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特色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寫實之作,如名作《麗人行》,反映上層社會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聖」之譽.杜詩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政治意識,繼承併發揚詩經、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手法方面
杜詩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來描寫.杜詩也善於抒情,結合抒情和敘事,又結合抒情和寫景,寄情於景.杜詩敘事注重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議論.
語言方面
杜甫寫作態度非常嚴肅,語言精煉,用字準確,形象生動,多姿多采,並善於運用民間口語.
體裁方面
杜甫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詩.
杜甫大量創作七言律詩,作品內容廣泛,技巧純熟,注重聲律對仗,格律嚴謹,語言錘鍊,為歷代典範之作,達到極高的成就,使七律創作臻於成熟.他又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社會的民生疾苦.
風格方面
杜詩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鬱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技巧,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新風格.
詩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
詩歌體制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2樓:情歌悠揚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寫實之作,如名作《麗人行》,反映上層社會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聖」之譽.杜詩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政治意識,繼承併發揚詩經、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手法方面
杜詩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來描寫.杜詩也善於抒情,結合抒情和敘事,又結合抒情和寫景,寄情於景.杜詩敘事注重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議論.
語言方面
杜甫寫作態度非常嚴肅,語言精煉,用字準確,形象生動,多姿多采,並善於運用民間口語.
體裁方面
杜甫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詩.
怎樣理解杜甫的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3樓:微花星淚
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可以理解為,沉鬱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分析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內容充實,關注社會民生。
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鬱頓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為例,詩中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執政集團的荒淫腐敗,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
2、 憂國憂民,情感深厚、濃郁。
杜甫的是個情真意切,詩中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憂思,讓人難以揮去,真摯感人。
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反映了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悲喜交加,喜極而哭。前四句由「忽傳」到「初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
後四句通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3、 語言凝練蒼勁、通俗質樸,剛健有力。
杜甫詩歌的語言精工凝練而又豐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錘鍊字句,增強了詩歌語言內涵和表現力。他的詩歌既有精煉蒼勁,深刻精警的特點,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麗等多樣化的特徵。如《登高》這首作者晚年寫的詩,時值九九重陽詩人扶病登臺,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是詩人七言律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首聯以景物為物件,用高度概括的筆法,寫出了江邊秋景的壯闊與悲涼。詩人選取了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意象,並且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從感覺、視覺、聽覺、聲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寫形容,寫得極為精巧工,形象性和節奏感極強,也為全詩渲染了悽清悲涼的氣氛。
4、章法曲折多變,開合跌宕。
仍以《登高》一詩為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
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
4樓:春花秋月
這種十分情感深沉,主要表現為節奏的抑揚起伏和盤曲轉折,陳玉指文章的內容和內涵深沉蘊藉,情感鬱結
請以 登高為例 分析杜甫詩歌 沉鬱頓挫的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是杜甫大曆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楊倫稱讚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裡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三峽》)的意味。
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
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
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讚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
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
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
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詩整首詩都是絕句,因而稱為「七律之冠」。
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陽樓的異同,將杜甫的《登岳陽樓》與陳與義的《登岳陽樓》進行比較,有什麼異同
相同 都是五言律詩 無論李白 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還是杜甫得 登岳陽樓 都是描寫岳陽樓的佳作 都以寫景抒情為主 異 則是 表現的感情不同 杜詩將個人際遇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 詩歌意蘊渾厚蒼涼 李詩則超脫豁達,豪情萬丈 也許這個與兩個唐代詩人的所處時代 個人經歷有關係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課文中陳與...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感情詩境和風格方面有
1 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 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
杜甫的《登岳陽樓》中的抒情句是哪些句子
杜甫的 登岳陽樓 中的抒情句是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