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佛教一共有多少佛,多少菩薩啊,他們都管什麼的

2021-05-10 23:49:12 字數 6458 閱讀 9574

1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是的,師兄!大家大部分沒有搞明白自己信的到底是什麼,到底怎麼回事,所以一直是迷茫的,跟風亂跑的,人云亦云的,不辨正邪真假的!

佛的數量無量多,為了方便通常化分為十方三世。十方是指的方位,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是指的時間,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我們經常頂禮十方三世一切佛,其實就是頂禮所有的一切佛。

這麼多的佛,我們卻不是可以一一知道了解的,因為我們離不開因緣,與哪尊佛有緣,我們才能瞭解,恭敬禮拜。如果沒有結緣,我們連佛的名字都不會聽說。同樣我們當下這個娑婆世界,這個時代,能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正是因為我們與此佛往世結有巨大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的教主,現在還屬於他的佛法時代。下一世娑婆佛主彌勒佛出世,那將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而現在許多三寶**,也會生到彌勒佛的時代,聽受彌勒佛的教化。這是佛主在經中所說。

另外和我們因緣比較大的,是阿彌陀佛。儘管我們現在所學習的一切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教導的,阿彌陀佛也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的,但是阿彌陀佛現在的知名度,甚至遠遠超過了我們娑婆的佛主,可見此土眾生與阿彌陀佛的因緣之大。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主。

曾發下著名的四十八大願,誓度一切苦海眾生。既是如此大因緣,我們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

另外,和我們因緣比較大的佛,還有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琉光如來,就是藥師佛。現在也有不少佛**在修習藥師法門。法本無高上,只看因緣。

哪位佛**信受哪位佛,聽受哪位佛的教化,完全是往世所結因緣的相續。而所有的佛,縱有千萬方便門,但指引我們迴歸的,無非是不二的清淨佛心。

菩薩也是同樣的道理!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佛!頂禮十方三世一切大菩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賢聖者!

2樓:

這個問題.....真的無法回答

現在中國大乘佛教最崇尚的是三世佛

其中又分為橫三世佛: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釋迦摩尼佛(娑婆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

和豎三世佛:燃燈佛(過去)、釋迦摩尼佛(現在)、彌勒尊佛(未來)前年寒假在我在廟裡參加過三千佛懺,贈的書上又三千個佛的聖號,但佛的數量遠不止於此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提到過辟支佛一詞,應該是很多不為我們所熟知的佛吧,所以數量無法確定。

至於菩薩那也是沒有確切數字的

佛和菩薩都是普度眾生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摩尼佛;未來佛:彌勒佛(現在的彌勒菩薩)。

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示現在佛身邊,隨緣救度眾生!

4樓:宜軍

佛教造了無數的佛,還會繼續造的,所以無法確定數目。

5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等都是修學佛法的不同階段的名稱,就像大學裡的計算專業、高中、中學、小學等,修學的人證得到了一定的果位就是相應的稱號,比如有修學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這些修學的眾生哪一天證得了這個果位就是觀音菩薩,就像是高中畢業拿到學位一樣。

6樓:不試不靈

無數佛,無數菩薩

無數世界

所有佛都有相同的神通,各管各的世界。如釋迦牟佛尼管裟婆世界,藥師佛管琉璃世界,阿彌陀佛管極樂世界......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覺悟者」,是「應供養者」,但佛不是「管理者」,誰都不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

「汝應自精進,如來唯導師」。

8樓:無無上人

就是這樣;稀裡糊塗成佛,謎謎糊糊上天。

9樓:我愛門女

阿彌陀你!南無釋迦牟尼本師!!!

