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你說漢語學過語法麼??? 你在生活中,就慢慢的學會了。。。。。。 英文對老外來說,就像漢語對我們來說。。。。。。 它只是用來交流的,只要我說了你能懂就行
2樓:悠悠3kup弈
因為是他們的母語呀,你說中國話也不是先學語法的。語法知識是為了讓你更快更好地掌握外國語言的一種方法。
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而外國人為什麼不學漢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回想當年,「歐洲語言文化中心論」甚囂塵上,漢字的生存一度產生危機。20世紀初,錢玄同提出廢除漢字,主張語言文化全盤西化。2023年5月10日,以蔡元培領銜,魯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位文化名人簽名的《我們對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在《中國語言》發表,把漢字貶為「獨輪車」,把拼音新文字頌為「飛機」。
直至現代,此叫聲仍不絕於耳,如海外學者孔憲中認為,漢語文字、漢語語法、漢語詞彙、漢語語音等均有缺點,仍需走引西方語言的道路。
如果能放眼大勢、又能坐下踏踏實實地做一下中西文對比,就會發現,以上觀點或提議即無可行性、又無必要性。
語言文字從來就是文化、科技、經濟等的載體,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文化的復興,漢字必然會呈現強勢。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3000萬,迄今全球已有100個國家的2500餘所大學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學院,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2023年,全球將建成500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漢語水平考試(hsk)到2023年外國考生人數已達到10萬人,在34個國家設立了151個考點,而商務漢語考試(bct)、少兒漢語考試(yct)等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英國伯明翰大學語言學家約翰·辛克萊爾教授認為,未來語言世界的領袖名單中將會出現漢語,當中國成為世界一流經濟強國時,許多人將會感到「學漢語比學英語更自然、更合理」。(《青年參考》2023年1月27日)
文化層面上,漢字為漢文化圈內的主要記錄符號,更顯示了其不可替代性。如新華社漢城2023年2月10日電:韓國**9日決定,在公務檔案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將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
韓國文化旅遊區域性長官申樂均9日在國務會議上提出了一份《推動漢字並用方案》。方案指出,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漢字文化圈國家的交流和推動觀光事業的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文字的公務檔案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表明含義的問題。主持這次會議的韓國**金大中說:
「如果無視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和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並用。」韓國歷史上長期使用漢字,進入近代社會後,韓、漢仍大量混用。2023年韓國當局公佈了一份《諺文專用法》,規定所有檔案不得使用漢字,因此帶來諸多問題。
韓國尚需如此,中國若取消漢字,無疑是把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推向深淵。
拋開國力及文化等外界因素不談,迴歸文字本身,更能發現漢字區別於字母文字從而奠定國際化基礎的優勢:
1. 意音兼備,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於一身,使大腦得到全方位開發。漢字中80%為兼表意音的形聲字,它們顯著地擴充了記錄資訊量。
2. 記住同樣數量的單字,漢字所需時間是英文的三分之一。(覃學嵐,1999)
3. 中文與英文篇幅之比在1:1.78至1:
2之間,閱讀速度是英文的1.6倍。(林汝昌,李曼鈺,1998)這在於漢字是筆畫的二維組合,充分利用紙張空間,顯得緊湊,而字母文字為字母的一維排列,顯得鬆散、冗長。
4. 由於漢字簡潔、資訊量大的特性,更利於計算機處理,現在漢字輸入速度已達600至750字/分鐘。
5. 構詞靈活,可組合性強。這同樣歸因於漢字二維組合的結構,即使幾個字並列也不會覺得冗長;同時,漢語豐富的發音種類(是英語的三倍)使漢字單音節性成為可能,有效地控制了詞的發音量。而英語無法克服這些問題,唯以造詞解決,致使新單詞數量龐大而缺少規律性。
6. 漢字排列整齊、方便排版,並具有書法的藝術美。
漢字除了具備世界文字共有的音義體系外,還獨自具有形義體系,而漢字的形義體系較之音義體系貯存了更為豐富的文化資訊,這是任何形式的拼音文字所無法比擬的。(黃巽齋,1988)
理想的文字應當是具有單位形態的符號,這種單位形態的符號既能記錄語音,又能有機地記錄語義,而漢字就是這樣一種意音文字,因此漢字是人類最優秀的文字。(覃學嵐,1998)
從符號學角度研究,讓漢字成為通用的國際書面符號,這也是可能的。(張壽康)
2023年8月美國《新聞週刊》一篇題為「中文的文藝復興」文章曾經報道:「中文的復興已經開始,並將影響到亞洲各地區的文化和經濟活動……」中文的優點是湯恩比所強調的中文可能成為國際通用的視覺符號。「電子紙」已經出現,我們可以利用電子滑鼠或光筆直接在電腦熒屏上寫字。
電子紙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儲存書寫筆順,因此電腦更容易識別漢字。而電子紙有助於「隨要隨印」的電子書出現,將會解決令出版社煩惱的庫存問題。(《上海譯報》2023年1月2日)
日本漢字教育振興協會會長石井勳說:「……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口語不同也能理解的文字。將來,漢字可能成為全世界的通行文字之一。」
4樓:漢尼拔_塔塔
實力的懸殊導致的、你想要追上它甚至超越它、就必須要了解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尊嚴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都開始學習漢語了、國外有很多高中和大學都開設了漢語課程。
這也和中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不無關係。
為什麼要英語??而外國人為什麼不學我們漢語?為什麼為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上使
抄用漢語的人最多,但使用英語襲的國家最多,例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等(英國殖民地挺大,當初叫日不落帝國),特別是目前使用英語的國家大部分都比較發達。英語可稱得上是世界語,為了溝通和交流,也為了和世界接軌,因此大家都要學英語。
外國人也有不少學漢語的,但與學英語的人比起來就少多了。
若想避免學習英語,你就要努力學好各門知識,將來統治全球,讓全球的人都學漢語,使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祝你成功!
