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命中傷定
苗族民居建築藝術,既具有寶塔式
的建築藝術,又有苗族吊腳樓的建築藝術,是個名符其實的樓閣形式,只有節日喜慶時節,方能使用。因可存放蘆笙,亦稱為「蘆笙樓」。
苗族民居,一般都建於寨子的**,多柱多邊形立體尖頂寶塔形,為三節樓閣結構,最高一節,內榨樓板存放銅鼓,活長梯由內腔壁爬上。
苗族民居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民族文化集中表現的場所。苗族建築藝術。同苗族其他門類藝術一樣.
積澱有很多純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時的生活、生產勞動、親朋聚會、宗教話動,如紡織、刺繡、飼養、婚宴、祭祀等都在這裡進行。
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現在建築形式的表層。或隱含在建築形式之內部。由於這些習俗話動和自然條件的長期影響,這些文化成分構成苗族建築藝術特色的內容。
2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住地,都儘可能選擇靠近田土和生活用水便的地方。為少佔耕地,多住靠近山村並向山上延伸。苗族的居住環境、村寨大小、房屋式樣、建築材料、室內佈局和傢俱陳設,方言間和地區間都有差別。
但都有共同娛樂的廣場,有的地區還有家庭墓地。絕大多數村寨是聚民族而居,其中不少是家族成寨,少有交錯雜居,同其他民族共寨的不多。各地苗族的住房建築,都是就地取材,因而有木房、石板房、土牆草房、磚房等。
黔東南的苗族,都是聚集幾十以至幾百戶成寨,獨戶或幾戶人家成寨的很少,100—200戶成寨的較普遍,也有400—500戶以上的,村寨周圍或寨後、村頭,多護一座山林為風水林,並在其中選定一株古樹為神樹,定期由各戶醵資購備家畜家禽祭祀。清水江、潕陽河兩岸和海拔較低地區,每寨都修有土地祠,土地菩薩共三尊,均男性,有的村寨砍刺編籬圍寨一週,村口修有寨門,上覆瓦,安裝堅固大門板,每個較大寨子或附近幾寨,都在村中寨旁留一塊空地為蘆笙堂、銅鼓或木鼓堂,以作節日舉行蘆笙舞或銅鼓、木鼓舞之用,場地屬集體所有,不許侵佔。黔東南州和黔南州苗族住房多位於山腳、山腰,如地勢陡峻,多依山建築為「吊腳樓」,「吊腳樓」有全吊腳和半吊腳兩種,一般是三開間,少數為五開間,住在河邊、山谷和地勢較為平坦的,多建平房和樓房,有少數「幹闌式」樓房。
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居住較分散,每個村寨住戶也不多,一般只是幾戶至幾十戶成寨,超過百戶的很少多是聚族而居。銅仁地區的苗族,苗寨大者百餘戶,超過200戶的很少,多是瓦房,一般為三開間。黔西北苗族的住房有木瓦房、土牆房、草房、「杈杈房」等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臥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苗族的服飾,飲食,民居有什麼特點
3樓:濛濛然然歲月
一、苗族服飾
1、服裝
苗族服飾因性別、年齡、地區和宗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苗族男子的服飾
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
(2)苗族婦女的服飾因為地區不同,服飾也有很大的差異。
湘西、黔東北、渝東南和鄂西南一帶苗族婦女服裝屬湘黔渝鄂型,都是上身著大襟右衽衣或中長衣,下著長褲,衣袖、褲腳和衣領周圍都鑲有花飾,胸系繡花圍腰,服飾多為青色或藍色,多數包頭巾。
黔東型包括苗語黔東方言的全部苗族,**都尚藏青色,大領衣(少數為大襟衣),不分截的百褶裙 ,衣、裙花飾以刺繡為主,用織錦為飾較為普遍;多數挽椎髻,少數盤發包頭。
黔中南型屬苗語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婦女服裝多為大領對襟和大領左、右衽,著大襟衣的佔少數,百褶中裙,長裙較少,衣外多披附屬飾件;衣裙多數以挑花、刺繡、蠟染為飾,少數無花。
川黔滇式分佈在苗語川黔滇方言的滇、黔、川、桂四省,婦女服裝的基本款式為大領對襟或大領左、右衽短衣,部分衣外有附屬飾件,部分著外披,大多著百褶多截中長裙,前系裙圍,後垂飄帶。
2、飾品
(1)苗錦
苗族常用苗錦作為禮物,贈送親友。母親送給兒女,表示祝福;姑娘 送給男友,表示私定終身;苗家送給客人,表示友誼長存。
(2)苗族銀飾
銀飾包括銀釵、銀芒、銀手鐲、銀項圈、銀牌、銀魚、銀鈴等,是苗族女青年特有的
裝飾品。
二、苗族飲食
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
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主食。
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把糯米飯和蔬菜一起封存壇內,
一、二個月後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種特具風味的酸醃菜。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喪、節日或親友來訪,都用酒招待賓客。
三、苗族民居
苗族一般是聚族而居。村寨的大小,因地理環境不同而異。一般三 五戶、十幾戶為一寨。大村寨,一般幾十戶、一二百戶。
1、黔東南居民住木製平房和幹欄。
(1)苗族平房多為竹木結構,以木板、竹片作牆,上蓋竹、瓦、木皮或茅草。平房有三開間和六開間之分。
(2)現代幹欄建築主要有全樓居和半樓居兩種形式。
「幹欄」樓多為兩層,實行上 人下畜。樓上屋前伸出部分是晒臺,房前有走廊。正屋有三開間和五開間之分,與平房佈局 相 同。樓下鑲木條為牆,用於飼養禽畜、堆放雜物。
全樓居即典型的全木結構高腳幹欄。半樓居多依山而建,劈坡為平臺,後半部以屋 基平臺為居住面,前半部則立柱懸空為樓,上鋪樓板與平臺齊,形成半邊樓。
2、雲南文山地區苗族居民住宅的牆壁多用竹條編織、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頂為平形草頂。
3、昭通地區的苗族居民多裝權權房」,即一種用幾根樹幹交叉搭糊,蓋上茅草,用樹枝或竹子編織、糊泥作牆的房屋。一般隔為兩間,人畜各一。
4、海南島苗族住的是長而窄的茅草房,三間一幢,屋簷較長,簷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牆草頂或瓦頂的房屋。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因遷徙頻繁,居住分散,造成各地語言 和詞彙的較大差異,形成了幾種方言和土語。部分苗族有自己的文字,如「坡拉字母苗文」
(俗稱「老苗文」),現仍在川、黔、滇部分苗族中使用。另一部分苗族的文字已失傳。
苗族家庭多為一夫一妻制。若夫婦久婚無子女,經女方同意,男方可娶二妻(妾),妾之
