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屋頂是我國傳統建築造型一書中非常重要的構成因素。總起來說,從古至今中國的建築都突出屋頂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形態,或是說成熟與不成熟形態罷了。從我國古代建築的整體外觀上看,屋頂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式樣非常豐富,變化多端。等級低者有硬山頂、懸山頂,等級高者有廡殿頂、歇山頂。此外,還有攢尖頂、捲棚頂,以及扇形頂、盔頂、盝頂、勾連搭頂、平頂、穹窿頂、十字頂等特殊的形式。
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等又有單簷,重簷之別,攢尖頂則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變化形式。 硬山式屋頂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
關於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撰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存宋代建築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在宋代時,建築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明、清時期及其後,硬山式屋頂廣泛地應用於我國南北方的住宅建築中。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在皇家建築和一些大型的寺廟建築中,幾乎沒有硬山式屋頂。
同時正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懸山式屋頂 懸山式屋頂與硬山式屋頂一樣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不過,它又有不同於硬山式屋頂那樣與山牆平齊,而是伸出山牆之外。
這部分伸出山牆之外的屋頂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託的。所以懸山式屋頂不僅有前後出簷,在兩側山牆上也有出簷。懸山又稱挑山,就是因為其桁(檁)挑出山牆之外。
從外觀來看,這可以說是懸山式屋頂與硬山式屋頂最大的不同點。懸山式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不過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築基本沒有使用懸山式屋頂的,特別是唐代以前尤為少見。 重簷歇山頂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漢殿、廈兩頭造等不同名稱。
歇山式屋頂在具體形式上又有最基本形式的單簷歇山頂,以及變化形式的二層、三層或多層屋頂的重簷歇山頂,還有最上面的屋頂可以不設正脊而形成捲棚式的捲棚式歇山頂等多種形式。 1 屋面:屋面就是建築屋頂的表面,它主要是指屋脊與屋簷之間的部分,這一部分佔據了屋頂的較大面積,或者說屋面是屋頂中面積最大的一部分。
2 剪邊:在我國古代的部分建築中,其屋面近簷處往往會有與上部不一樣的色彩,比如屋面大部分是綠色,屋簷處卻是一道橫的黃色帶,這樣的色帶就稱作剪邊,它是由於屋面使用了不同顏色的鋪瓦而產生的效果,它豐富了屋面的色彩。 3 正脊:
正脊是處於建築屋頂最高處的一條脊,它是由屋頂前後兩個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由建築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條橫走向的線。一般來說,在一座建築物的各條脊中,正脊是最大、最長、最突出的一條脊,所以也稱為大脊。
4 正脊裝飾:在我國古代的很多建築中,特別是一些等級較高的建築中,其屋頂正脊上往往設有各色裝飾。除了常見的正脊兩端的吻合正脊中心的寶頂外,在正脊的前後兩個立面上,還會雕飾或塑有花、草或龍等。
5 垂脊:在廡殿頂、懸山頂、硬山頂建築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頂建築中,除了正脊和戧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
垂脊都是沿著山面的博風板走勢下垂。 6 戧脊:在歇山頂建築中,垂脊的下方從博風板尾處開始至套獸間的脊,叫做戧脊。
7 出簷:在帶有屋簷的建築中,屋簷伸出樑架之外的部分,叫做出簷。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章斌推薦
2樓:匿名使用者
1、有,中國古建築一般追求5:3的比例2、在中國古建築中柱子的排布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兩種分別是分心槽和金廂鬥底槽。
所以不能以柱子來定尺寸。計算一個建築的尺寸首先要確定兩個數位:平面定位和裡面定位步驟如下:
1、確定指北針2、確定建築外輪廓尺寸因為中國古建築分三個部分:臺基、外圍護結構、屋頂。所以要分開記錄3、建築高度。
一般中國古建築均為坡屋頂,建築高度要按照最高的屋脊的結構外皮計算。在測量複雜屋頂時需要確定一個最方便定位的屋脊再將其他屋脊於此標準進行比對測量鬥口是清代的叫法。鬥口原指斗栱(清式平身科,就是中間的一組斗拱)的坐鬥中承託昂、翹的卯口,卯口的寬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寬度。
鬥口的尺寸從1寸到6寸都有以適應不同規模和型別的建築。ps:哥們兒你古建考不及格吧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屋脊分了好幾種。1、正脊正脊是整個屋頂上最重要的,也稱大脊和平脊,它位於屋頂的最上方,即兩個坡面交匯處(如下圖),一般來說,它在古建的屋頂上處於「媽媽」的地位,其他的屋脊幾乎都是從它這「生出來」的。在咱們常見的宮殿建築裡,正脊的兩端經常裝飾有吻獸,前面宮殿君已經給大家普及過,明清兩朝時,多把它叫做「鴟吻」(在這之前各朝代名稱不一),主要是用於吞住正脊,一來具有實用性,二來也起到美觀、避雷的作用。
2、垂脊在正脊的下方,自正脊兩端沿著前後坡向下的屋脊,叫做「垂脊」(如下圖),它在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等的建築上特別多見。在垂脊上經常會安置一些「小物件」,如故宮太和殿的垂脊上,就安放著十個小神獸,它們一來是作為瓦釘的裝飾物,有固定住琉璃瓦的功能,同時根據數量的不同,還代表著大殿的等級。俗稱它們為「垂脊獸」。
3、戧脊戧,這個字有兩個讀音:戧[qiāng],戧[qiàng];它的意思是「反方向」和「支撐」。在古建裡,戧脊主要是指垂脊下面和垂脊剛好成45度角,對垂脊起支戧作用的屋脊(如下圖)。
在歇山頂中最為常見。當然,有時也把重簷屋頂的下層簷(如重簷廡殿頂和重簷歇山頂的第二簷)的簷角屋脊稱為「戧脊」,重簷,即指兩層屋簷。戧脊上也經常會放置有吉祥寓意的「脊獸」。
4、圍脊圍脊一般是在兩層屋簷的屋頂上比較常見,它指的是上下兩層屋頂之間圍繞著屋頂的那條脊(下層簷和屋頂相交的脊),所以稱為「圍脊」。(如下圖)5、博脊在很多歇山頂中,屋頂的兩面會形成山花(如下圖):而在山花下面這條水平的屋脊就叫博脊(如下圖):
中國古建築的屋脊文化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宮殿君也是希望能通過此文讓各位好好了解它們,畢竟這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筆寶貴財富。
中國古建築尺寸從哪開始算
4樓:河傳楊穎
從建築高
度算起。
建築高度,一般中國古建築均為坡屋頂,建築高度要按照最高的屋脊的結構外皮計算。在測量複雜屋頂時需要確定一個最方便定位的屋脊再將其他屋脊於此標準進行比對測量鬥口是清代的叫法。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樑架或在斗拱樑、枋等處繪製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築中,很善於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建築中外交流
在中國的古代,特別是自兩晉、南北朝以後,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與東西鄰國都有廣泛交流,給中國古代建築注入了新的血液,出現了不少新的建築型別,如石窟寺、佛教塔等。
同時,中國建築也對鄰國的建築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早在西元三世紀,源於印度的石窟造像,就由克什米爾、阿富汗一帶的大月氏國傳入中國西部天山南麓的庫車、拜城一帶,而後繼續東傳。
十六國時期,在甘肅敦煌初鑿莫高窟。北魏時又東傳進入黃河流域,陸續開鑿了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5樓:哎喲
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及圓形淺穴式房屋開始。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及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已有
六、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樑科學的前列。
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6樓:要永遠疼我哦
古建築尺寸規範
1、 面闊確定: 按門尺吉字定明間面闊尺寸;次間按明間面闊的8/10定尺寸
2、 進深確定: 小式建築不超五檁四步,七檁房則增加前後廊來處理; 大式建築按斗拱攢數定進深
3、 柱高柱徑確定:柱高為明間面闊的8/10,柱徑為柱高的1/11
4、 收分、側腳:小式建築收分為柱高的1/100,大式建築收分為柱高的7/1000;外簷柱側腳為柱高的1/100(或7/1000),金柱和中柱均無側腳
