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國防軍和蓋世太保三者的區別

2021-03-19 18:36:07 字數 5302 閱讀 5440

1樓:潛桂蘭斛婉

區別:在二戰德國中,有兩種作戰部隊,一個是黨衛軍,一個是國防軍。國防軍是德國國家的部隊。

黨衛軍,是黨衛隊的野戰部隊。黨衛隊大概有三個分支,一個蓋世太保祕密警察,一個是「骷髏」部隊,一個就是黨衛軍。

1、納粹黨衛軍:

德國納粹黨的法西斯特務組織和軍事組織。因隊員穿黑色**,又名黑衫隊。黨衛軍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精銳部隊,是由重型**武裝並經過嚴格、特殊訓練的非正規武裝力量,但卻是納粹黨的統治工具。

作為納粹的嫡系部隊,尤其受到重視。黨衛軍完全按照希特勒的《二十五點綱領》行事,是希特勒對於政治和軍事的雙重管理工具。

2、納粹國防軍:1933至2023年間,就任德國總理的阿道夫·希特勒祕密開始了國防軍的擴充,並在2023年公開計劃,將國防軍改名為防衛軍。國防軍最實力強大、歷史最悠久的陸軍就成了希特勒的關照物件。

2023年,希特勒解散了國防部,取而代之的是國防軍統帥部,簡稱「okw」,希特勒親自出任最高統帥。

3、蓋世太保:

202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祕密警察處」,簡稱「蓋世太保」。2023年4月,希姆萊任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2023年6月,希姆萊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

2樓:匿名使用者

黨衛軍是直接隸屬與納粹黨的武裝力量,戰時由國防部控制,平時聽令於黨部,國防軍是國家化軍隊,聽令於最高統帥部,國家正規武裝力量,蓋世太保是國家祕密警察,負責情報與治安

3樓:約阿希姆派佩爾

國防軍是國家的軍隊,就是正規軍即野戰軍。希特勒執政後強迫國防軍向他個人效忠,德**人的誓言是一生的榮譽,必須捍衛的。

黨衛軍是納粹黨的政治保衛部隊,轄武裝黨衛軍(作戰)、骷髏部隊(警衛、守衛、監獄、集中營)、帝國保安總局(以安全警察為中心,其中第4局:祕密警察—蓋世太保!)

4樓:匿名使用者

黨衛軍 相當於軍統特務

蓋世太保 相當於中統特務

國防軍 最好的精銳

5樓:姜小超的生途

除了國防軍,其他屬於納粹戰犯

6樓:叫我大水母

我覺得蓋世太保類似錦衣衛-_-#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軍事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國家大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軍事戰略一直以來就是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的根本戰略思想。

自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安全形勢、綜合國力、技術發展等客觀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是,我軍的軍事戰略方針也在不斷地進行著充實和完善。

曾參與我國曆次國防***撰寫工作的軍事專家、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陳舟認為,實際上,中國始終執行的是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由於形勢和環境的變化,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在新時期有了新發展。

新時期我軍積極防禦軍事戰略

主要內容

2023年,***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

陳舟認為,這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增強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二是提高軍隊在執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這表明國家在運用軍事力量時,把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

「這次在四川的抗震救災行動就是我軍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一次具體實踐。」

陳舟說,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環境的變化,中國製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它主要有以下內容:

立足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人民解放軍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把資訊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推進機械化和資訊化複合發展,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資訊化的轉型,實現軍隊火力、突擊力、機動能力、防護能力和資訊能力整體提高。為此,中國製定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在2023年打下堅實基礎,2023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實現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注重遏制衝突和戰爭的爆發。中國的安全環境十分複雜,主要戰略方向和次要戰略方向都存在發生危機和衝突的現實可能。軍事戰略首先必須主動預防、化解危機,堅決懾止危機的爆發和升級。

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的核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這一戰略的根本目標是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提高聯合作戰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適應現代戰爭體系對體系對抗的要求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人民解放軍以聯合作戰為基本作戰形式,提高軍隊威懾和實戰能力,以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既要應對傳統安全,又要應對非傳統安全;既要維護國土安全,又要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既要維護國家發展穩定,又要維護世界和平發展。

為此,軍兵種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陸軍從區域防衛型轉向全域機動型,海軍從近岸防禦型轉向近海防禦型,空軍從國土防空型轉向攻防兼備型,第二炮兵戰略是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人民解放軍實施質量建軍和科技強軍戰略,提高**裝備和國防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展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人民解放軍堅持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推進軍事組織體制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實現軍隊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

從2023年到2023年的20年間,人民解放軍裁減軍隊員額170萬。人民解放軍重點精簡陸軍,加強了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

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堅持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相結合,高度重視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於民的方針,健全統一高效的國防動員機制;創造現代條件下適合人民群眾參戰的新戰法,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人民解放軍貫徹國家和平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營造互信互利的軍事安全環境,共同防止衝突和戰爭。