地位與妻平等。中年喪偶可再婚嫁。男女青年戀愛自由,結婚要徵詢父母的意見,若父母反 對,青年男女堅持己見採取私逃的辦法。有些地方至今還有不落夫家習俗。
苗族除有春節、中秋等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民族節日。如:苗年、吃新節 、中元節、蘆笙節、跳坡節等。每個節日和聚會除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外,無不包含男女
青年進行社交活動和談情說愛的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一 苗族的服飾
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易於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其服裝的主要色調亦不盡一致,所謂 「白苗」、「黑苗」、「花苗」、「漢苗」等就是依據所著服色或服式而來的自稱或他稱,也有根據婦女的裙樣,稱為「長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實,同一種稱呼之嚴,不同地域的婦女服飾也各各不同。
2.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帶的人,上著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鑲襯,內著白色衣,領圍胸襟露出白衣,額部以白巾交****而纏,白巾上又纏黑巾,黑白分明;而鎮雄、威信一帶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長衣,下著縐褶花裙,凡領邊、袖口、圍腰都以五色絲線鑲繡,以寬約五寸,長達丈餘的青黑布纏頭,突出的白色在於裹白布綁腿。
3.苗族服裝大多遍施圖案,刺繡、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並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從刺繡圖案中往往可以尋出苗族的歷史和象徵意蘊,可謂是「有意味的形式」。
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圓領斜襟窄袖衣的領邊、袖肘繡有紅、黃、藍、白等花紋,紋路多呈花狀、江水狀,據說這些花紋象徵著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穀穗。
二 苗族的飲食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有些地方少數苗族忌食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
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儲存,普遍採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
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酸湯魚是苗族獨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鮮美,辣勁十足,實在令人胃口大開。
三 苗族的民居
1.苗族居住房屋基本相同,正屋大體上是三開間一幢,較富裕者則五開間為一幢。大門開在中間一間的二柱之間,成「凹」字形。
大門之內為堂屋,左右兩開間又各隔成兩間。右邊裡邊的小間,是主人夫婦臥室,外間安火塘,左邊一間的房間為兒女住房。廁所、豬牛圈設在正房之側。
有條件的人家還在正房前側左右兩邊設偏廈。偏廈之上住人,其下一邊安穀倉,一邊安廁所及豬牛圈。黔東南和鬆桃地區,過去,有些地主還修有大型的四合院,屋外四周有砌磚牆圍護,俗稱「窨之屋」。
屋內大廳的門上、柱上,鑲著鍍金匾聯,金碧交輝,很有氣派。
2.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東南苗族地區木材較多,經濟條件較好,所以木房、瓦房較多,草房土牆房較少。黔中南一帶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牆房兼有,大體上草房、土牆房最多。
此外,黔西北、黔中南和黔北地區,還有不少苗族搭「杈杈房」居住,屋內不分間,無傢俱陳設,架木為床,墊草作席,扎草墩為凳,是苗族中的最貧困者。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生活有所改善,這一帶的茅草房、杈杈房正在逐步減少,出現了許多新式的磚瓦房。
3.在黔東南雷公山和黔北務川、道真及黔北部分地區,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腳樓」。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臺,土臺之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臺高度取其段裝上穿枋和橫樑,與土臺取平,橫樑上墊上樓板,作為房屋的前廳,其下作豬牛圈,或存放雜物。
長柱的前廳上面,又用穿枋與臺上的主房相連,構成主房的一部分。臺上主房又分兩層:第一層住人,上層裝雜物。
屋頂蓋瓦(或蓋杉樹皮),屋壁用木板或磚石裝修。這類房屋臺上臺下渾然一體,非常美觀。
苗族有什麼特點,苗族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語言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 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 又稱東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 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服飾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
苗族姑娘編織的圍腰有哪些特色,苗族的服飾特色是什麼
苗族姑娘在編織圍腰時,大都採用通經斷緯的手法。經線一般用單一的白線或藍線。黑色緯線則用彩色絲線棉線。動手編織時,先用竹片拔起或壓住一部分經線,再用梭子將綵線按紋樣數紗穿出,反覆編低而成,這種苗錦正面有花,背面無花,紋樣主次分明,絢麗奪目。這種織法速度緩慢,一件七十公分的圍腰,往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
介紹苗族文化,苗族的文化特色
哦 我也很感興趣哦.興趣起源於仙劍 苗族的文化特色 1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 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