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效應中當光照強度不變,增大入射光的頻率,飽和電流怎麼變化

2021-05-13 03:29:52 字數 691 閱讀 8026

1樓:殘文斷章

在入射光一定時,增大光電管兩極的正向電壓,提高光電子的動能,光電流會隨之增大。但光電流不會無限增大,要受到光電子數量的約束,有一個最大值,這個值就是飽和電流。

所以,當入射光強度增大時,根據光子假設,入射光的強度(即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垂直面積的光能)決定於單位時間裡通過單位垂直面積的光子數,單位時間裡通過金屬表面的光子數也就增多,於是,光子與金屬中的電子碰撞次數也增多,因而單位時間裡從金屬表面逸出的光電子也增多,飽和電流也隨之增大。

所以,你可以看到,頻率升高,單個光子能量加大,可是呢,總光強是不變的,那麼平均一下,光子的個數減少,那麼激勵出來的電子,比原來少了,電流就比原來的少了,所以結論應該是飽和電流減小,而不是增大啊,答案是不是有問題啊。

2樓:阿樓愛吃肉

只要光的頻率超過某一極限頻率

,受光照射的金屬表面立即就會逸出光電子,發生光電效應。當在金屬外面加一個閉合電路,這些逸出的光電子全部到達陽極便形成所謂的光電流。不加電源也會產生電流,若加逆向電源,會減小光電流。

正向電流會增大光電流。

所以,當入射光強度增大時,根據光子假設,入射光的強度(即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垂直面積的光能)決定於單位時間裡通過單位垂直面積的光子數,單位時間裡通過金屬表面的光子數也就增多,於是,光子與金屬中的電子碰撞次數也增多,因而單位時間裡從金屬表面逸出的光電子也增多,飽和電流也隨之增大。

什麼是光電效應,什麼叫光電效應?

當紫外線這一類波長較短 頻率較高的光線照射到金屬表面時,金屬中便有電子向外逸出,這種現象就被稱為 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的實驗表明 亮度微弱的紫光能從金屬表面打出電子,而亮度很強的紅光卻不能打出電子,說明光電效應的產生只取決於光的頻率而與光的強度無關。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恢復了光的粒子性,使人們終於認清...

光電效應現象和規律是誰提出的,光電效應現象和規律是愛因斯坦還是赫茲發現的?

光電效應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對發展量子理論起了根本性作用。1887年,首先是赫茲 m.hertz 在證明波動理論實驗中首次發現的。當時,赫茲發現,兩個鋅質小球之一用紫外線照射,則在兩個小球之間就非常容易跳過電花。大約1900年,馬克思 布蘭科 max planck 對光電效應作出最初...

關於光電效應的問題,關於光電效應的一個問題

肯定會發生的 這和環境沒關係只取決於光的波長 光電效應的本質是金屬離子在光的照射下析出 成為離子狀態,此實驗是在水體環境中 所以金屬離子只有進入水中 而不是電子進入水中 一半情況下水所溶解的離子數量是一定的,就是說只有一部分離子可以被溶解 但是效應時間過長的話可能會使部分離子溢位 此外由於離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