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仁昌居士
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為:文化本質不同、盛行地區不同、特點不同。
一、文化本質不同
1、東方傳統文化:東方傳統文化是強調團結共贏,求同存異的文化。
2、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強調個人實現的文化。
二、盛行地區不同
1、東方傳統文化:東方文化盛行於東亞的社會主義社會、經濟不發達國家。
2、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盛行於西歐、北美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達國家。
三、特點不同
1、東方傳統文化:東方傳統文化強調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範,以「和諧」為目標。
2、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專注於核心家庭,而不是大家庭,對性、一夫一妻制的態度多少有些隨意;
視自由作為最重要的價值。
2樓:歷史通
1.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平衡,以穩重、平和、和諧為特徵
追求平衡.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小形成的—種特定的觀念、農業生產受季節變化和作物生長規律的制約,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隨時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人們團結合作,建構一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係;農作物生長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各種氣象因素:光照溫度、防水等,都需要適宜,即「無過不及」。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功,強調剛柔並濟,古人認為天地,陰陽,晝夜,都是相對,要保持他們的平衡。
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
孔子對「為人之道」提出「中庸」的思想:「君子中庸,小人反小廟」。明**學家對「中庸」作了解釋:
「中者,不偏不倚,元過不及」。即為人處世個能左、右偏激,需沿著正直的方向發展和前進。這種為人處世正直的認識,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共識,由此也養成了中華民族堅持原則,是非分明的優秀品德。
中國的傳統飲食則具有「平衡」的特點,而且多為經驗型的。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各種食物分為溫、熱、涼、寒,四種「屬性」,又稱「四氣」,且按味道分為辛、酸、甘、苦、鹹等「五味」。中國傳統飲食的「平衡」,就是根據各種食物的「屬性」和「五味」,將不同的食物相搭配,使之實現「四氣」和「五味」的「平衡」。
與之相比較,因為西方生活工作節奏快,方便快潔的就餐方式和缺什麼營養補什麼營養成為主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在飲食上的差別。
2. 西方傳統文化的特色:現實主義
西方民族受畜牧業生產的影響,而形成了許多特有的觀念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現實主義,即注審現實。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爆發時間的不同~
之所以會出現異同,跟文化底蘊差異有很大的關係~
4樓:浪漫oo小瘋子
文化?? 就只是宗教??? 呵呵 好笑,受不了那個誰誰, 東方拜魔鬼文化?
。。。。 道家 佛家 儒家 風水 太極 包括中國武術 京劇 兵法 等 等等等等。。 就不是文化了?
時間不同歷史不同,導致崇拜的偉人 信仰 教育 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各自的優缺點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
"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2023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
(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絡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
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慾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
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鬥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鬥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
(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 "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
(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
(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
《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2023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係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定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樸:《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
6樓:然風
中國的注重人的自我修養,所以有很強的生命力,而西方則注重對國家的批判以及如何做事!根基不穩啊!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有何差異?
7樓:陌上1雪
1、中國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則重理智。
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愛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所謂人就是指人際關係,中國講究禮節,注重孝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級秩序,要求臣忠於君,子孝於父母,弟尊敬兄長,等等,否則為「不仁」。
然而,西方的文化則偏重於理智、理性,認為理智應該而且能夠控制情感,人應該控制自我的慾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於人情的份量。「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這一哲理名言充分體現了西方對理智的偏重遠遠大於對人情的重視。
2、中國人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天人合一」,西方人強調「人為萬物之靈」,自然不過是人的陪襯。
西方人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往往注重個人和物質利益,強調對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認為人有能力而且必須征服自然以獲取生存的條件。
而中國人從先秦時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天、地、人一統於道」,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自然」。
