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派?有什麼特別?張三丰這人是真是假

2021-05-27 06:36:52 字數 5599 閱讀 2212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張三丰的家世,史書記之其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其祖裕賢公,學能兼佔象。移家於金之懿州,與子昌隱於民間。

及懿州為元人所拔,始稍稍以名字聞,然昌公固優遊世外者也。」張三丰的母親林氏早年曾生有四子,都過早去世。爾後又生二子,叫通、叫達,通就是張三丰。

據說林太夫人夢元鶴從海天飛來,而誕生了三豐,當時是元定宗二年(2023年)4月9日子時多,丰神奇異,龜形鶴骨,大耳圓睛。當他5歲時得了眼病醫治無效,舍其出家,被送到碧雲宮當了和尚。當時的主持張雲庵見到三豐深為驚奇說:

「此子仙風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魔障,須拜貧道為**,了脫塵翳,慧珠再朗。即送還。」半年後張三丰眼病痊癒,教習的道經過目便知,一有閒暇便兼讀儒、釋兩家之書,隨手披覽,知其大意即止。

轉眼七年,因其母思念,拜辭**回到家裡,專攻儒學。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2023年),張三丰14歲,考取秀才,第二年稱文學才識,列名上聞,以備擢用,但其志向不在此。至元元年(2023年)秋,18歲的張三丰離開家鄉到燕京(元都城,現在的北京)遊覽,結識了當朝平章政事廉希憲。

廉公驚異,非常賞識張三丰的才識,上奏推薦他做中山搏陵縣令,為官從政。但不到兩年,因其不羈,難受官場約束,加之職微權輕,抱負不能實現,遂斷絕仕途之意。第二年,家裡傳信其父患病加重,張三丰便急速趕回懿州老家,侍奉父母。

其父病逝,他選擇山之高潔者,安葬了老父。此後數年,日誦洞經。幾年後遇到全真教的邱道人,暢談玄理,意氣相投,滿座風清,遂生方外之想。

邱道人去後,張三丰便將家產全部交給族人,囑託他們代為掃墓。僅帶兩個童子開始巡遊名山古剎。他在《三十二歲北遊》詩中寫到:

幽冀重來感慨忘,

烏紗改作道人裝。

明朝佩劍攜琴去,

卻上酉山望太行。

於是,北達燕趙,東到齊魯,南往韓魏。張三丰身材魁偉,大耳圓目,風度翩翩,氣度不凡,常手持竹杖,不論寒暑僅著一斗笠一短褐;不修邊幅,瀟灑倜儻;或歷覽山水,貪自然造化之妙韻;或青燈明月,研悟詩書經卷之精髓;或遊方市井,體會人生之真諦。「浩浩自如,旁若無人。

」終日不問俗事,緘口寡言;如遇知音,論及三教經書。則滔滔不絕,暢抒胸臆。且行且住,這樣奔波了近30年。

後到秦隴,走褒斜,度陳倉,見寶雞山澤幽邃清秀,就選擇金臺居住。憑欄南眺,雞峰插雲,三峰挺秀,就自號為三峰居士,後改為三豐傳世。元仁宗延 元年(2023年)。

張三丰67歲,在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真傳。泰定甲子年(2023年),南至武當山,又修煉了9年,道始成。於是湘雲巴雨之間隱約邀遊又十餘年,成為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赫赫有名的道教大師。

另據《明史張三丰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

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盡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

善嬉諧,旁若無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

」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居之,已而捨去。

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後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

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

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偕內侍朱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嶽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豐言。

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關於張三丰的生年與師承,《明史》僅雲:「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明史稿》稱張三丰學道鹿邑太清宮時,與里人張毅相習,張毅四世孫張朝曾遊寶雞見張三丰,三豐問及其祖,並預言他當為三品官。

果驗。《名山藏》亦謂張三丰曾與劉秉忠、冷謙同師元初著名的海雲禪師,清人李四月編《三豐全集?蘆汀夜話》,謂張三丰自稱生於蒙古定宗三年(1248),曾任中山博陵縣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得真訣,赴武當山修煉多年,如此,則洪武初,張三丰已一百二十歲。

據《三豐全集?道派》之說,張三丰於終南山師事的火龍真人,出**先生李和門下,**師陳摶,陳摶師文始真人尹喜。張三丰又得少陽派劉海蟾一系之傳,合老子門下文始、少陽二派之傳為一。

這一宗譜,從火龍真人以上,二千年間僅三傳,五代北宋間的陳摶竟然直承春秋時的尹喜,顯難自圓其說。但張三丰得陳摶一系之傳,亦非無可能,陳摶一派,本以關中一帶為活動中心,至明清時代猶傳承未絕。《廣陽雜記》謂清初華山道士王萊陽曾言,華山道派有全真龍門派及宗陳摶為祖的太華兩派。

**時北京白雲觀所抄《諸真宗派總簿》中尚有陳摶所傳「老華山派」。是則張三丰於終南山遇陳摶一系的道士如火龍真人者,當非絕無其事。從張三丰的隱逸之風和內煉思想看,與陳摶確不無淵源關係。

從明初起,張三丰便受到朱氏王朝的欽重。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下詔徽張三丰入朝,不赴。遂敕張三丰**沈萬

