏族沿渭水北岸東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
商朝時,吳回氏族一直活躍於北方, 首先沿黃河而下進入河南新鄭地區,建立吳方國。後東遷到濮陽雷澤之西,最終到達山東臨朐東北朝陽古城,史稱王吳,是商朝東方的強大方國。商末的吳伯乃是這支吳回氏族的後裔。
這支吳姓有40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源自姚姓。舜部落是東夷族一支,舜接堯之位而居中原,佔據古吳之地,今山西平陸吳山之旁的歷山,史稱有虞氏。禹接舜之位建立夏朝,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即今河南東部的虞城。
姚姓虞國一直作為東部的重要方國而存在,商朝時國亡,子孫以吳為氏。秦末安徽宿縣大澤鄉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首領吳廣,就是姚姓吳的後裔。這支吳姓也有2023年的歷史。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吳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稀少。宋朝以後才出現北方外族改姓的事件:
北宋的西夏國党項族有吳姓,元朝的蒙古人中有吳姓,清朝滿州八旗烏爾錫氏、烏拉氏、烏蘇佔氏、兀札喇氏、烏雅氏、烏蘇氏等氏族集體改姓吳。南方地區的漢族中融入外族基因的事件主要發生在明清時期。
桐城吳姓的源流與分支
據《吳回照軒家傳》記載,安徽桐城的吳姓宗族都是元明之際由徽州遷來,但分為三個不同的宗派,即高甸吳氏、麻溪吳氏、馬埠吳氏,其中以高甸吳氏最興旺發達。而徽州吳姓又是吳王夫差的太子吳鴻之後(一說季札之後),所以,桐城吳姓應屬姬姓吳氏。
【高甸吳氏】
在明清時期的吳姓宗族中,安徽的桐城高甸吳氏也是非常顯著的一支,它不僅人丁興旺,宗族顯貴,而且到近代還產生了清末著名文學家、桐城學派的後期代表人物吳汝綸。
高甸吳氏以始遷桐城的吳泰一(名玉,一名偉,字文桂)為一世始祖。大約在元朝末年,吳泰一為了逃避兵亂,攜帶老母程太君和夫人汪氏,由安徽婺源黃嶺花橋遷來桐城南鄉峽山一個名叫高甸(《桐城吳先生(汝綸)全書·傳狀》又作'高店')的地方居住,後裔子孫繁衍發達,遂稱高甸吳氏。並在峽山建立吳氏宗祠。
高甸吳氏自第二世起便分為兩大支。吳泰一生了兩個兒子:吳七評、吳八評。
長房吳七評一支後裔叫做高甸吳氏保慶(姚永概《吳摯甫先生行狀》中作'寶慶')股,他們在高甸中莊建立吳氏支祠;二房吳八評一支後裔叫高甸吳氏榮華股,他們則於老衝建立支祠。《吳摯甫先生行狀》記載說,高店吳氏兩支興衰榮顯有別,長房保慶一支'多科甲仕宦',家門備極興盛,而二房榮華一支,除請前期有一位名叫吳生南的'以古文名於京師'(其實也只是小有名氣)外,其餘則衰微不顯,直到近代,才產生了'曾門四**'之一的著名桐城派古文家吳汝綸。
據《吳回照軒家傳》(吳光祖,**十三年),高甸吳氏長房保慶一支,傳到第3世為吳慶
一、吳慶二。吳慶二之子第4世是吳天財,吳安
四、吳安
六、吳天富、吳天富又生有吳福
一、吳仲善、吳仲誠、吳仲銘、吳仲貴、吳仲顯、吳仲義、吳仲仁等8個兒子。這8子'或數傳而衰,或至今猶興,其子孫繁滋,家聲顯著,則以仲誠支下為最'。
榮華股的字輩有:增、錫、溥、森。
保慶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輩是:
世承宗德,忠厚純良,光崇先志,景運巨集昌。 (作者吳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兩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義問,自求多福,於萬斯年,孝思維則。
【麻溪吳氏】
始遷祖吳恩光,又名太一,系唐左臺御史少微二十五傳後裔。於宋末自休寧長豐避兵遷入,居今樅陽縣錢橋鎮古麻溪河(今錢橋河)濱開基,為一世祖。二世祖吳應真支下分東西兩股。
自五世始,東股又分為東
一、東二。自五世始,二世祖天佑支下返長豐,復遷麻溪者稱長豐股。前三股為大股,每股中復分房頭,以七世名諱為房號:
東一股志高支下分為儼、悅、輔三房,志明支下分為倬、仙二房;東二股志清支下分為倫、佑、俶、任五房,志仁支下分為信、價、俸、逼四房。志遂支下分為僅、偃二房;西股志廣支下為佶房,志遠支下為仲房,志善支下為(亻+態)、僟、偆、億四房,志誠支下分為仁、俅、儔三房。
自明清以來,麻溪吳氏興旺發達,湧現了一批治國安邦的優秀人才。東股有麻溪十世吳一介,官明廷河南右布政使;十二世吳用先,官兵部侍郎、薊遼總督。西股有十一世吳應琦,官明南京大理寺正卿;吳叔度官湖廣黃州知府;十八世吳世榮,官清廷福建興泉永海防兵備道,從一品。