3、從語言角度看,漢語是非形態語,西方語言為形態語。
西方文字是由單個字母組成的流線性的文字,它以形統意,通過嚴密複雜的形態變化來表達意思。在句法上只要是主謂結構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謂結構才是句子。
而漢語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方塊字,方塊字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語意意思,漢語言是以意統形的,句子的句法、組織結構和語義根據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來安排,而且在漢語中沒有主語和謂語的句子是隨處可見的,所以漢語組織以達意為主,不滯於形而以意統形。
西方流線性的語言和文字相應於西方人單向性的思維模式,他們強於分析、邏輯。中國文字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講究整體性與立體性,體現了中國人立體的思維模式。
4、西方重物質,中國重精神。
在西方人眼裡,物質的滿足是相當重要的,從西方的殖民史可以看出,西方人對於物質的追逐簡直不擇手段,對物質的追逐,對感官刺激的尋求,一度使西方人感覺迷茫。相反,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重精神,注重精神上的滿足。
5、西方重個人主義,中國文化重集體主義。
西方自從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以來,自由、人權、平等、博愛等思想深入人心,西方的精神強調個體的自由,注重個體的奮鬥,個人的權利。私人的權利與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甚至會為個人的私利而不顧國家之利益。
而中國文化重集體主義。從古至今,家國思想貫穿人心,一個與眾人格格不入的人在中國是沒有出路的。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集體主義更是深入人心。
中國人的行為注重的是以大局為重,不以自我的私利而去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強調集體至上的原則,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必要時要犧牲個人利益而維護國家、集體的利益。
8樓:可專狄藹
中國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內省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重情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理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倫理本位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個人本位文化;
中國文化注重直覺體驗,西方文化注重邏輯分析;
中國文化講求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則強調人定勝天。
從歷史和經濟的角度來講,根據我的觀點,中國文化是一種天才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種愚人文化。
可能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一首完整的**包括音階和音律兩個元素。音階就是聲音的大小,也是我們說所的1,2,3,音律是音階之間的長度。
我們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音階和音律,然而,由於對音階和音律的符號記錄沒有標準和統一性,導致我們現在很難翻譯我們祖先創作的古典樂曲,以至於,我們現在幾乎不能聽到來自於中國的古典樂曲。
為什麼會這樣,這個中國文化有很大關係,中國文化是一種崇尚悟性的天才文化,所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東西,沒有先天的智慧和悟性,一般是不可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例如中醫,文學,戲曲等等。講求悟性的文化讓人們不注意尋求方**,不善於對方法進行積累和簡單化。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任何知識和學問如果沒有方**,如果沒有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變為常識,一般的人就很難進入這個知識領域,即使要進入也得從頭學起,而這本身也影響了知識的更新和繼續發展。
講求悟性的文化,使得中國文化裡的歷史名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但確影響了中國文化本身的發展,因為,這種文化,不具備可傳承性。
而西方無法與之截然相反,西方文化注重方**,它把人假設為傻瓜,把事情設計的越簡單越好,越透明越好(傻瓜嘛,你不整簡單,哪個弄得懂呢)。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所以近代的自然科學和管理科學都誕生在西方並發展在西方。管理科學的誕生,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就是泰勒,他把人假設為一種無情緒的東西,在工作的時候對你的動作、流程、時間進行研究,然後看你哪些動作、流程、時間是多餘的、不經濟的,通過分析後,把最有效率的動作、流程和時間寫下來,所有人都按照這個做,這個就是管理科學,目前我們管理學上講的管理的程式化、流程化、標準化就是愚人文化的充分表現。
而在,在中國,更多講究的是領導的藝術性,什麼叫藝術性,不知道,反正你說不清楚也不能模仿的東西就是藝術,而具備藝術性的領導當然就很少了,所以最後只有「天才」型的,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能做好領導了。從管理的角度上看,我們很容易看出天才文化和愚人文化的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何在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我不知道從何作答,西方文化的特點就是自由 開放,而中華文化內的特點就容是包容 博大,兩者各有千秋,並因此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兩大支柱,而阿拉伯文化與非洲土著文化一個有特點,在此就不贅述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從東漢開始,唐是得到發展,元 明前期到達古代的高潮,兩者碰撞的直接結果就是要麼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衝突嗎?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異
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異 1 餐具的差別 中國人喜歡用筷子,而西方人喜歡用刀叉。2 思維方式上的差別 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3 生活態度上的差別 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中國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注重內容。中國人重道義,重感情 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4 對待病人的差別 東方人認...
在現今東方文化好還是西方文化好,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
這個不好說,但當代還是西方站主流地位哈,就是自由 民主 平等!不知道你怎麼定義抄 好的文化 文化的成型必然是經歷了很長的 歷史,有很複雜的歷史原因 人們都是從摸索中總結積累出適合各自生活的文化沒人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適合哪種文化 東西方文化都有傳統的一面,也都有不同的一面我們都在生活中尋覓可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