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貫錢和明朝一兩銀分別在當時的實際購買能力

2021-05-11 03:33:21 字數 5006 閱讀 6274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或許都想知道。看過一些古籍,人們就會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高,為此,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值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

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是中產階級,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僕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就千恩萬謝的。《明史》裡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只是45兩**。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

6市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每斤1.5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

75元計算,可以折算出明朝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660.8元。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其購買力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很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一兩銀子也要價值2065元人民幣。

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工商業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空前龐大,由於**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且當時不存在類似央行這樣的巨集觀貨幣調控管理機構,因此造成貨幣使用上極為混亂的局面。我們知道,古代以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歷代都是不變的,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宋史·食貨志》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宋史·職官志》記載:

「每鬥(米)折錢三十文。」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北宋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300—6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銀子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924—1848元。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如果有人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活躍,外國**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

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武俠**作品如《射鵰英雄傳》等,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

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模糊,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的描寫,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求明朝萬曆時期,一兩、一錢,一貫,一分,一文的換算啊,還有他們的購買力。

2樓:匿名使用者

文才是貨幣的代表,一文就是一個銅錢,貫是貨幣數量的代表,一千文是一貫。

兩、錢、分是重量單位,在代表銀子重量的時候可以和官方定價一兩銀子=10錢銀子=100分銀子=1000文=一貫。

因為明朝不同時期鑄造的銅錢名稱、大小、重量不同,所以一錢銀子能兌換的銅錢數目也不同。詳細情況可以看《明史》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簡單地講,明初鑄大錢「大中通寶」,4文就可以換1錢銀子。以後的皇帝鑄造的銅錢按官方規定是7文折銀1分,70文才折銀1錢。而民間盜鑄的劣錢甚至要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兌換一分銀子(即三四百文至六七百文才能換一錢銀子)。

購買力舉例:

《金瓶梅》中如第四回鄆哥到處尋找西門慶,是要「賺得三五十錢,養活老爹」,這裡的「三五十錢」,指的應是銅錢。第五回武大被西門慶踢傷後,潘金蓮「拿了銅錢」託王婆去買藥。第七回薛嫂向西門慶介紹孟玉樓前夫開布店時買賣興旺,「一日不算銀子,銅錢也賣兩大簸籮」。

按明初制定的銅錢、**換算比率,一兩**等同於一貫銅錢,「數十貫錢」相當於數十兩**,賣炊餅的武大顯然沒有這樣的財力。即便是財主西門慶,出門時身邊也只帶「三五兩銀子」(第三回)。

更何況一貫銅錢重六七斤,數十貫銅錢——假定是二十貫吧,重一百二三十斤,武大還要挑著炊餅擔,又怎麼扛得動?由此可知,武大懷裡揣的應當是紙幣,而且是貶了值的紙幣。

一貫銅錢等於幾兩銀子,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3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一兩銀子 = 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 10鬥 = 一石;

通常一兩銀子可以買200鬥米,即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50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3540元的購買力。

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

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宋朝以前**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

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活躍,外國**大量湧入以後的事。

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主要是因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武俠**作品如《射鵰》等書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

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

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

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

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

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

清代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

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

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的**,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

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是用不著的。

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4樓:霜讓幸綾

1、一兩銀子的價值在各個朝代是不同的,以完成貨幣銀本位的的清朝為例,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元左右。

2、19世紀北京市面上的**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紋銀為例,計算出一兩銀子的標準重量:37.

31克,以及一兩紋銀所含純銀的重量:34.9克。

像這樣的一兩銀子,在公元2023年的北京能買到70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鑑於現在普通大米每斤賣到3元左右,可以估算出當時一兩紋銀大約相當於現在200多元(僅就買米而言)。

如果用這樣一兩銀子去買雞蛋,能買三四百顆,仍然相當於人民幣200多元。

如果用來租房,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卻遠遠超過了200多元人民幣,當時在北京鬧市區租一所建房6間、佔地半畝的四合院,一個月只需要一兩多銀子,這說明當時北京的住房並不短缺,相對於食物而言,房租便宜到了驚人的地步。

3、**,即銀,因其色白,故稱**,與**相對。多用其作貨幣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

純**顏色白,摻有雜質金屬光澤,質軟,摻有雜質後變硬,顏色呈灰、紅色。純**比重為10.5,熔點960.

5℃,導電效能佳,溶於硝酸、硫酸中。銀是古代發現的金屬之一。銀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

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里長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

一貫的意思是什麼一貫是什麼意思

一貫的意思是如下 1 用一種道理貫穿於萬事萬物。2 同一個道理。3 同樣 一樣。4 連貫 相聯。5 從不改變 一向如此。6 表數量。古時千錢為一貫。7 表數量。用於成串的東西。引證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 第一部九 又是你說的對,你一貫正確!例句 魏巍 東方 第六部第九章 為了重新騎在 中國 人民頭上,...

一貫好用嗎,一貫理財怎麼樣,這個平臺都有哪些產品

一貫簡單易用,它的隨存隨取產品小金貫,不僅可以實現多家銀行卡提現實時到賬,而且預期年化收益5 在活期產品中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一貫理財怎麼樣,這個平臺都有哪些產品 如需投資理財,建議選擇銀行正規理財產品,銀行理財更加安全 農行發行多款理財產品,投資包含多種領域,不同的風險等級可以滿足多重使用者的需要,...

一什麼貫什麼,一貫的貫是什麼意思

1 一理貫之。拼音 y l gu n zh 解釋 貫 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處 論語 里仁 子曰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 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舉例造句 又云以一理貫之故具觀心義,其如妙玄十法,豈不以 四明十義書 卷下。拼音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