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波蘭遭受列強瓜分時肖邦為什麼不選擇留在祖國與敵人鬥爭而選擇

2021-05-17 18:05:20 字數 4938 閱讀 1549

1樓:蘇格拉鼎

你好!波蘭第一共和國在2023年就已經瓜分完了..

肖邦出生是在2023年,當時華沙地區應該在法國扶植的波蘭公國境內兩年後波蘭公國也沒了

之後所謂的波蘭王國也是由沙皇管理的

所以可以說在肖邦在世時是沒有波蘭這個國家的你所謂的敵人也壓根不存在,說當局更合適

最關鍵的是肖邦他爸是法國人,他們家條件也不差..

他為什麼要跟當局玩命..以上

肖邦為什麼要離開祖國到巴黎?

2樓:_可愛老鼠

1、為了生計;2、大丈夫能屈能伸,以退為進,彈簧壓得越緊,蹦得越高;3、在那裡可以發揮他的**才能;4、刺探軍情。(4好像有點離譜)可可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的祖國波蘭被**佔領了!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兩段賞析

4樓:向愛

一、說教材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講波蘭**家肖邦懷著亡國之恨流亡異國他鄉,在國外他不忘國恥,投入到**創作之中,在他彌留之際,他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文章不是無情物。情能感人。本課以愛國之情為紅線貫穿全文,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讀準 「邦」「詠」「腔」「淵」「燭」「黎」等字;理解悲憤欲絕、與世長辭、彌留之際等詞;結合課文第4題理解疑難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用情感貫穿全文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肖邦對祖國的熱愛,瞭解肖邦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數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課文如何用愛國之情貫穿的呢?一是不得不離開祖國的悲憤之情;二是離別祖國的眷戀之情;三是日夜思念祖國的赤子之情。所以我把體會肖邦對祖國的熱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先從肖邦和祖國的命運入手,一下子切入"肖邦與祖國"這一主題範圍,然後具體描寫肖邦的老師和同學郊外送別肖邦的場面,把這個送別過程中涉及肖邦和祖國深情難捨的情節作了細緻入微的描寫。接著寫肖邦在國外的行動,也是選擇肖邦關心祖國命運的素材,直至寫肖邦彌留之際的遺言無不關乎對祖國的依戀。有始有終,一以貫之,正是在這一系列關於對祖國的態度的事情中,我們認識了肖邦**才華之外的另一面,體會到他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所以我採用了「讀——學——議」的教學模式,所謂「讀」就是自由讀,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讀;「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並儘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課文按照肖邦所處環境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部分,第1、2自然段講的事情發生在波蘭,而第3~第6自然段內容發生的地點則在異國他鄉。

第一部分又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是第1自然段,講波蘭被歐洲列強瓜分,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

第二層是第2自然段,寫肖邦的老師、同學在華沙城外送別肖邦。

第二部分也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是第3、4自然段,講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忘我地投入到**創作之中;

第二層是第5、6自然段,寫肖邦在異國他鄉去世,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

文章以肖邦愛國為感情線索,以肖邦和祖國的關係敘述。由此,我們可以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文章的思路——祖國淪陷--告別祖國--思念祖國--難捨祖國

肖邦為什麼離開波蘭 10

5樓:革面者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於華沙的近郊熱里亞佐瓦·沃利亞。他的父親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國人,後遷波蘭,曾 參加過2023年波蘭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領導的反抗 侵略者的起義。起義失敗後流落華沙,靠教學等工作度日。

後 來,他又在家中開設了一所寄宿學校。從此,他就不再參與政事, 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華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較密 切的來往,這對小肖邦的思想成長是有影響的。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的波蘭,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但也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2023年,**、普魯 士、奧地利三個強國對弱小的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他們瓜分波 蘭的領土,奴役波蘭的人民,還想扼殺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以使他們能長久地統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蘭愛國歌曲所唱 的:「波蘭不會滅亡!」波蘭人民始終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鬥爭。

十九世紀上半葉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鬥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湧現出一批愛國的思想家和 艾藝家。他們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 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

這些思想對肖邦有著深遠的影響。肖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肖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 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 能聽到它的聲音。」他一再囑咐肖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 肖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肖邦說:

「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 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給肖邦以後的思想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 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 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祕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 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 譽。為此,肖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 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他寫道:「我還在這裡,我不能決定啟程的 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

我深信, 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 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 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

2023年11月2日,蕭瑟的寒風增添了華沙的秋意,更增添了離 別時的痛苦。送別的友人以這樣的話語叮嚀著即將離去的肖邦:

「不論你在**逗留、流浪, 願你永不將祖國遺忘, 絕不停止對祖國的熱愛, 以一顆溫暖、忠誠的心臟。」

肖邦接受了友人們贈送的一隻滿盛祖國泥土的銀盃,它象徵著祖 國將永遠在異邦伴隨著他。更使肖邦感動的是,當親友送行到華 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亞時,他的老師埃爾斯納和華沙音 樂學院的一些同學們,竟已等候在那裡,並演唱了埃爾斯納特地 為送別肖邦寫的一首合唱曲.

肖邦離國幾周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 肖邦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 曾僱了一輛驛車追趕,準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 回維也納。

2023年肖邦到達巴黎的時候,法國正處於君主立憲的「七月 王朝」時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資產階級的利益,金錢統治著社 會的一切。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巴黎,儘管在文化藝術 上有著悠久的傳統,成為全歐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 邦在巴黎時所說的:「這裡有最輝煌的奢侈。

有最下等的卑汙,有 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惡;每一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 關;喊聲、叫囂、隆隆聲和汙穢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這 個天堂裡成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說誰也不過問一個人是怎樣 生活的……。」為了在巴黎站穩腳跟,肖邦和上層社會的人士交 往。環境決定了他「非生活在這個圈子裡不可。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鋼琴教 學,贏得了人們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娛樂變成了放蕩,這裡金 子.齷齪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

儘管肖邦對巴黎的上層社會有 所反感,但他的活動大多侷限於上層的沙龍,加上他自己也逐漸 地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這對他的思想意識也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 和局制,使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改革缺乏應有的理解和 同情,這和他歷來與不少波蘭貴族及其子弟關係較密切也有聯 系。2023年華沙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有幾千名,其中 三分之二在法國,大多是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從政治上 說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保守派和民主派。

保守派傾向於君主立憲 制,而並不熱心於社會改革;民主派則主張立即解放農民,反對 **制度。對於在巴黎的波蘭民主派人士,肖邦一個也不認識。 從思想觀點上看,肖邦更多地傾同於保守派。

所以,對於2023年 和2023年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肖邦表現得相當冷淡。 這些都不能不說是階級侷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從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爾去外地旅行。

6樓:匿名使用者

從2023年開始他就在華沙、維也納和巴黎等地演出,沒回國。2023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所以肖邦的爸爸建議肖邦暫時留在國外。到2023年的時候。

肖邦最終還是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了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曲為生。所以,他是因為戰爭願意不能回波蘭。不是故意要離開波蘭的。

7樓:解軒卓宇

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祕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肖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肖邦離國幾周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肖邦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曾僱了一輛驛車追趕,準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回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