6樓:妖月冥舞
這個問題很複雜。。。
7樓:熱血小明
我小的時候也這麼問過,事實上學英語是歷史發展的問題。如今主流的東西都是專美國人發明的哈屬。電燈**電腦。
當他們發明這些的時候中國人還在幹什麼?清**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嘛,我們現在就是在做這個。那個誰誰誰說---「師夷長技以自強」
8樓:
看來被英語折騰得不輕,孩子啊,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報效祖 國,使中 國繁榮富強,那麼你就不用學英語啦。
以上為官方用語,直白點講,小子,使點勁,長大了咱也騎小 鬼 子頭上拉屎
為什麼我們學中文不需要學語法?英語卻需要?
9樓:匿名使用者
在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個專業回答吧:
首先,讓我反問你兩個問題:
我們學中文,需要整天背漢字嗎?為什麼英語卻需要背單詞?
我們語文考試,要考聽力嗎?為什麼英語卻要考聽力?
答案就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中文和英語是兩種地位截然不同的語言:
中文是母語。
英文是外語。
沒錯,我們是不需要學語法就能學會中文。實際,哪怕我們壓根不上學,我們也能學會母語。中文作為咱們的母語,哪怕咱們不上學,只要活在這個環境中,我們自然就能說漢語,也聽得懂漢語。
哪怕你我是一個文盲,沒有上過一天學,只要生活的中國這個漢語環境下,只要你我的耳朵和舌頭沒有障礙,我們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用中文說話,也能學會聽別人說中國話。
環境是非常強大的學習力量。
實際上,任何一箇中國人說話,都曾犯過語法錯誤。但是,這些錯誤我們總是可以得到及時修正。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剛學說話沒多久的時候,我們都會說一些有毛病的句子,也會表達錯誤,讓別人不知所云。可是,咱們有父母在邊上。父母就會一點點的教我們怎麼說話。
然後,因為我們周圍的所有人,都是說中國話的,電視節目也是說中國話的,我們就會去觀察別人怎麼說話,並模仿他們。
這就是說,咱們學中文母語,有兩大先天優勢:
錯了,有人及時糾正;
隨時隨地可以吸收到大量正確的表達
與之相對的,咱們學英語,有兩大先天不足:
錯了,無人糾正或者無人及時糾正;
不能隨時隨地吸引大量正確表達。
所謂語法,就跟法律一樣。
咱們生活在中文的母語環境下,就好比一個人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自己從小做錯事,父母會教育我們。然後,身邊又全是正人君子、道德模範、傑出青年。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哪怕他不懂法律,他也是非分明,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相反的,學英語,對我們來說就是各種先天不足。父母不在,沒人管教。周圍又全是一些胡朋狗友,不知禮儀廉恥,整天以玩女人的數量來計算成就感。
這樣一來,我們如果不懂點法律,不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無法無天的後果可想而知。
學中文,我們或許沒有正確的語法觀念,但是,我們形成了正常的習慣啊。比如說,我們壓根不需要知道什麼是「主謂賓」結構。但是,我們根據以前改正的錯誤,或者通過模仿別人,我們知道應該說「我愛你」,不應該說「我你愛」。
無正確的語法,可是有正確的習慣,就好比上面說的,一個人從小就接受良好的道德習慣的薰陶,這樣的人哪怕他不懂法律,他也不大可能做違法的事。
語法和語言習慣,是難分彼此的。
語法就存在語言的習慣之中。正確的語法,就是大家都習慣的表達。
習慣又高於語法。有時候,有些句子看起來不合語法,可是大家都習慣了,也就是正確的。比如說,廣東話說「吃飯先」,這不大符合語法,可這是廣東話的習慣。
又比如說英語中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這就是完全不符合英語語法的短語。實際上,你看,long(長) time(時間) no(不) see(見) 跟中文漢字是一一對應的。沒錯,這就是一句中式英語傳到英語當中。
這話是符合漢語語法的,可是不符合英語語法。但是,long time no see 在英語當中早已成了習慣表達,它就是正確的。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路」就是「語法」,「走的人多了」就是「習慣的人多了」。
上面反覆說過:無語法,形成了正確的語言習慣,就是說出正確表達。
可是,上面也說過,正確的語言習慣,這是咱們學漢語母語才有的先天優勢。