僅西股於明清兩代授、封、贈知縣、知府、千總、將軍、兵備道等正七品至從一品者達90餘人。
字輩是:貽厥孫謀,聿懷多(22世)福,繩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嶺吳氏】
豸嶺吳氏以吳太二為始祖,宋末同兄太
一、叔小七由婺源(有說是婺源大樹村,也有說休寧長豐)遷桐城,居馬埠山。太二生三子,長子道一為豸嶺吳二世,次子道二形成馬埠山吳,三子道三後世不祥。
字輩是:一正賢學,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禮(22世)義文章。昭茲來許,福祿爾康。聿修厥德,長髮其祥。
【馬埠吳氏】
馬埠吳氏以吳道二為始祖,字祥甫,少微後裔,於明洪武三年(1370),自婺源大樹村遷居安徽桐城東鄉馬埠山,其後代形成著名的桐城馬埠吳氏。
字輩是:自汝紹國,巨集延祚昌,克相盛時,德顯名彰,忠正世篤,吉蠲孝享,崇先啟後,代有文光,經天緯地,功著旂常,象賢繩武,千古傳芳。
【(懷寧)崇讓堂吳氏】
懷寧崇讓堂吳氏以吳壽一為始祖,原籍江西饒州府鄱陽縣瓦屑壩,少微後裔孫。南宋末期,偕弟吳壽
二、吳壽三遷徙於懷寧縣大豐鄉。吳壽二居桐城,吳壽三(字可夫,號新村)遷太湖縣。後裔星散各地,繁衍20餘世。
字輩是:位高由德邵,福祚自延長,必忍方能濟,維和乃致祥,一門敦孝友,萬代啟書香。
【(潛嶽)至德堂吳氏】
元時,吳壽一的孫子吳宗賜,又名雲一,移居新安(今潛山)。其後宗支日蕃,尊吳宗賜為肇基祖,建祠「至德堂」,吳宗賜後裔分四支。
字輩是:承志光前緒,忠貞世代傳,功烈貽謀遠,家聲永慶延。
【(懷寧)觀樂堂吳氏】
明初,少微後裔吳升曜渡江北上,遷於安徽懷寧梅衝裡(今安慶宜秀區五橫鄉虎山村),成為觀樂堂吳氏始祖,後裔現遍佈安徽懷寧、桐城、潛山、嶽西、安慶等地及五湖四海。
字輩是:升恆協度,奎壁聯輝,里居醇樸,祖澤崇巍,行敦孝友,言發珠璣,清廉傳世,揖讓餘徽,麟山秀毓,梅村翠微
【東中畈吳氏】
說明:關於這個吳的歸類,是筆者的個人說法,其祠堂在黃鋪水庫里名叫東中畈(讀音)的地方,估計近掛車山,以後有機會考證清楚時再予正名,現姑且此名。
字輩是:宗士志遐長,孝友肇基芳,相承為東本,柏懷永名揚
【汪河吳嘴吳氏】
據說,很久以前,有吳氏兩兄弟途經桐城的三道河(又叫三叉河)時,那時,天正接連數天下著大雨,三道河的水很大,老大沒過河,就在童鋪落了戶;老小過了河,來到黃甲的汪河,在汪河的吳嘴那兒落了戶,並稱自己是吳氏的二世祖,把自己的父親定為一世祖。
字輩是:文字光先德,兼和體道行,恭寬皆慧敏,日月放光明
【(羅嶺)陡塘吳氏】
字輩是:成平思凝,紀綱家振,世秉述繼,正大光明,先典曰一,孔曾同心,時中日省,紹學以興
【(羅嶺)繆山吳氏】
繆山吳氏家族歷史悠久,人丁興旺,世益彌遠,族益滋大,人益茲繁。現已初步知曉各房支系省內主要分佈在懷寧育兒、涼亭,桐城黃甲,潛山,嶽西,安慶羅嶺、皖河農場,肥西三河鎮,來安,青陽等地;省外主要分佈在浙江杭州,陝西,河南,湖北,江蘇等地。
字輩是:世應鴻文士,輝光裕德昌;明良傳紹永;經濟定家邦。
我姓蓬,我爺爺是春字輩,我爸爸是有字輩,我是德字輩,我孩子是發字輩,我孫子是什麼字輩
族譜傳下的時候會有專門的字輩進行傳承,並有相應的寓意。這是外人無法幫助你們的,必須要你們族譜中去查詢,如果只是你們老一輩約定俗成,沒有族譜,那你下一輩的字輩應該由你們家族目前的族長去定,或者是族老商議確認 外人不知道的,只能看你們的族譜後面排的是什麼 姓劉,我爺爺是保字輩,我爸是春字輩,我是光字輩,...
我姓李,我爺爺是世字輩,我父親是聯字輩,我是群字輩,我兒子是德字輩。請問完整的字輩譜是什麼
暈啊!那個是你們家的族譜哎!你找族譜看看啊,外人怎麼會知道?沒有的話你就問問家裡的老輩人。我爺爺是世字輩,我父親是德字輩,我是什麼輩 這個應該可以從你自己的名字裡面看出來吧 是什麼輩分 名字裡面就會帶有那個字 你想想就知道了 急急急,本人姓李,我爺爺是祥字輩,我爸爸是令字輩,我是德子輩,請問下面輩分...
我也一樣爺爺是德字輩到我爸爸是炳字輩我是慶字輩我兒子都不知什麼字輩了
你兒子可取聿字輩。聿字在名字中寓意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一鳴驚人。跟家裡的老人商量,讓老人幫你往下排輩,很簡單的呀,按照家譜一輩一輩的往下排唄。起名 法律家庭關係 50 你說的什麼意思啊?要給小孩改名嗎?當然可以改名了,孩子越小越好改。大了的孩子,改起來牽扯的層面很多,就麻煩一些,也不是不能改啊!魔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