佛教一共有多少尊佛,多少菩薩,都分別叫什麼名字,掌管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無量佛菩薩,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

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

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

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

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

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北方世界。

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

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

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

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

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菩薩一共有多少個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諸多菩薩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八大菩薩。密宗的八大菩薩是:

1. 觀世音菩薩,玄藏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

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特別受歡迎喜愛的是白衣觀音。

2. 彌勒菩薩,又稱為慈氏、無能勝等。他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記為菩薩。

他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所謂補處,是此菩薩可彌補佛陀位置的意思。彌勒菩薩在民間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當胸,手掌張開,右手執蓮花,所戴寶冠中有寶塔,塔中現舍利;在金剛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豎立,中指與無名指彎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 虛空藏菩薩,為藏福德於虛無限境界之意,表示氣福可以無限生產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虛空藏菩薩是虛空藏院的主尊。

東密虛空藏菩薩求聞持聰明法觀想本尊形像,菩薩全身為金色,相貌莊嚴,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容顏妙而怡喜悅,左手執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出黃色光芒,右手結與願印,五指垂下,將手掌向外。

4. 金剛手菩薩,即金剛薩埵,又稱祕密主,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稱於密教中,所指有四:

(一)指密教傳法之第二祖。(二)為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為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中,十七尊中之主尊。

(四)為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大智金剛部」之主尊。

5. 普賢菩薩,是騎白象行願的菩薩。印度古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還視為金剛薩埵同體。

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

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

6. 文殊師利菩薩。他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化號。

「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

文殊的影象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 除蓋障菩薩。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為胎藏界曼荼除蓋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

8. 地藏菩薩。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故稱為地藏。

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眾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的雕像大多數是僧侶袈裟打扮,左手拿著寶珠,右手拿錫杖。

12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有很多,但一般來說的是五個大菩薩:

五大菩薩是大慈彌勒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菩薩的總稱。這五大菩薩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超過了前面所講到的十大**。而其中觀世音的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沒有人不知道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其聲威甚至寖寖超於教主釋迦牟尼之上,幾乎有人的地方,有井水的地方,就知道有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又因為他的大慈大悲,一到中國,就從男身轉變成為了女神,不能不說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

當然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無法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的,這只是反映了觀世音在民間的影響巨大這一事實。

彌勒菩薩學佛的歷史其實比釋迦牟尼資格要老得多,他出身於有崇高地位身份

的大婆羅門家庭,一生下來,就被相士們傳為將來要當轉輪聖王,因此招致了國王的忌恨。其父預感大禍臨頭,便將他藏在母舅家中。後來讓他見佛聞法,便因此從佛出家了。

彌勒出家後,不與小乘比丘為伍,總是和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大菩薩共同修道,所以在大乘法會上,彌勒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釋迦牟尼在眾多**中,對彌勒總是另眼相看,他選擇彌勒作自己的**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這招致了其他比丘的異議。

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思想的一大特色。彌勒從一開始就不吃肉,對一切眾生均不起殺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寧願打破骨髓頭腦,也絕不吃眾生的肉。他制定了斷肉戒,規定其**不得吃肉。

在素食問題上,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尚勝一籌,所以為大慈。大慈者及於所有眾生。彌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實有,徹底地把所有虛空世界佛土也一筆勾銷。

一切染淨因緣均沒有了,顯現諸法的我心,又將安立在何處呢?這種不定一法的精神,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證知。彌勒是創立瑜伽學派的第一人。

傳承彌勒學說的有無著、世親兄弟。

文殊菩薩,又譯為曼殊室利。在大乘佛教裡,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

佛左右,所有的佛**,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常見的文殊像,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一塵不染。

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除一切無明煩惱,喻金剛寶劍,能斬群魔。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從華嚴開始,到佛進入涅槃,凡是大乘法會,都有文殊參加。為輔助釋迦牟尼佛,宣傳大乘教義,文殊菩薩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殊是大乘經的發起和組織者。文殊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人那樣整天坐在大樹下面,要學習佛陀至高無上的精神,修集善根,勤習六波羅蜜,而永不滿足。他引導六千青年比丘,從事利他的普賢行,向印度南部宣傳大乘佛教。

文殊又是大乘空義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義特點是不著空不執有的不二法門。不二與無二含義相同,是離空有二邊的意思。文殊的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維摩經》《思益梵天所問經》裡面,為後來龍樹及中國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則。

