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紅軍長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1-03-19 18:36:08 字數 6088 閱讀 8287

1樓:有錢哥哥

2023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先後逃離追蹤。**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

主力從閩西贛南出發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2023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

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2樓:雨落歸塵情

紅軍長征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客觀條件的變化和共產黨內主觀方面的原因決定的,換句話說,紅軍長征是國內外多種因素交錯影響、合力作用的結果。

一、敵強我弱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主要原因固然是王明「左」傾錯誤路線領導的結果。如果我們把著眼點轉向國民黨方面,就不難發現蔣介石30年代的各項措施加強了自身力量,為「剿共」作好了充分準備。

二、列強對蔣介石的援助

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轉嫁危機,列強紛紛投資中國市場,給予蔣介石以經濟援助。列強的經濟、軍事援助,使蔣介石實力大增,為蔣介石「剿共」奠定了經濟基礎。

三、共產國際的指導失誤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各項工作是在共產國際指導下進行的。國民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轉入低潮,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遠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無法及時洞察中國的風雲變幻,仍然比照**革命的經驗,這就難免出現指導上的偏差。比如在中國革命的性質問題上,共產國際雖然認定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目標是反帝反封建,但是對中國革命的定性卻十分模糊,在檔案中常用「反帝革命」「民族革命」「民族民主革命」「農民革命」等概念加以論述,未明確指出中國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

由於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判斷不準,結果在革命的領導權、工農聯盟、土地革命路線、中國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前途等問題上都出現指導失誤,最終導致中國革命接連受挫、軍隊停止發展(根據地人口銳減,兵員得不到補充)、共產黨人受到孤立、根據地不斷縮小(由原來35個縣縮小到只剩瑞金、興國等幾個縣),紅軍沒有迴旋的餘地,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3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主要有:

1.中共臨時**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2.國民黨蔣介石的戰術調整,國民黨將領柳維垣制定推行的「堡壘政策」;

3.最為重要的是,「土地革命」過程中農村經濟政策的失誤導致嚴重的經濟困難,這是紅軍不得不長征的隱祕緣由。

4樓:我是新人哦

紅軍長征的原因主要是:1.儲存革命力量,進行戰略轉移。在第

四、五次反圍剿時期,由於執行錯誤的反圍剿戰略,放棄***倡導的誘敵深入、殲滅敵人的游擊戰術,而與敵人打陣地戰、消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紅軍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退出根據地。2.長征初期,準備作暫時的戰略轉移,避開敵人主力,擇機然後再殺回來。

由於捨不得「瓶瓶罐罐」,行動緩慢,損失慘重,特別是過湘江一役,**紅軍主力損失近半,元氣大傷,加上國民黨軍隊大兵追堵,迫使紅軍遠走他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3.遵義會議重新確定了***對軍隊的領導權,從此開始了長征的新篇章,由原來的單純轉移、儲存自己轉變為消滅敵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後,在得知陝北尚存根據地後,以北上抗日為號召,減輕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壓力,成功儲存了革命火種。在某種意義上說,長征是紅軍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撤退,但其間經歷的艱難困苦,及英雄主義精神,成為中國革命的寶貴遺產。

所以,***說長征是宣傳車、播種機是有道理的。

5樓:珂珂

1.中共臨時**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2.國民黨蔣介石的戰術調整,國民黨將領柳維垣制定推行的「堡壘政策」;

3.最為重要的是,「土地革命」過程中農村經濟政策的失誤導致嚴重的經濟困難,這是紅軍不得不長征的隱祕緣由。

6樓:暮靜雨

2023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和**軍委為了給**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建立了湘鄂川蘇區。

7樓:愛是錯怪

.儲存革命力量,進行戰略轉移。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時期,由於執行錯誤的反圍剿戰略,放棄***倡導的誘敵深入、殲滅敵人的游擊戰術,而與敵人打陣地戰、消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紅軍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2.長征初期,準備作暫時的戰略轉移,避開敵人主力,擇機然後再殺回來。由於捨不得「瓶瓶罐罐」,行動緩慢,損失慘重,特別是過湘江一役,**紅軍主力損失近半,元氣大傷,加上國民黨軍隊大兵追堵,迫使紅軍遠走他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

3.遵義會議重新確定了***對軍隊的領導權,從此開始了長征的新篇章,由原來的單純轉移、儲存自己轉變為消滅敵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4.

最後,在得知陝北尚存根據地後,以北上抗日為號召,減輕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壓力,成功儲存了革命火種。在某種意義上說,長征是紅軍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撤退,但其間經歷的艱難困苦,及英雄主義精神,成為中國革命的寶貴遺產。所以,***說長征是宣傳車、播種機是有道理的。

8樓:小鍋蓋的浪漫

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但是從歷史的發展趨勢上看,紅軍長征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因為中**是利用國民黨1927—2023年間各派勢力之間**與戰爭而無暇顧及的大好時機,建立了10多塊革命根據地。

然而到2023年以後,國民黨內部爭奪逐漸平息,不斷潛伏著紅軍戰略轉移的客觀趨勢。

9樓:匿名使用者

1儲存革命力量。2避開敵人主力,擇機再殺回來。3尋找新的立足之地。4為減輕國民黨對紅軍的壓力。

10樓:九九帆

軍長征的主要原因是被圍追堵截了。對方太強大了。需要進行轉移是轉移式的行走,這樣才能儲存自己的有效實力,不跟敵人進行正面的氣氛以圖東山再起。

11樓:匿名使用者

紅軍沒能打破敵軍的第五次圍剿

12樓:敦王

2023年七八月間,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節節失利,國民黨軍隊開始向**蘇區的縱深推進。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祕密召開了軍事會議。會議在蔣介石的首席軍事顧問、德國人賽克特的策劃下,制訂了一個「鐵桶計劃」的戰略方案。