三、丘玄清訪求張三丰,未獲。洪武二十四年(1391),又命第四十三代正一天師張宇初訪求張三丰,不獲。似乎為故意逃避皇帝的訪求,張三丰於這一年離武當山而云遊,蹤跡不定,給尋訪者增添了不少麻煩,也使張三丰的聲名因徽召不赴而愈著。

明成祖對張三丰更為景仰慕求,永樂五年(1407),遣給事中胡{氵熒}偕內侍朱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成祖在給張三丰的御書中表示:「朕久仰真仙,竭思親承儀範」,乃至「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可謂渴慕之至。

永樂十年(1412),敕命正一道士孫丘雲於武當山建宮住持,迎候張三丰。永樂十四年(1416),敕命安車迎請張三丰,又不得,成祖頗覺怏然。

明人鄭曉《今言》雲:「成祖遣禮部都給事中胡{氵熒}名求邋遢,實訪故君雲。」謂成祖尋訪張三丰的實際目的是藉此尋訪隱匿於僧道中的確良建文帝,這當然也非無可能。

朝廷雖多次徵召迎請,張三丰終未趨附,這使他愈隱愈著,聲價倍高。終明之世,張三丰累受朝廷欽崇褒獎,英宗天順三年(1459),詔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大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詔封為「韜光尚志真仙」。

嘉靖四二十年(1563),詔封為「清虛無妙真君」。從這一封號看,明朝皇帝大概到這時才認為張三丰不在人世了。直到天啟三年(1623),據稱因張三丰降壇示以鸞語,明熹宗又封他為「飛龍顯化巨集仁濟世真君」。

據明人任自垣的《太嶽太和志》卷六張全一傳,張三丰在武當山的**,有道士丘玄清、盧秋雲、劉古泉、楊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師命住於一地,時當元明間,山中宮觀多毀,張三丰率徒立庵建舍,潛修其中,自成一小道派。據《三豐全集?道派》,張三丰的**還有秦淮富戶沈萬三及其婿餘十舍,曾助朱元璋軍糧的富戶陸德厚,此三人似以黃白朮而與道教職工有瓜葛。

另有淮安人王宗道者,從張三丰學道,永樂三年(1405)與胡{氵熒}赴召,給全真度牒,命尋訪張三丰而不遇,封為「圓德真人」。又有明武宗朝人李性之,據稱於正德間(1506-1521),入武當山遇張古豐而得訣,其時張三丰當已二百五六十歲,似不可能在世。北京白雲觀抄《諸真宗派總簿》所列奉張三丰為祖師的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豐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等凡十七支。

張三丰身後,實形成新道派,這些新道派可看做全真道的分支或衍化。清道鹹間四川樂山人李西月所立內丹西派,跡宗承張三丰,並稱張三丰一系為「隱仙派」、「隱派」、「猶龍派」,編排了從老子、文始真人尹喜至張三丰的傳法譜系。這一譜系雖不盡可靠,但突出隱遁為該派獨特宗風,確反映出了張三丰的人格特點:

一種類同於中國曆代隱士風骨的「隱仙」風範,這種隱仙精神,對於那些包括當時腰金衣紫的正一道士在內的達官貴人、趨炎附勢之徒,無疑樹立了一個對立面。

關於張三丰的著述,《明史?藝文志》著錄有《金丹直指》、《金丹祕訣》各一卷。明胡廣錄呈張三丰文集曰《捷要篇》。

然編正、續道藏時皆未收入,不知何故。直至清雍正朝,汪餼齡將所見張三丰丹經二卷、詩文若干篇,及附記張三丰顯跡三十餘則編成《張三丰祖師全集》家藏。道光甲辰(1844),西蜀李西月從汪餼齡六世孫汪曇家得其書,只存十之七八,李又採諸書初輯,編成《張三丰先生全集》八卷刊行。

此書坊間有多種刻本,《道藏輯要》編於畢集。此外,清乾嘉年間劉一明所撰《道書十二種》有為張三丰《無根樹》丹詞所作注:閔一得輯《古書隱樓藏書》中有《三豐真人玄譚全集》《三豐張真人破疑直指全卷》等內丹著述。

李西月所編《張三丰全集》雖然摻雜了一些顯然屬清代所出的東西,及張三丰後學的著述(如《隱鑑》等),但全集中關於內丹學的主要著作,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及《無根樹》、《大道歌》、《煉鉛歌》、《金液還丹歌》等詩詞,當即明代流傳的張三丰作品棗《明史?藝文志》所錄丹書二種及胡廣錄呈《捷要篇》的重編,基本上反映了張三丰的思想。

張三丰的內丹丹法,基本上屬於北宗與南宗結合的先性後命、性命雙修一路。首重立基煉己,立基應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正心誠意,「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看得出深受理學影響。