普賢與文殊為大乘釋迦牟尼的兩位脅侍(輔助佛教化傳道的菩薩),普賢侍右,主持定德門;文殊侍左,主持智德門。表示如來教法是行(實踐)和解(理解)並進,定(禪定)慧(智慧)雙修。普賢主要在對佛以及眾生的禮敬、修行、護持等儀式上面盡心盡力,為行為舉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

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是大悲行解脫法門。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特別的德行,所以被稱為大悲觀世音。觀世音在中國又稱作觀音,是因為避李世民的諱,將名字中間的「世」隱去,而變成觀音的。

觀世音以大悲心觀照世間眾生,而現身說法,大悲救苦,成就了與佛平等的功德。怎樣修學大悲行解脫法門?主要是平等視一切眾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時時刻刻以拔除眾生的痛苦為己任。

怎樣產生平等的心?從根本上說,一切有心識的動物,都是業障深重的苦惱眾生,無始以來就與自己都有過親密的關係,若能常常作這樣的想法,平等心和大悲心也就會自然產生。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悲智雙修。

只有建立在大智基礎上的大悲才能感應三界所有眾生。觀世音菩薩做到了悲智雙修,處處利濟他人,拔除眾生痛苦,因此獲得了眾生的尊重和愛戴。觀世音又擅長陀羅尼法門,為密教中具有極重要地位的菩薩。

地藏王菩薩為大願菩薩,他發下極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他的最大特點是:

**最艱苦,就到**去。在一般人心目中,最艱苦的地方是地獄,因此地藏菩薩工作的物件便是在地獄裡度化犯極重罪的眾生,即使有人惡貫滿盈,但只要改惡從善,至心誦唸地藏菩薩名號,也就可以解除一切苦厄,而得度脫。地藏菩薩不像其他**現在家相,如觀音菩薩現白衣大士相,或天人相,文殊菩薩現童子相等,他現的是出家的形相,身披袈裟,覆蓋右肩,左手執蓮花,右手施無畏,坐蓮花臺上。

地藏菩薩繼承了佛陀真正的精神,他用出家的僧相出現在人間,使大家見聞熏習,達到身心清淨,為人們指出了一條遠離罪惡、解脫苦難的途徑。地藏菩薩的大願,是令一切眾生都成佛道,然後自己才成佛,然而眾生無盡,地獄也難以度盡,這樣就成為了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薩。然而那種一心普度眾生、先人後己的精神所顯示出的偉大力量是為世間所罕見的,因此自然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誰知道《詩經》一共有多少篇,《詩經》一共多少篇?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 公元前十一世紀 至春秋中葉 公元前六世紀 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 小雅 中另有六篇 笙詩 有目無辭,不計在內 最初稱 詩 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 詩經 詩經 分為 風 雅 頌 三部分。風 包括 周南 召南 邶風 風 衛風 王風 鄭風 齊風 魏風 唐...

佛教共有幾個佛,怎麼分,佛教中共有多少位佛?

佛教有無數的佛 沒有分法,因為諸佛都是一樣的 佛教中共有多少位佛?佛是有無數個的,因為大乘佛教中的佛名就多到數不清,有一句比喻叫做 數如恆河沙 也就是說猶如恆河裡沙子的數量,單單一部 佛說佛名經 就幾乎上萬。但是就漢傳佛教萊說,被認知最為廣泛的有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化身佛釋迦牟尼佛。還...

誰知道電影兄弟連一共有幾集啊,誰知道電影兄弟連一共有幾集啊

國內版的是14集 國外的是10集 樓上那找的,不過頂一個先 一共十集,央視播出時變成了十四集 英語原版的是10集 每集加片頭片尾55 70分鐘不等 國內版的是14集 國外的是10集 知道了不 共11集.最後一集是花絮.兄弟連一共有幾集?兄弟連2002年12月11日,一位美國老兵萊斯特 哈什伊悄然辭世...