至於學英語,語言習慣本就是我們的先天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咱們就有必要後天學習一些「正確的語法」
總結下我上面的各種表述:
正確語言習慣 > 語法
無語法 + 正確語言習慣 = 正確的表達
正確的語法 + 無語言習慣 = 相對正確的表達
大部分中國人對於中文語法的掌握並不透徹,同樣的,大部分美國人對於英語語法也不甚瞭解。因為這都是母語,哪怕語法不怎麼樣,語言習慣足以支撐一切。而且,我也說過,習慣高於一切。
語法本身就源於習慣。既然我有更強大的語言習慣支撐著,而且母語的語言習慣又是先天性的優勢,那麼我又何必那麼費力地去研究語法呢。
我並不是說語法一點用處也沒有,實際上,確實還有一種極致情況:
正確的語法素養 + 正確的語言習慣 = 絕對權威的英語表達
這種人稱得上語言大師。比如說丘吉爾,他就非常喜歡**語法,因此他的語言有一種特別的魅力。記得好像林肯也上過語法學校。
語言習慣和語法,你總得佔據一樣。
咱們學中文,雖然沒語法,可是有語言習慣,因此不影響我們中文表達。
咱們學英文,天生就不具備語言習慣,若不學點語法,那可能更糟糕。
當然,習慣高於一切,語言習慣的作用大於語法。但是,習慣的形成不是一促而就的。正確的習慣,就是正確的事情不斷重複,這樣才能形成。
語言習慣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學語法那麼乏味、單調、枯燥,可是也沒學語法的成效那麼快。咱們的中文語言習慣,是因為咱們很多年聽中文、說中文形成的。而英文呢,讓你每天只准看英文報刊、看英文電影(不帶字幕),每天只說英文,每天只聽別人說英文,你一個禮拜怕都是堅持不了。
喜歡看國外電影,卻還是要看帶字幕的。這樣,語言習慣形成得了才怪呢。
當然。對不起,我還必須轉折一次。
也必須認清一個現象,咱們中國的英語教育,現在可能有些過於強調語法知識的掌握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將語法講得過於深了,有點學院派了,基本上將大學教授那些英語語法研究搬到學生身上了。他們大概忘了,咱們是通過學語法來學外語,不是想要從事英語語法研究。
我始終認為,語法差不多就可以了,只要可以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哪怕這個句子的語法結構我說不清楚,我就覺得夠了。我目前英語基本上讀原版**無障礙,可是,你讓我劃分句子成分。我實在是答不出來。
我從來也沒弄清楚過什麼是「狀語」和「補語」。好多句子我都是知道意思的,可我就是分不清一些語法概念。包括什麼「限定詞」,你問我,我還是答不上來。
說句不敬的話,我真的很不喜歡張道真的語法書。他的書我一次也沒有看下去。講得太細了。
有些時候一個句子很複雜,但是,我不用語法,靠前後意思,我猜都猜出來了。類似的句子,我多看幾次,就知道怎麼組織了。
還有一點,我始終覺得咱們現在灌輸給學生們的語法上的條條框框太多了。這導致人們都不敢輕易寫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犯了那條語法低階錯誤,讓人笑話。我覺得,現在應該鼓勵學生們大膽地寫、大膽說,公開展示自己。
應該鼓勵犯錯,每犯一次錯,就越接受正確。
我的觀點就是,學英語第一步,跟學表演課一樣,解放天性。別管對錯,別管是不是正宗,要勇於試錯。就像咱們學母語一樣,我們總是不斷的犯錯,才最終學會說話的。啞巴倒是永遠不會說錯話。
為什麼中國人要學習英語,而不是外國人學習我們中文
語言是否需要,同是否難學決定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懂學語言的規律,胡說八道。語言是用來吃飯的,哪個語言吃飯混得好,就學哪個語言。全世界都這樣。沒飯吃,互相用語言貶低,爾虞我詐,瞞天過海,殺熟,也用語言,難道人們學語言是為了這個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在學習中文。由於歷史原因,說英語國家數量很多,分佈廣泛。...
真正外國人會用的英語口語,怎樣跟外國人學英語口語
一般你平時學習的都是用的上,都是外國人常用的口語,真正的外國人說的就是這些,否則也不會這樣教你們了。你大概指的是那些偏僻詞彙吧?他們日常生活中是不太使用偏僻詞彙的,因為只是隨便聊天,只有在做專門的演講上會用到偏僻詞彙。doesn t matter.re welcome not at all.you ...
怎麼不說髒話英語罵外國人,外國人用什麼英語罵人
中國大陸叫main land china,你想說自己不是臺灣的就說是from main land china就可以了。至於被罵一事,我回覺得展現中華風采答,無視即可,對罵你的人直接回句 excuse me but what kind of english r u speaking?你說的那是英語嗎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