煉己又曰煉性、修心、存心,其《玄要篇?道情歌》雲:「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情自然藥材生」。

修心煉性之要,在於正念棗即收攝心意,掃除雜念,令萬念俱消,元神獨照。《三豐全集?玄機直指》雲:

「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這種功夫在靜坐中做時,具體是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丹田,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這種意守丹田之法,又曰「凝神入氣穴」,須注意調息,「調息者,排程陰{足喬}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合於氣穴中也。」調息要在於心神寧靜中隨息自然,僅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可。

隨心神之寂靜,呼吸漸趨勻長微細,臻於先天「真息」(胎息),則玄關將開,真神(元神)將現,是為真橐龠、真爐鼎、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據稱修煉至真息,自然有真氣由尾閭穿更何況背,循督脈升上腦中泥丸,由任脈降下中丹田,此「河車初動」。因神氣未全,非為真動,不可理會,只微微凝神聚氣,自有無限生機,此曰「養鄞鄂」。或說當河車動後,須以神馭氣,下行至足底而覆上升,曰「衝關蕩穢」或「蘆芽穿膝」。

以上築基煉己功夫,又稱「玉液還丹」,主要修行。此功告成,攝情歸性,將自降生以來被天地人物盜去的天真從虛無中奪中,補全性命,煉就小還丹,可生延年住世之效。此後應進而修命,煉就「金液還丹」(大還丹、大藥),此即煉化精氣之功,須依前養鄞鄂法令神益靜而氣益充,至百日或百餘日,自然坎離交媾,迴風混合,上衝百脈,行周天運轉,曰「河車真動」。

至大藥產生,須依訣採煉,行天然真火候,有《鉛火歌》等,述大藥產生的情景及採煉之訣甚悉。得藥後內外溫養,頃刻不亂,十月畢功,則內丹靠成,「嬰兒」(陽神)出現。然後面壁九年,煉神還虛,生死自在,「才做個閬苑蓬萊物外仙」。

張三丰內丹說的一個特點,是從文辭看,不少地方似主雙修,與南宗陰陽派同調,如被推為張三丰丹詞代表作的《無根樹》道情,從其「煙花寨,酒肉林,不犯葷腥不犯淫」、「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靜坐孤修氣轉枯」一類詞句看,極易釋為男女雙修,但其丹書中又金處明言斥責以女人為鼎器及採戰御女之術,無怪乎其後學有清修、雙修二說。

張三丰丹法的另一特點,是有獨特的睡功,稱「蟄龍法」。《三豐全集》卷七有《漁父詞》詠此法雲:「蟄法無聲卻有聲,聲聲說與內心聽。

神默默,氣冥冥,蟄龍雖睡睡還醒。」又有《蟄龍吟》雲:「石根高臥忘其年,三光沉淪性自圓。

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莫散亂,須安恬,溫養得汞性兒圓,等待他鉛花兒現。無走失,有防閒,真火候,運中間。

」是則此蟄龍睡功,實際是以睡姿煉內丹,其凝神守竅調息、煉氣火候等,與坐功略同。詞末明言,此法傳自陳摶,「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三豐仙」,可見張三丰確實繼承了陳摶一系之傳。

張三丰還被尊奉為道教內家拳的創編者。黃百家《內家拳法》謂「張三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得其

一、二者,已足勝少林。」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亦稱內家拳「蓋起於張三丰」。內家拳以道家思想為指導,以靜制動,貴柔尚意,融內丹煉養之則於武術中,形成一種氣功與武術融合的上乘鍛鍊方法,在武術、體育、氣功方面價值甚高,堪稱道教文化中的精品。

武當派除了張三丰還有誰比較厲害,少林寺和武當那個比較厲害呢?

應該武當七俠也比較厲害,當然還是沒有張三丰厲害,畢竟張三丰當過是一本書的主角,而武當七俠是金庸先生筆下的 倚天屠龍記 中的配角,他們分別是 宋遠橋 俞蓮舟 俞岱巖 張松溪 張翠山 殷梨亭 莫聲谷。其實,武當七俠與全真七子一樣 張三丰 武當派創始人。寬容博愛 善惡分明,年輕時一心驅除蒙古韃子,直到襄陽...

武當山張三丰在哪個景點

你說張紀中的倚天屠龍記麼?主要在紫宵宮和逍遙谷,有問題加我問 請問河北武當山和湖北武當山有何區別 張三丰當年去的哪個武當山 張三丰的道場在湖北省 市 中國重名的地方多了。河北的那座叫 古武當山 或 北武當山。歷史上有張三丰這個人嗎?他和武當山有什麼關係?武當道觀真的是他建造的嗎?歷史上有張三丰這個人...

張三丰原名叫什麼,張三丰的真實弟子有幾個分別叫什麼名字?

張三丰 生卒不詳 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 1314 1320 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 1417 明史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 稱,元 明著名道士。名通 又名全一 字君實 一作 君寶 號玄玄子。以其不修邊幅 人稱張邋遢。在各種張三丰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裡,還有全弌 玄玄 三仹 三峰 三豐遯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