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陳舟說,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明確了軍事力量建設方向:既要立足於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又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策略主動預防、化解危機,遏制衝突和戰爭的爆發;既要做好以反「**」軍事鬥爭準備為龍頭的各項工作,又要全面做好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準備;既要提高資訊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還要加強戰略威懾力量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軍軍事戰略歷史變革

陳舟說,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家面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威脅,軍隊建設長期立足於準備應對一場全面戰爭。

「2023年,時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的宋時輪致信**軍委指出,不宜以『誘敵深入』作為軍事戰略方針,建議仍改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積極防禦』。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震也表示贊同,他認為,這既沒有改變我軍的戰略方針,而且比原先更主動、更靈活。」軍事科學院軍事專家袁德金、王建飛說,這一建議得到***的肯定。

在一次研討會上,***充分肯定了「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指出:「我們未來的反侵略戰爭,究竟採取什麼方針?我贊成就是『積極防禦』四個字。

」「這一時期的軍事戰略強調,戰略指導要從立足於隨時準備敵人大規模入侵轉變為著重對付可能發生的區域性戰爭和軍事衝突,在基本穩定北線戰略態勢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南線的戰略態勢,重視經略海洋、保衛和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提高武裝力量的實戰能力和整體威懾能力。」陳舟說。

「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相比,它在內涵上有了新的發展。」袁德金、王建飛說,首先,把國家利益作為制定軍事戰略方針的最高準則。「積極防禦」旨在遏制戰爭,爭取有利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其次,堅持後發制人,戰略上不打第一槍。在中國已經掌握核潛艇、遠端導彈、人造衛星等尖端**的情況下依然強調:戰略**和威懾力量只是自衛反擊,決不能先打。

第三,戰略上不搞誘敵深入,戰爭初期主要是堅守防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的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中,還或多或少有「誘敵深入」的影子,但這次調整明確指出不搞「誘敵深入」,這也是一大變化。第四,不向外伸手,但防禦中有進攻。

第五,立足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不搞軍備競賽。第六,堅持持久作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為適應國家整體戰略的變化,人民解放軍建設指導思想實現戰略轉變,從時刻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2023年**軍委重新確立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強調要著重對付可能發生的區域性戰爭和軍事衝突。

進入90年代,中**事戰略的基點是打贏高技術和資訊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2023年,**軍委制定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提出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上。這一方針強調加速軍隊質量建設,提高應急作戰能力。

2023年,**軍委提出科技強軍戰略,要求實現軍隊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進入新世紀,**軍委又確定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上,要求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加快實現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努力構建一支同****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與防禦性國防政策相輔相成

國防政策是國家內外政策在國防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國家進行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的基本行動準則。軍事戰略作為國防政策的重要內容,是籌劃和指導軍事建設和軍事鬥爭全域性的方略。兩者密切聯絡、一脈相承,都是堅持戰略上的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

但這種防禦不是消極的,它是和平時期努力遏制戰爭與準備打贏自衛戰爭的統一,是戰爭時期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積極的攻勢作戰的有機統一。

陳舟說,在新的歷史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需要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一是後發制人。中**事戰略自衛防禦性的最核心內容,就是戰略上的後發制人。中國一貫主張用非軍事手段解決爭端、慎重對待戰爭和戰略上後發制人。

***明確說:中國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決不先發制人。***也強調:

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性的,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禦。因此,不論環境、利益和實力如何變化,中國的軍事戰略始終是防禦性的。

二是服從大局。維護國家利益,是制定軍事戰略的根本依據。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中國的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相互交織,利益重心從生存轉向發展。

因此,軍事戰略必須從國家利益全域性籌劃和指導軍事行動,拓展戰略視野,關注國家發展,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無論是軍事鬥爭準備、軍隊各項建設和重要軍事行動,都要從維護國家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利益全域性出發來思考和籌劃。

三是靈活機動。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積極軍事戰略的精髓。實行積極防禦,一定要靈活機動。

「活」的目的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現代戰爭情況複雜、瞬息萬變,更需要堅持戰略指導上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通過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術去爭取鬥爭的主動權。

四是開放合作。中國已經確立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人民解放軍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必須著眼於貫徹和維護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

人民解放軍作為一支已有81年曆史的軍隊,將以更加主動和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這是為了增信釋疑和學習借鑑,更是為了有效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十八大報告推進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 與 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三步走 戰略構想,加緊完成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力爭到二0二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確切的說...

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 黨衛軍

忠誠物件不同。國防軍是效忠於德國國家,黨衛軍是效忠希特勒個人的。二戰,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的嚴格劃分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同時與兩者的職責 使命也有很大關係。因為這兩種軍隊的性質是不同的,國防軍效忠於國家,而黨衛軍是效忠於希特勒個人的。1 黨衛軍忠於希特勒和納粹黨。2 國防軍忠於德國,歸德國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