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都都
一、清明節來歷:
清明節起源於寒食節。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寒食節講究禁火、冷食。是流傳於北方的一個較早的節日,後來在發展過程中又增加了踏青、祭掃、蹴鞠等習俗。
在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銷聲匿跡,直到宋元時期,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也融進了寒食節的習俗。
二、清明節習俗:
1、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這個習俗由來已久。祭祖也是清明節的中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思。清明節本屬「祭祖節」,是表達孝道的重要節日。
而以祭祀場所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墓祭、祠堂祭。墓祭是最普遍的祭祀方式,清明節掃墓就是墓祭。拜。
2、踏青
清明節期間,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所以人們會在掃墓祭祖之餘,一家人在外賞春景,郊遊一番。
3、放風箏
人們在清明節也會選擇放風箏,這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據說,有的人會在風箏飛到很高的地方時,剪斷風箏線。任憑它飛走。認為這樣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
三、清明節詩詞:
1、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 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2、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唐] 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2樓:匿名使用者
1、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
2、清明節習俗
除了掃墓以外,清明節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3、清明節的詩詞
宋代吳文英的《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譯文聽著悽風苦雨之聲,我獨自寂寞地過著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滿懷憂愁地起草葬花之銘。樓前依依惜別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濃密的綠蔭。
每一縷柳絲,都寄託著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獨自喝著悶酒,想借夢境去與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鶯喚醒。
西園的亭臺和樹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掃乾淨,依舊到這裡來欣賞新晴的美景。蜜蜂頻頻撲向你蕩過的鞦韆、繩索上還有你纖手握過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麼惆悵傷心,你的倩影總是沒有信音。
幽寂的空階上,一夜間長出的苔蘚便已青青。
清明節的習俗和食品,清明節的來歷 習俗 美食 忌諱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 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 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 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大臣介子推割自己大腿的肉給他吃,等到登基封賞的時候,卻忘了介子推。之後火燒綿山但介子推被燒死也沒有出來。為紀念介子推,定這一天為寒食節,此後寒食節的後一天被定位清明節。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 降雨 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
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六十字。
我國最早的太陽曆以及 國禮 春官 明確記敘了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 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農耕社會以後,勞動人民發現日 月 年構成了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基本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