5、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無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築上出為簷柱高的3/10,簷椽為上出的2/3,飛椽為上出的1/3;下出尺寸小式做法為上出的4/5,大式做法為上出的3/4
6、 臺明高度:小式建築為1/5柱高或2d(d為柱徑),大式建築為挑尖樑底高的1/4
7、 步架、舉架: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步架一般為4d,頂步架不小於2d也不大於3d;舉架小式五檁房一般為五舉、七舉;七檁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
8、 五架樑:高1.5d,厚1.2d或金柱徑 1寸,長為四步架加2d五架樑劃執行緒序:將已初步加工完畢的木料在迎頭畫上垂直平分底面的中線
在中線上分別按平水高度(即墊板高度,通常為0.8檁徑)和樑頭高度(通常為0.5檁徑)畫出平水和抬頭線位置,將兩端頭中線、平水線、抬頭線分別彈在樑長身各面、再以每面1/10的尺寸彈出樑底和側面的滾稜線抬頭線在正身又叫熊背線
同時又是側面上稜的滾稜線樑頭劃線首先應按檁徑大小在檁中線兩側畫出檁椀寬度,在此範圍內順樑身方向分四份,中間兩份為樑鼻子
兩側兩份為檁椀
9、 三架樑:三架樑高為0.8檁徑或0.65檁徑,抬頭為1/2或1/3檁徑三架樑用料比五架樑小(厚為五架樑的8/10,高為5/6),故需適當減小平水(墊板)和抬頭(檁椀)高度
10、 桁、檁:檁徑一般為d或0.9d(大式帶斗拱做法為4~4.5鬥口)
正身長按面闊,一端加榫長按自身直徑的3/10
下有重疊構件時均需做出「金盤」,金盤寬為3/10檁徑
11、 瓜柱及角背:脊瓜柱高為脊檁和上金檁的垂直距離減掉三架樑的抬頭和熊背高度,另外再加下榫長,上面加脊檁椀高(按1/3檁徑)瓜柱厚為三架樑厚的8/10,寬為一份檁徑脊瓜柱上端也應留鼻子,寬度可按瓜柱寬的1/4,高同檁椀角背製作:凡瓜柱自身高度等於或大於寬度2倍時都須按角背,以怎強其穩定性角背長為一步架,高為瓜柱高的1/3~1/2
厚為自身高的1/3或瓜柱厚的1/3角背與瓜柱相交部分,在上部刻去高度的1/2,兩側做出包掩(俗稱「袖」),包掩為構件厚的1/10角背與樑背迭合,兩端還應栽木銷固定
12、 抱頭樑:長為廊步架加樑頭長一份
高由平水(0.8檁徑)、抬頭(0.5檁徑)、熊背(1/10樑高)三部分組成
約1.5d其後尾做半榫插入金柱,半榫長為金柱徑的1/3~1/2,榫厚為樑厚的1/4樑後尾與金柱接觸處肩膀有撞肩和回肩兩部分,通常做法為「撞一回二」,即將榫外側部分三份,內一份做撞肩與柱子相抵,外兩份向反向畫弧做回肩
13、 額枋(簷枋):高d,厚0.8d,燕尾榫頭部寬和長相等為1/4~3/10柱徑,根部按每面寬度的1/10收分,使榫成大小頭燕尾榫兩側分三等分,一份為撞肩
兩分為回肩,反向畫弧枋子底面的燕尾榫頭部和根部均應比枋子上部每面收分1/10,使榫上大下小(稱為收溜)
14、 金、脊枋:一般高為0.8d,寬為0.65d,做法與額枋(簷枋)相同
15、 箍頭枋:用於稍間或山面轉角處,做箍頭榫與角柱相交的簷枋或額枋稱箍頭枋箍頭枋的頭飾大式做「霸王拳」
小式作「三岔頭」箍頭榫長度,霸王拳由柱中外加一柱徑
三岔頭外加1.25柱徑箍頭榫厚應同燕尾榫,為柱徑的1/4~3/10霸王拳(或三岔頭)寬窄高低均為枋子正身部分的8/10,因此,先畫出扒腮線,將箍頭兩側按原枋厚各去掉1/10,高度由底面去掉枋高的2/10肩膀處按「撞一回二」畫出撞肩和回肩
16、 門尺:門尺1尺=1.44營造尺=46.08cm
1門尺均分為8寸,每門尺的1寸=5.76cm;八個寸位分別為財、病、離、義、官、劫、害、本每寸分為5份。
中國哪些古建築在河邊中國古建築中哪一座
四大名樓都在水邊,黃鶴樓鸛雀樓岳陽樓滕王閣 中國有哪些古建築 中國著名古建築 一 古宮殿類 1 開封龍庭 龍亭是古城開封的一個著名遊覽點,也是開封文物古蹟的一個代表。其實,這不是亭,而是建築在一座高達13米的巨大青磚臺基之上的殿堂。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臺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 ...
想請教一下高人,古建築或者歷史風貌建築的測繪取費標準如何,有沒什麼依據。保護性修復取費又是如何
一 古建築 來或者歷史風自 這個好像還沒有依據,測繪這塊國家有關條文法規什麼的,目前來看還是很不完善 建築學專業與建築設計專業有什麼不同啊 不同就在於 建築學 一般用來稱呼一個本科專業,建築設計 則用來稱呼一個研究生專業。在本科階段,建築學這個專業以建築設計為主幹課程,但是這期間與建築相關的知識都會...
有人能幫我介紹一下日式古建築嗎
日式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分支 承唐遺風 儲存最好的是奈良 較明清建築 他的頂子比例較大 以黑白為主色 類似於江南建築 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樑思成先生曾經詳細研究過日本建築 建議看看他的論作樓上所說的是現代的和風建築 和歷史上的日本建築是不同的常見的日本建築有點像中國的床榻和房子的結合 汗 和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