計劃的要點是,確定以紅都瑞金為最終目標,各部隊每天向前推進5公里,每進5公里,後續部隊便拉上一道鐵絲網,構築一道以碉堡為主的工事火力網,計劃在1個月內,前鋒部隊逼近瑞金城下。屆時,將在瑞金的四周豎起30重鐵絲網,30層火力封鎖線。為防止紅軍突圍,計劃配備1000輛軍用卡車,快速運送作戰部隊攔截。

但令蔣介石、賽克特萬萬想不到的是,廬山軍事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一公斤重的「鐵桶計劃」的全部檔案,就落到了當時任贛北保安司令部參謀的共產黨員項與年等人的手上。他們很快拿定了主意:迅速設法將這些檔案送往蘇區瑞金,交給臨時**,以便作出及時應對。

當晚,項與年用特種藥水將「鐵桶計劃」連夜密寫到4本新買的學生字典上。第二天,項與年即從南昌出發抵吉安,再經泰和、興國,橫插於都,直趨瑞金。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10月7日下午到達瑞金沙洲壩臨時**機關駐地,見到了***、博古、***、***等人,並把4本密寫字典交到***手上。

當時的**負責人在傳閱了項與年送來的「鐵桶計劃」之後,不由得暗自大驚,並深感**根據地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若不斷然採取措施,再有十天半月,就會完全被敵人圍困得難以脫身。10月10日,**釋出了戰略轉移的行動命令。10月16日,**主力紅軍8.6萬餘人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蔣介石精心打造的「鐵桶」,最終成了一隻破桶.

13樓:瀟絮可兒

應該是b吧

關於紅軍長征原因的三種觀點

(1)紅軍長征是王明"左"傾錯誤指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結果.

(2)紅軍長征具有歷史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它主要的不是由於"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舉行長征,而是由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客觀條件的變化和共產黨內主觀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3)紅軍長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蘇區地盤縮小,到2023年9月,**根據地由原來的35個縣縮小到只剩瑞金,興國等幾個縣,面積由五萬多平方千米減至一萬平方千米左右,這就使紅軍沒有迴旋的餘地;二是由於敵人的經濟封鎖和王明的"左"傾經濟政策,導致根據地經濟瀕臨崩潰的境地,使紅軍缺乏在根據地繼續堅持鬥爭的物質條件;三是由於蘇區面積縮小和人口銳減,使紅軍兵員得不到補充,只有突圍向外發展.

14樓:匿名使用者

b 2023年-2023年對中國來說是近代歷史的十年**時期。當時老蔣結束了辛亥革命以來連年的軍閥混戰,國統區人民生活安定了許多,可以說人心思定,南方各省不少地方軍閥,對本地方的治理還是不錯的,所以人民的革命願望就大打折扣了,使紅軍再也無法開闢根據地了。當時雖然世界上爆發了經濟危機,但是中國經濟卻是向上發展。

老蔣對紅色根據地步步為營,把碉堡一步一步造進去,紅軍的空間受到壓縮,最後只有跑。當時老蔣同納粹德國關係不錯,裝備了幾個德械師,**精良,紅軍方面的顧問的德國人李德,老蔣方面也是德國顧問。主要原因就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因為問到了主要原因,那肯定就是導致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領導錯誤導致了反圍剿失敗。

說得好聽點,是叫長征,實際上換一種說法的話,在外人眼裡,那是在逃亡。因為當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八萬紅軍僅存三萬,根本無力在井岡山繼續鎮守下去。

後來,逃出了井岡山,到遵義開會,主要檢討左傾錯誤的領導,並確定了***的領導地位。

我們可以看出,長征不是因為領導錯誤,而是領導正確。

紅軍長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5樓:黛妮

一、原因:

1、直接原因: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紅軍損失慘重。

2、根本原因:

博古等人執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2023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和**軍委為了給**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建立了湘鄂川蘇區。

二、紅軍長征:

紅軍長征是2023年10月—2023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裡,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國民黨稱此為「流竄」。

2023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

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衝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

2023年10月,紅軍第

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歷史鬥爭。

三、長征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為代表的新的**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

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

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儲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正如***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紅軍長征之 難 ,主要是指什麼,紅軍長征之難 主要指什麼

自然條件惡劣 道路條件差,所經之處形勢險惡,要通過赤水 金沙江 大渡河等天塹,還要翻雪山 過草地,途中非戰鬥減員嚴重 敵人力量強大 圍追堵截,給紅軍帶來重大 使紅軍的轉移更加困難 紅軍自身因素 長征早期目標不明,路線不統一,犯 逃跑主義 錯誤,又攜帶大量非戰鬥物資與非戰鬥人員,影響轉移速度。前有伏兵...

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有那些,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 一 廣大紅軍將士的無限忠誠與浴血拼搏 二 蘇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援 三 紅一 二 四方面軍三大主力之間真誠 有力的戰略配合 四 蔣介石政策 方略的失誤和國民黨營壘內部派系裂縫產生的可乘之機 五 北上抗日的政治影響和中共 的正確領導 每一屆都不一樣的,有的開學就開始,有的十一過後開始...

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誌是紅軍長征結束的標誌是什麼?

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長征結束,長征取得完全勝利的標誌是會寧會師 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長征取得完全勝利的標誌是甘肅會寧會師 c 會寧會師 附 長征 背景 第五次 反圍剿 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時間 1934.10 1936.10 過程 開始的標誌 1934.10紅軍被迫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