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家姓中哪個姓氏是大姓,這裡面有哪些傳說故事?以日記的形

2021-03-20 23:03:21 字數 6171 閱讀 6342

1樓:匿名使用者

當代中國100個大姓

根據國家

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國家統計局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得出了中國當代100個大姓的排列表: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樑、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

當代中國100個大姓,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前三個姓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7.9%、7.

4%和7.1%,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三大姓;前19個姓,均佔全國人口的1%以上,約為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按地域分,王姓為北方第一大姓,約佔人口的9.9%;陳姓為南方第一大姓,約佔人口的10.6%;李姓為長江流域第一大姓,約佔人口的7%。

各省區大姓分佈不均衡,廣東的樑、羅,廣西的樑、陸,福建的鄭,臺灣的蔡,安徽的汪,江蘇的徐、朱,浙江的毛、沈,江西的胡、廖,湖北的胡,湖南的譚,四川的何、鄧,貴州的吳,雲南的楊,河南的程,甘肅的高,寧夏的萬,陝西的薛,青海的鮑,新疆的馬,山東的孔,山西的董、郭,內蒙古的潘,東北三省的於。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姓的傳說:

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

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都有人,又沒扔成。

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

因為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所以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

棄因為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後,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號為后稷,賜姓為姬。

后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發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生衝突,古公亶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陝西省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帶領部族在這裡建築城郭房屋,並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斷髮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

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候,終於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後,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後,姬高又奉命開啟殷商的監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百姓。

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省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

成王臨死的時候,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

不知過了幾代,畢公高的後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變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

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

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從此,畢萬及其後代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鬥爭中,魏氏協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

最後終於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後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

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3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於洛陽偃師。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

姬,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係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個姓姜,一個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

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2023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註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複姓,編成15行。

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複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影象;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過去,《百家姓》有幾種修訂版,如:明朝末年修訂的「黃周姓」,清朝康熙年間修訂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訂的「百家姓三編」。這些修改後的百家姓在表現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

儘管如此,它們還是無法取代原稿,這體現了原稿對後來創作的深遠影響。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 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

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熟悉它,於古於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髮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複雜。《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個姓氏,後經增補到五百餘個。但據有關報道,研究姓氏的專家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

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複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

趙錢(前)孫李周吳鄭王。。。。。。意思是趙的前面是孫。至於錢姓,正好是書生母親的姓氏。100個大姓的排列表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樑、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

張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它起源於遙遠的傳說時代。據說張姓的始祖名「揮」,他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弓箭和網罟。

弓箭和網罟作為當時的新的生產工具,使人們可以獵取更多的鳥獸,捕撈更多的魚蝦,又能夠減少猛獸對自身的傷害。揮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產弓箭和網罟為業,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張」作為自己的姓氏。

張姓公認的血緣親祖黃帝是遠古傳說時代華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以德經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選賢任能,嚴懲頑凶,開創了一個歌舞昇平的盛世。

王姓的傳說:

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

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都有人,又沒扔成。

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

因為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所以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

棄因為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後,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號為后稷,賜姓為姬。

后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發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生衝突,古公亶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陝西省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帶領部族在這裡建築城郭房屋,並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斷髮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

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候,終於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後,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後,姬高又奉命開啟殷商的監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百姓。

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省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

成王臨死的時候,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

不知過了幾代,畢公高的後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變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

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

李姓:是當今中華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李姓起源於河南鹿邑。鹿邑古稱苦縣,自古以來都屬於陳地轄區,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生地。

還有一種說法更有神話色彩,《史記·正義》引《玄妙內篇》說:「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記·索隱》說老子「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

」今天鹿邑仍有民間傳說,李母懷胎八十一年,在李樹下分娩,李耳誕生時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兒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誕生就用手指著李樹,自認李姓。

百家姓裡哪幾個是大姓,百家姓中的大姓是哪些

排列表 李 王 張 劉 陳 楊 趙 黃 周 吳 徐 孫 胡 朱 高 林 何 郭 馬 羅 樑 宋 鄭 謝 韓 唐 馮 於 董 蕭 程 曹 袁 鄧 許 傅 沈 曾 彭 呂 蘇 盧 蔣 蔡 賈 丁 魏 薛 葉 閻 餘 潘 杜 戴 夏 鍾 汪 田 任 姜 範 方 石 姚 譚 廖 鄒 熊 金 陸 郝 孔 白 ...

百家姓哪個姓氏最多

截止2019年1月,百家姓中王姓最多。2019年1月,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 為全國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達到1.015億人。姓氏在我國東中西地域分佈上存在一定差異,姓氏顯示出了地域的聚居性和多樣性。例如,位於首位的王姓在東部地區佔38.3 中部佔26.0 西...

百家姓排名大姓小姓

這個是沒有的,因為百家姓的發源時間離現在也有幾千年了,我們的祖先不可能知道幾千年後人口姓氏的發展趨勢。想知道哪個是大姓,哪個是小姓,只有自己去查姓氏的人口總數了。001 李姓排行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 以上,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